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靳埭强设计作品看传统文化的古为今用

2014-05-18 09:14黄勤茹
宿州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标志传统艺术

黄勤茹,马 翔

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靳埭强先生,香港平面设计师,1942年出生于中国广东省番禺市;1957年定居香港,曾任裁缝师;1967年开始从事设计工作,屡获奖项,载誉日隆。1976年创办设计公司,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均有重要影响力的华裔平面设计家。研究靳埭强先生的作品,不但可以从大师那独具本土风格的设计技巧中吸收平面设计的思考方法,而且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理念和形式美在现代设计中淋漓尽致的表现。

1 传统文化与靳氏作品

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三大要素。每一个有修养的中国人,所受的教育均以这三种思想为基础。倘若对这些基本思想缺乏深入了解,便贸然透过设计来传递个中理念,就好似水中捞月,到头来只会白费心机。儒、释、道三种思想在许多方面都有共同之处,然而又各自有着独一无二的思想体系。靳埭强先生设计的海报中就存在着“道”的思想。道家思想主张“清静无为”“贵柔、返朴归真”。它主要指人要心神宁静,凡事不要轻举妄动,人生中少一些个人的欲望,就可以达到身心宁静、心神合一。老子还从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的事物是柔弱的,但同时也是极富有生命力的;相反,事物强大了,也必定会引起衰落。所以,人只有回到无欲、无知、无为的境界,精神才可以永恒。靳先生领悟到其中的道理,又运用现代的艺术语言巧妙地将传统文化的内涵表现出来。如他的《沟通》、《和平》等系列海报作品。

2 传统文化的应用典范:靳氏设计作品

中西结合是靳埭强作品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他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传统元素的运用以及西方的画面处理方法。靳埭强先生强调,这种相融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融合。

2.1 注重对传统的提炼与提升

中国银行标志是靳埭强先生在1980年代初设计的(图1)。中国银行是中国首个面对全球服务的银行,是当时对外开放的窗口。中国银行的标志设计以近乎完美的方式表现出了中国、银行、全球化等必备概念。相对现代化银行业的标志设计,靳埭强先生独树一帜,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进行提炼和浓缩,采用了中国圆型方孔钱的形式,暗合天圆地方之意,体现金融行业的特征。

图1 中国银行标志

不仅如此,靳埭强先生还采用汉字,用一个断笔的“中”字,构成圆形方孔的形象,更让标志别有韵味。以简洁的现代形式承载着中国厚重的传统文化,可谓是靳埭强融合东西方理念、现代和传统结合的的经典之作[1]。

至今30年过去了,这套标识系统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被所有的中国人认识和接受,也令后来者久久难以超越,乃至对于银行业的标志设计,一度有“无圆形方孔不标志”之说(图2)。这既是中国设计创新的悲哀,也正是靳氏作品强大气场的存在。靳埭强先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度理解和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也由此可见一斑[2]。

图2 几家商业银行的标志

2.2 设计文字,弘扬文明

汉字是华夏文明诞生的标志之一。在西方符号大行其道的现代设计中,作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标识,东方汉字的面孔不仅令人耳目一新,原本就图形化的汉字结合书法写意泼墨,更是充满了别样的美感内涵。靳埭强先生为台湾东东云吞面设计的标志(图3),采用了汉字“东”的造型,又将汉字幻化为盘子、筷子、面条和两个小云吞,最后组成了一张笑脸,将企业的品牌和性质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西风强劲”的20多年前,靳埭强先生就在注重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发掘,并将这种本土意识与现代设计理念进行融合,以创新、尝试性的态度积极发展自己的设计风格。

