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旅游专业教学探析

2014-05-20 17:11谭小华
成才之路 2014年10期
关键词:桂林旅游者旅游

谭小华

良性发展的旅游业是吃、行、住、游、娱、购各要素协调发展的产业。在这六要素中,吃、住、行、游四个要素,尽管是旅游业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旅游者事先已有安排,消费比较稳定,属理性消费,消费弹性小。“娱”这一要素往往被“游”所融合或占位,变成了“游”的一个项目,而这些项目费用已包含在“游”的大门票中,是“免费”的,因此,表面上有较大弹性,其实不然。而“购”则不一样,既有事先安排——除纯玩游以外,旅行社往往会安排一些购物项目,或者旅游者早有计划要买一些土特产馈赠亲友;也有临时冲动性购买——如看到了自己如意的旅游商品,爱不释手,忍不住买一些回去。两种因素叠加,使得“购”这一要素在旅游六要素中最活跃,最具消费弹性。由此可见,开发富有吸引力的旅游商品,不断满足旅游者“购”的消费需求,是提升旅游品牌、增加旅游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

职业教育是直接为产业发展服务的,是为产业提供智力支持的。 作为一名旅游专业的教师,帮助学生积极探索旅游商品开发的方式和方法,无论是对课程教学还是对学生的成才,均大有裨益。本文以桂林民族地区为例,试谈笔者在引导民族地区学生开发旅游商品方面的教学体会。

一、把旅游商品在旅游行业中的重要性讲深讲透,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旅游商品开发

提起旅游开发,许多人立马想到景区建设,想到建亭子,想到栽花种树,很少有人想到旅游商品开发。由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地把旅游商品开发的重要性讲深讲透,让学生明白,旅游商品的优劣,直接影响旅游的品牌及推广、直接影响旅游从业人员收入。同时也直接影响旅游者对景区的印象和对旅游质量评价。要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旅游商品,从而激发旅游商品开发的热情。

二、传授旅游商品知识,让学生对旅游商品有清晰的认识

旅游商品不同于一般商品,除了具备一般商品的特征外,旅游商品还具有以下特征:

(1)以旅游者为购买对象。旅游商品的购买指向性十分明显,是以旅游者为购买对象,因此,在开发旅游商品时,一定要研究旅游者的年龄、性别、收入、喜好等方面因素,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2)旅游商品具有显著的地域性。旅游商品不一定是最昂贵的,但一定是最“珍贵”的——它最能代表旅游地,是其他地方难以买到、即使买到意义也不一样的商品,具有其他同类商品不能代替的特征。例如桂林的山水画、龙脊的辣椒、“桂林三宝”等,已经成为一张张名片。

(3)旅游商品要有纪念性。旅游者购买旅游商品,其目的往往不是“用”,而是“纪念”。例如,到了桂林,买一幅桂林山水画回去,若自己保存,留下一段美好回忆;赠送亲友,与亲友分享旅游快乐,又可证明自己曾经到过桂林。因此,旅游商品的纪念性,是旅游者购买的主要动机之一。

(4)方便携带。一般情况下,旅游者的主要目的是旅游,而不是购物,旅游品的购买不能妨碍下一步的旅游。因此,旅游商品不宜过于厚重,比较适合小型化或组合化。例如游阳朔大榕树时,买一个当年刘三姐抛过的绣球,或买一个蜡染小背包,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对桂林三宝有兴趣, 到一般商店买一瓶辣椒酱、一瓶豆腐乳、一瓶三花酒,连瓶带包装足足有六七斤重,背着去旅游,实在太委屈自己了。但如到土特产商店买桂林三宝组合礼品装,既方便、美观,又不失意义,对旅游的诱惑就不言而喻了。当然,对于一些大块头的旅游商品,如桂林的根雕,若有便捷可靠的物流支持,很好地解决游客携带问题,也能使游客“慷慨解囊”。

讲解旅游商品知识,目的是让学生具备甄别、遴选旅游商品的能力,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旅游商品。

三、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

根据旅游商品的地域性、纪念性等特征,越是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越是“土”的东西,越受游客欢迎。在开发旅游商品时,要立足本地,认真筛选“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商品重点开发。在教学时要提醒学生,开发旅游商品时可以借鉴,但绝对不能重复别人。

