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研究型科技期刊编辑的培养

2014-05-20 07:11学会杂志社陈勇智
海峡科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高学历研究型职称

学会杂志社 陈勇智



论研究型科技期刊编辑的培养

学会杂志社 陈勇智

当前,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在众多成功科技期刊发展中得到了坚实的印证。高学历人才步入科技期刊社从事编辑工作正成为一种趋势,如何促使高学历编辑人员在提升科技期刊办刊质量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正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实践表明,着眼于将高学历编辑培养成研究型编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该文先从研究型科技期刊编辑的内涵界定入手,结合国内知名科技期刊编辑的成长经验,提出适合现今期刊管理体制要求的研究型科技期刊编辑培养策略,以期为初任编辑的高学历人才提供有益的职业发展建议。

研究型科技期刊编辑 以人为本 培养路径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高学历毕业生逐年增多,不少人开始选择步入科技期刊社从事编辑工作,为科技期刊发展带来了活力和新生力量,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然而,从事编辑工作必须满足“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基本职业要求,和其他许多光鲜的白领职业相比,年轻的研究生们入行开始往往要承受比其他人更多的压力,这既有网络时代人们对高学历人才选择“坐冷板凳、咬文嚼字”的不理解,也有他们自身对编辑职业生涯所产生的困惑,不少人短时间内难以迅速明确发展定位,找到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向,自然或不自然地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境地,从而“从迷茫中走向迷失”。殊不知,如果这些研究生编辑不能结合自身情况确立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走上一条“让金子早日闪光”的光明之路,则不仅不利于个人成长,也是对国家教育资源的另一种浪费。为此,找到一种较优的办法帮助这类高学历人员解决这些烦恼已是当务之急。

观察国内一些知名科技期刊编辑的成长历程不难发现,成为一名研究型编辑对高学历人员而言将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本文试图从界定研究型科技期刊编辑的内涵入手,结合国内知名科技期刊编辑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现今期刊管理体制要求的研究型科技期刊编辑培养策略,以期为初任编辑的高学历人才提供有益的职业发展建议。

1 研究型科技期刊编辑的内涵

期刊编辑有许多类,从业务分工上讲,分为策划编辑、栏目编辑、经营编辑、美术编辑等等;从业务上讲,有学者型编辑、创新型编辑等。李明德认为,研究型编辑或者学者型编辑要能很好地融合专业学科知识素养和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本身[1]。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事业对编辑提出了“既是专才、也是全才”的职业要求。其中,专才是指编辑应当具有符合期刊质量要求的基本编辑素养和业务能力,能够胜任期刊相关学科领域的编辑工作;而全才则指编辑既要懂业务,也要懂学术,更要懂经营。成为专才不难,但要成为全才,高学历编辑人员却具备了一定的发展潜质。在经历近20年的学习之后,研究生编辑们既专、又全,不仅具备了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而且综合素质全面,只需一定培训,就可以很快掌握期刊编辑能力,独挡一面。

笔者认为,研究型科技期刊编辑是指具备一定的专业研究潜质、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并能够形成较高水平研究成果的高学历编辑。这一类型的编辑既应是本专业领域的业务能手,也是某一学科的专业人才。相应的,研究型编辑的能力要求至少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较好的专业基础(专业知识储备),编辑业务能力扎实,至少是研究生学历;(2)有较强的编辑能力,能够洞察有关学科科技发展前沿,把握关键技术的新动向、新趋势;(3)具备承担省部级或国家级课题研究的能力。

2 研究型科技期刊编辑成长路线设计

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型编辑是有成功经验可循的。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陈浩元编审是首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获得者,他曾说过,“我当学报编辑是自觉自愿的,我确实打心底里喜欢这个行当……为了做好我认为应该做的事,我不怕吃苦受累,不辞艰辛,甚至牺牲个人利益也在所不惜。”[2]又如,《煤炭学报》以其学术水平高名列矿业期刊首位,并跻身于中国优秀科技期刊行列。高雪梅同志1992年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煤炭学报》,忘我工作、孜孜不倦地奉献于编辑事业,短短7年由一名普通编辑成长为副主编,使《煤炭学报》屡屡获奖[3]。

再如,《玉米科学》主编赵化春研究员,坚持多年收集国内外玉米科研及生产动态的文献资料,掌握国内外学术动态,能够准确把握玉米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从事玉米栽培、耕作、农田灌溉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作为副主编出版了《中国玉米栽培学》、《中国玉米品质区划及产业布局》等论著。他不仅将《玉米科学》办成我国玉米领域中唯一一种学术刊物,而且自己也成为玉米科学领域里的知名学者[4]。从中不难发现,这些国内知名编辑很好地诠释了研究型科技期刊编辑的内涵,敬业爱岗,立志成长,持之以恒是他们的共同品质,也是现今多数高学历编辑人员的学习典范。

为更好地阐明成为研究型编辑的内外部条件,本文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研究型科技期刊编辑成长路线。具体来说,研究生从学校毕业后,在科技期刊从事编辑工作达到一定年限后,进入研究型编辑的成长周期,分别包括成长初期、成长上升期、成熟期、稳定期、成长末期等5个阶段。

图1 研究型科技期刊编辑成长路线

具体而言,在成长起初,研究型编辑应参加各种基础编辑知识的学习,取得中级编辑职业资格,至少经过5年的编辑实践,期间开始介入并参与一些专业相关的课题或项目研究,初步确立专业研究方向;在成长上升期,可以安排研究型编辑独立承担课题研究计划,主持或参与课题申报、研究、结题评审的全过程,进一步利用所学知识,增强研究能力,在本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若干篇学术论文,并得到同行认可,这一时期需要5~8年;在成熟期,建立或参与筹建科学研究团队,或参与产学研合作研究,或以专家身份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并能主动预见或评述学科进展,与本专业领域的知名学者同台竞技,获得学术同行的肯定;在成长稳定期,研究型编辑应致力于在本学科领域高水平专家学者合作出版专著、或总结既往研究的成就、或展望最新趋势和动向,这一阶段持续10~15年;到研究型编辑职业生涯末期,则重点参与科技普及或学科发展建议,做科技普及活动的使者,或建立智囊团队。

