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创新教学思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2014-05-20 17:11陈海萍
成才之路 2014年10期
关键词:园林栽培岗位

陈海萍

摘 要:全面了解行业人才需求新动向,科学分析中职园林栽培养护课程实训项目内容设置现状,进一步研究、设计和开发出以就业为导向,栽培养护课程项目内容结构化、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训项目,更好地培养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技能型人才;中职园林;栽培养护课程实训项目开发;专业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国际花园城市”杭州城市绿化水平居于全国领先地位。这归功于优秀园林设计师的智慧创作,还依靠着专业技能精湛的园林施工和养护技工的建造、栽培、养护。随着城市绿化面积不断增加、绿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极需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栽培养护等实践技能型人才。然而,有些经验丰富的老园林工人不断退休,优秀的栽培养护人才奇缺,栽培、养护有时只好由非专业人员担任,因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林的绿化层次和美化水平的高层发展。

职业教育应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应该担当起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然而,目前中职校实施的部分栽培养护教育课程实训项目内容设置现状,与此不相适应。学生的能力水平与企业用工标准存在较大差距,急需提高课程设计的有效性。因此,我对行业、企业、学校进行深入广泛的调查,与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企业主管、教师、在校生、毕业生进行重点访谈、调查问卷、座谈商讨,全面了解行业人才需求新动向、中职园林栽培养护课程实训项目设置、课程教学内容编排等现状,觉得确实存在问题。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从业能力标准与行业人才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园林专业课程脉络不清,内容较杂乱,其时代性、实践性、应用性、针对性不强。特别是栽培养护课程实训项目内容更为纷繁,交叉重叠现象较多。有的专业教师缺乏一线工作经验,教学各自为政,随意性较大。学生知识应用面窄,实践操作机会缺乏,从业能力弱,与行业人才标准不相吻合。园林栽培养护课程实训项目的开发虽然已在进行,也略有成效,但还有待反复验证,不断修改,逐步完善。社会在变革,在发展,行业的新知识、新技能变化万千、日新月异,其人才需求和标准也会越来越高。我觉得,今后园林栽培养护课程实训项目开发迫在眉睫,由此引发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吻合岗位需求,设定人才培养目标

杭州是国际花园城市,园林绿化环境美化举世瞩目。全市二十多家一级园林企业,年产值已达260亿元,其不缺优良的设计图纸,但缺施工、栽培、养护等实践技能型人才,有时甚至会陷入望图兴叹的尴尬境地,此类人才奇缺。

为与企业行业紧密接轨,吻合岗位需求,学校急需培养出大批有精湛技术、规范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园林方向人才,即主要从事园林系统或与园林专业密切相关的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绿化设计与施工、盆景与花艺制作、环境艺术设计等工作,中、初级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职业能力、职业意识、职业素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并掌握行业新知识、新技能的实用型专业人才,同时为高一级院校输送后备人才。其中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既可以作为重要专业能力,也可以单独形成一个培养方向,主要面向种苗基地、园林公司、休闲农庄、花店、宾馆、物业公司等单位的一线岗位,培养从事园林植物生产管理、植物配置和后期养护管理、病虫害防治、观赏植物的养护管理等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岗位定位:绿化工,销售部营销员,组培工等。

二、深入课程改革,精选教学内容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是园林专业的主干课程,它的学习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其实践性、应用性、灵活性很强。原课程教学内容较为繁杂,一些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内容重复设置,有交叉重叠现象,需筛选编排及增补新内容,必须体现知识和能力的“岗位针对性”。要避免主次不分、本末倒置,应赋予课程改革鲜活的生命力、内容必须不断更新。实训形式可以强化和增补近年主要发展的新、特、优品种的栽培、养护实训教学内容,使知识、技能适应岗位需求。园林栽培养护课程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实践教学、加强能力培养为原则,整合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使其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其“必需、够用”是指以过程性知识为主,以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经验和策略的知识为主,以事实、概念、理解和论证的知识为辅。根据岗位需求,理清岗位技能,根据季节性变化安排实训项目,以更吻合园林行业岗位高素质人才需求。应考虑园林栽培养护技术的规范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前瞻性,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操作习惯和优秀的职业道德。总之,当以就业为导向,研究、设计、开发出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知识内容结构化、工作系统化的实训项目。

三、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世界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趋势,带给了我们新的理念。其一,职业教育的课程应该从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出发;其二,职业教育要强调能力本位;其三,职业教育要求企校合作,两者互补,理论和实践不能分家;其四,职业教育要做到实践与理论整合,工作过程是一条途径,一个手段、一个结构。随之,课程改革提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是对项目课程的继承、改革和创新。工作系统化课程吸收了模块课程灵活性、项目课程一体化特长,力图实现从经验层面向策略层面的能力发展,关注如何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重视人才的个性需求,关注就业导向的职业大目标下人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教育的本质属性问题。工作过程涵盖着工作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六要素”,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普适性的思维指导下,实现完成任何一个工作任务,其完整性结构相对固定,充分关注了职业变动的特点。相对固定指的是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等步骤,它代表着人思维过程的完整性,始终指挥着人去解决每个具体问题和完成工作任务,让学生能从中获得完整的思维能力训练。