(1)寻找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民族地区物产丰富,不少的山货、土货在农村一文不值,甚至自生自灭于荒野。但这些山货土货,有时往往是旅游者的首选。作为教师,要花气力帮助学生发现这些土特产,并把它们商品化。例如桂林的桂花,简单加工,可制成桂花干;再深一点加工,可制成桂花糖、桂花糕、桂花酒;若技术允许,制成桂花香水。这些土特产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味,必定深受游客喜欢。

(2)融合桂林的奇山秀水和民俗风情,制作成工艺品。“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民族地区风景秀丽,旅客沉浸在奇山秀水时,多么希望把这份美丽带回家。顾客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民族地区景色特点,结合当地自然资源,让游客收藏一份美丽。例如,旅客带不走桂林古东火红的枫树林、带不走灵川海洋百年银杏,但他们可以带走古东枫树、灵川银杏的叶拼画;漓江里淘出的奇石、龙胜鸡血石雕成的玉器……只要独具慧眼,一草一木皆为宝。

(3)少数民族的服饰和用品。游客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是带着对少数民族的好奇与探究,由此少数民族的服饰和用品,喜欢买来留念。桂林是个多民族地区,生活着瑶苗侗壮十多个民族,少数民族资源得天独厚。在开发少数民族服饰时,一方面可以出售真实的服饰和用品,例如桂林瑶族、侗族服装十分有民族特色,十分漂亮,经常有游客买起穿着去旅游,别有一番风味;也可以按比例缩小,做成工艺品。

(4)“枯木逢春”——拯救濒临失传的手工制品或日常用品,勾起人们怀旧心理。桂林是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民族地区民风淳朴,加之常年闭塞,许多城里难觅踪影的物品得以保存。只要不是文物,都可作为旅游商品进行开发。作为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实地采风,用鹰一般的眼睛、狗一般的鼻子和哲学家般的脑袋去发现这些蕴藏着经济价值的东西。例如二三十年前曾盛行而现已难觅踪影的针纳布鞋、草鞋、蓑衣,或流散在乡野的一些小人书、旧日用具(品),很容易引起一代人的回忆。他们买的已经不仅是旅游商品,还是一段历史。

(5)开发民间艺术。例如一些竹编、草编、藤编等,雅俗兼备,妙趣横生,游客往往爱不释手。

(6)把某地景点制作成旅游商品。例如把桂林各景点印在扑克牌上,娱乐和欣赏桂林山水画两不误,制作象鼻山、骆驼山与名山小挂件,把桂林名山秀水带回家去。

(7)从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找灵感。例如《宰相刘罗锅》演红了桂林荔浦芋头,《刘三姐》让桂林的绣球成了“世界性”的定情之物;桂林三野红酒厂依据桂林书籍,开发了“壮天王酒”等。桂林是历史文化古都,祖先们给桂林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8)把一些地方性工业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例如:“桂林三宝”是成功典范。

四、开发旅游商品时要注意的问题

开发旅游商品,最终要得到游客认可,其中涉及开发、设计、经营、运输、传播等方方面面。因此,在指导开发旅游商品时,要求学生注意以下问题。

(1)独特性、完美性和实用性有机结合。有的人片面强调独特性,认为越丑陋就越“土”,从而忽视游客的求美心理要求;也有的过分强调旅游商品的纪念性,弱化其实用性。旅游品是商品,具有商品的一般特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大特性之一。因此,从商品属性出发,开发美观实用的旅游商品,以扩大其销路。

(2)加大宣传、创新营销手段,加深旅游商品在游客中的印象,强化旅游商品功能。例如在推出“刘三姐”周围旅游商品时,可借助“刘三姐景观园”、阳朔大榕树等景点,欣赏《刘三姐》影片、对山歌等文化活动,让游客感受到每一件旅游商品都有出处,都有不同的意义。

(3)精心制作,切忌粗制滥造。有的人为了降低成本,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欺骗旅客,损坏商品形象。要引导学生诚信做人,诚实经商。

(4)分散经营和集中经营相结合。对于一些地域性特强的商品,可在景点出售,如芦笛,在芦笛岩开发和销售较为合适。但一般情况下,可建设一些旅游商品商店,或旅游品市场,方便游客购买,同时给旅游商品生产、经营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叶佩韦.关于开发桂林旅游商品的思路[J].社会科学家,1987(2).

[2]赵黎明,辛长爽.旅游商品开发探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

报,2001(3).

(广西桂林市民族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桂林旅游者旅游
桂林,美
桂林行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旅游
桂林游
居住桂林很潇洒
旅游的最后一天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