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存 李文广
以点显面、以面衬点、点面结合是古典诗歌经常采用的艺术方法。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写景、叙事、说理方面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
一、 写景(状物):由点及面,以面衬点
相对而言,“三国周郎赤壁”是点,“江山如画”是面。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则又是点中之点,或是面中之点(相对于乱石、惊涛、千堆雪,赤壁又是一个面)。诗人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用惊天地之笔,泣鬼神之墨,极尽描写之能事,以“穿”字写山崖的险峻,以“拍”字写江涛的汹涌,以“卷”字写波涛的浩大气势,多角度、多层次渲染出赤壁的壮阔景象。诗人以赤壁壮景,凸显江山如画;又以江山如画,烘托赤壁壮景。由点及面,以面衬点。
二、 叙事(写人):由面及点,以点显面
锦绣河山,必然吸引、哺育无数的英雄人物。诗人在发出“江山如画”的感叹之后,又自然地引出对英雄人物的追述。如果说“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是面,那么“遥想公瑾当年”就是点了。由面及点,以点显面。诗人追述周瑜也是从不同角度,不同的点展开的。一是正面描写:“雄姿英发”,写出了周瑜威武英俊、器宇轩昂;“羽扇纶巾”,写出了周瑜的儒雅风流、潇洒倜傥。二是侧面烘托:“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反衬周瑜指挥若定,战功卓著;“小乔出嫁了”,烘托了周瑜的将帅风度和柔情蜜意;“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反面衬托周瑜英年得志、功勋盖世。“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三国时代更是人才辈出:刘备、孙权、曹操、诸葛亮……举不胜举。周瑜只是作者选取的一个代表,一个点,以点来写面,来写浪花淘尽的千古风流人物。
三、 说理(抒情):面中含点,点中有面
诗中说理,同样面中含点,点中有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明代杨慎《临江仙?说秦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有异曲同工之妙,说的是同一个意思。不管你曾有多少的光辉业绩,不管你的人生曾有多么的辉煌瑰丽,最终都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之中,没有谁会成为例外。
还有“人生如梦”的感慨,也不是苏东坡仅有的,也许李白也有,杜甫有……也许很多的人有,这不光是一个点,还是一个面,点中有面,面中含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历史上曾有多少人“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像苏东坡一样发出过“人生如梦”,或是超脱,或是无奈的感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