3 促进研究型科技期刊编辑成长的发展建议

当前,绝大多数科技期刊实行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人才开发、业务发展需要接受新闻出版主管部门、上级主管单位的管理和监督。事实上,之所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生有志于加入期刊编辑这个大家庭,工作稳定是重要的动因之一。那么,科技期刊作为传播科技新进展、交流学术思想的重要载体,在管理高生学历编辑时必须着眼于最大程度地挖掘其潜力,让他们“为我所用”,着力创造培养研究型编辑的良好环境。

3.1 科技期刊社应致力于打造一支有较强学术影响的研究型编辑梯队

科技期刊社管理层要以打造研究型编辑梯队为目标,侧重于期刊发展大方向的把握,多放权给编辑,将具体事务的决策和执行权交给编辑,使编辑充分利用自己的学识和创意完成工作。

首先,科技期刊社可以从本单位中选拔具有一定研究潜质的高学历编辑人员成立研究型编辑人才库,有针对性地建立符合刊社实际的编辑培养制度。第二,多给高学历编辑下任务,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每年设立若干项与期刊所在学科相关的研究课题,例如本学科研究动态搜集、整理和分析,促使编辑参与研究、承担研究、完成研究。第三,注重增强培养编辑的全面素质,调动高学历年轻编辑的积极性,为其科学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提供选择;再者,要在绩效考评中注重高学历编辑人员的“研究性产出”指标,例如,对处于成长初期的编辑人员重点考评其编辑业务能力,对处于成长上升期的编辑人员重点考评其科研能力,对处于成熟期的编辑人员重点考评其研究成果,对处于稳定期的编辑人员重点考评其专著、学术论文发表情况,对处于成长末期的编辑人员重点考评其参与科学普及活动的情况。

3.2 期刊人事管理部门应创新管理思路,尝试建立编辑职称系列与科研系列职称融合的新型职称制度

近一段时期以来,受限于编制的稀缺,又面临着期刊改革大潮,职称问题一直困惑着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生涯上升通道中的僧多粥少、论资排辈困境一时也很难彻底改变。出于保护人才、稳定人才的考虑,期刊人事管理部门在新形势下需要有“先破后立”的决心。就研究型编辑这一科技期刊社珍贵的人力资本而言,可以创新管理思路,建立出版专业人员现有职称系列与科研人员现有系列职称融合的新型职称制度,即各取其中一定的要求,并给予明确指向。

具体来说,将研究型编辑职称评定分为4个序列,分别是:(1)初级职称研究型编辑——融合编辑、副编审的职称要求;(2)中级职称研究型编辑——融合副编审、副研究员的职称要求;(3)副高职称研究型编辑——整合现有副研究员的职称要求;(4)正高职称研究型编辑——融合编审、研究员的职称要求。在界定上述4个序列的研究型编辑职称后,各科技期刊社可以对本单位高学历编辑予以先评后聘,并结合本单位内部激励机制,给予相应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使高学历人才安心工作。

3.3 学术社团为培养研究型编辑提供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

学术共同体在科学技术进步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参加各类科技社团并发挥应有作用是研究型科技期刊编辑成长过程的应有之义。事实上,我国不少科技期刊是由各级学会(协会)主办的,培养研究型编辑也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各类学会(协会)可以利用学术社团的力量,把培育期刊所属专业学科领域的高学历编辑作为社团发展的特色工作。科技社团和研究型科技期刊编辑可以实现互惠共赢,这是因为,科技社团要办好学术期刊,使期刊成为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获得同行认可的重要媒介,必然需要懂学术进展、精干又高效的专业人才为之服务,研究型编辑是科技社团发展的人才基础;研究型编辑自身承载了本学科领域的研究规范,也具备较强的专业研究能力,能够在为社团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结识更多的高端专家学者,获得更多成长的机会。所以,学术社团理应为其提供发展和创新的平台、成长的广阔空间,并将其纳入人才资源储备,以进一步增强社团的学术权威性。

4 结束语

研究型编辑提倡的是构建一种以学术研究为重点,兼顾编辑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定位,目前主要依靠编辑的自我努力,同时也需要期刊社和主管部门、有关科技社团的支持,期刊社要为编辑提供经常性、高质量的专业知识培训,建立研究型编辑人才培养计划,主管部门则应在政策制定上有所倾斜,优化编辑系列职称认定,进一步为研究型编辑创造学术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唯有此,才能充分调动编辑人才的积极性,体现科技期刊社爱才、惜才的管理策略,使高层次人才成为期刊在市场竞争取胜的不二法宝。

[1] 李明德.编辑工作与科技期刊质量[EB/OL].http://blog.voc.com.cn/blog_ showone_type_blog_id_828054_p_1.html

[2] 李兴昌.新时期需要这样的排头兵:记首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陈浩元[J].编辑学报,1998,10(3): 229-231.

[3] 耿红敏.钟情编辑 志存高远: 记《煤炭学报》副主编高雪梅同志[J].编辑学报,2003,15 (4): 309-310.

[4] 韩萍,张瑛,朱玉芹,等.科技期刊主编择稿与终审的知识构成[J].编辑学报,2006,18(2): 153-154.

猜你喜欢
高学历研究型职称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汉滨:村干部趋向年轻化、高学历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高学历人才未必“低就”
“半数富豪没有高学历”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高学历人才实现价值谈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