园林栽培养护课程实践性很强,势必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需广泛应用现代行为导向教学法,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要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途径,让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认知过程的主体,自主学习;给学生创造合适的外部学习环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加工,主动实践。当然,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知识准备,也是促使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前提条件。

(1)案例教学法。通过栽培案例分析研究,达到为就业做准备的目的。研究操作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以提高岗位适应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2)项目教学法。教师将植物栽培养护课程实训项目交给学生,学生负责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项目,最终评价。这样,学生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步骤:搜集信息→制作方案→研究决策→逐步实施→学习反馈→过程评价。师生共同确定项目内容,成立研究小组,合理分工、明确任务、认真实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认真记录、认真讨论、认真反思、认真总结、认真评价。

教学中,融合指导优先原则和建构优先原则,创设项目、案例和问题意义的“境”。教师基于激励、支持、咨询以及指示、描述、解释引导意义的“教”,在反应与主动之间转换。学生基于主动、自调、建构以及情境、受导、社会化意义的“学”,在主动与受动之间转换。同时,建立专业实践技能教学体系,将技能分解、落实到课程教学和实践中。

四、重视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素质

科研是教师工作的动力源泉,它能提升人的认知水平,丰富人的思想内涵,发现一些真知灼见,增添人的智慧,提高自身的素质。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国家政策法规,学习教育理论,结合行业实际,研究人才岗位需求新导向、新动态,不断吸取专业新知识,掌握专业新技能,明确培养目标和工作责任,以此来提高自身素质。高素质“双师型”教师,不仅拥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这是学校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由于教育科学任务的繁重,缺乏充裕的时间及进修机会等有效途径,许多专业老师只能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借助网络人际关系信息渠道来补充行业发展的新动态、新信息。可想而知,其技能提高和知识保鲜的功效是难以跟上园林行业发展的迅猛步伐的。以科研为动力,提高自身素质尤为重要。教师需不断成长,重视对行业的了解,技能的提升,教学理念的更新,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积累。新老教师的传帮带很重要,以发挥教师的最佳指导作用。

五、整合实训资源,优化教学手段

整合实训资源,产教结合,校企结合,重视实训项目开发,为学生创设“英雄用武之地”。加强校内实训基础建设,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满足重点实训课开发实践的需要,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重视实训项目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就业的适应性。重视实训基地的先进性,使实训基地设施设备完善、配套,体现行业现代化水平,以培养吻合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要充分考虑整合校内外实训场地教学资源,根据其能承载的实训任务与效果,变更和选取实训项目,并可使一个项目有多种设计选择。

为了强化学生的实践训练,实现园林专业技能培养教学的规范化,提高有效性和实用性,学校必须优化教学手段,逐步建构园林栽培养护技能实训课程相对固定和机动的活模块。

(1)固定单科实训项目。如设立“切花切叶栽培技术(菊花为例)”“盆花养护繁殖”“温室植物的养护”“花坛布置和养护”等实训项目,通过单科目固定实训项目教学。目的明确的技能实训,可增加学生训练的内容和机会,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和成就感,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固定综合实训项目。如高一为“班级认养绿地养护”,高二为 “绿化工考证”,高三为“综合专业实习”(“毕业生作品展”等)。其实训目的是课堂学习的延伸,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技能的综合测定。它具有园林相关岗位的操作技能模拟训练价值,有利于栽培养护行业从业素质的培养。综合固定实训项目与行业接轨,学生会有“仿真”“实战”体验,鲜活体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认识专业,亲近专业和热爱专业的激情,能逐步形成专业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六、制作考评标准,提高从业素质

中职园林专业“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实际,突出实用性,加强实践性,注重专业岗位的针对性。加强实践教学,以专业基本技术训练为基础,强化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可持性发展能力”的培养。在专业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适当扩充其他相关方面知识,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使其具有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能力和素质。基于这一点,考核是激励机制,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当然,考核需做到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准确。

(1)考评形式。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

(2)考评内容。依照中职栽培养护课程实训项目考评标准,结合园林行业岗位从业标准,评价学生园林栽培养护各类专业知识、动手操作能力、专业操作技能、学习态度、组织性、纪律性和任务完成效果。

(3)考评方式。①专业知识评价:可用笔试或口试,书面测试可使用等级或评分。②操作过程评价:操作过程中,教师巡视检查,指导评价。③实践目标评价:动手会做,感悟为什么这样做,完成任务目标测定。④任务检测评价:按任务技术要求,检测标准、实测记录分项评价。

(4)考评类别。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展示性评价,采用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等级与评分相结合。

(5)考评原则。为了提高学生的从业素质,考评标准也需以就业为导向,吻合职业技能标准、能力标准、责任标准。评价须通过能力本位的考试考核来体现,应让考评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持续动力,以更好地培养行业岗位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展望中职园林栽培养护课程实训项目开发的广阔前景,不由得觉得任重而道远。道路不会平坦,需要不断地认真研究,脚踏实地地实践,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总能逐步设计和开发出有效的中职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课程项目内容结构化、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训项目课程,更好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浙江省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

猜你喜欢
园林栽培岗位
油麦菜栽培要点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自然栽培的味道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夏季苦瓜栽培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