图3 东东云吞面标志

2.3 注重传统艺术形式的体现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国粹的书法、国画等艺术形式在靳氏作品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宗白华先生说:“中国书法是一种艺术,能表现人格,创造意境,不像其他民族的文字停留在作为符号的阶段,而是走上艺术美的方向,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3]书法与国画有着相同的地方,汉字由图画演变而来,古代时用毛笔来书写,国画也同样是用毛笔来表现。书法与国画中的执笔、运笔、结构、布局所表现的“意象”都是一门艺术(图4)。靳埭强水墨海报系列作品中满眼的笔墨,是书法与写意的结合。设计中书画等传统艺术形式的运用,是艺术之上的再艺术,更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内涵。

图4 水墨海报系列作品

2.4 注重中华传统价值观的体现

除了表现形式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等思想内涵和价值观无一不在靳氏作品中得以体现。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长久、最具向心力和最具同化和包容力的民族之一,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历史洪流之中生存壮大,其根本都是因为这些内在的信念使然[4]。靳先生许多作品的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文明的思考与传承,设计中充满了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弘扬。

图5

图5这两个海报是典型的中西结合,以意向的手法,采用传统的图形,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表达最传统的水火共生、阴阳调和的中国哲学。

香港现代中国艺术家联展海报(图6)是一个太极图。太极图是中国传统图案中为人熟知的一个图形。太极的传统意义是说在浩瀚的宇宙中,所有事物都包含着阴阳两面。图中,黑色部分是以中国水墨笔触表现,红色部分是用较粗的彩色铅笔表现。中国传统水墨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无疑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表现形式之一,表现出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的统一。中国画的艺术表现中虚实相间,若隐若现,似有似无,无一不体现出道教中的一阴一阳。它们在一种相对立的条件下又恰到好处地保持着一种自然、和谐的统一与平衡[5]。

图6 香港现代中国艺术家联展海报

图7是第十五届亚洲艺术节的海报。靳先生用四个意向来表示,分别是毛笔、眼睛、丝带和门环,丝带以一个类似龙的形象出现,龙是中国代表性的动物,下边一双眼睛被涂上了颜色,是中国戏曲中独有的形象表现,再来是一只毛笔,笔尖蘸有红色的墨汁,刚好对准双眼中间红点。这是靳氏作品中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靳先生说:“红点是我在八十年代衍生出的一个视觉元素,也是精神元素,它可以融汇我的设计意念,有生命传递着丰富的生命讯息。”[6]中国红的确是个可以代表中国的颜色,红点本不是一个有意义的符号,是设计师赋予它精神,同时它也代表着设计师。红点的形象不止一次出现在靳先生的设计中,如香港佛教周的海报中就运用了红点,表现“佛法就是我心、佛法与我心常在”的禅宗精神。

图7 十五届亚洲艺术节海报

3 靳氏作品中传统文化与西方设计理念的切合

在吸收民族精髓、融汇西方理念、贯通中西文化、创新现代设计上,靳埭强先生应为现代设计师的楷模,他曾经说:“香港是中国人的社会,香港艺术的历史,应是中国艺术历史的一部分,香港艺术家的根,也应在中国追寻。”[7]

中国的现代设计起步较晚,其发展是与国家经济开放的先后、工业化的程度、国力的强弱等因素息息相关的。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我国的文化艺术也必然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内有一批设计师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国外先进的设计思想,其设计也随之西化,甚至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完全丢掉了中国自己的根基。这并不是说中国的设计不可以西化,而是应以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为根基,牢牢把握民族的精髓,将几千年的传统与国外优秀文化兼收并蓄,形成具有中国本土的新风格。

艺术的创新是需要底气的,靳先生创作的底气正是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靳埭强先生的作品始终展现着东方人“寻根溯源”的梦想,他从开始“全盘接受西洋的一些新观念”,到现在“用中国人思想的方法来创作”,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一步步跨入了世界一流平面设计大师的行列。

4 靳氏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复兴

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交汇、碰撞已经形成了新的文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不失传统精髓的现代设计才是当代需要的风格。直到现在,西方设计界还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如果没有中国元素,也就没有了贵气,这足以说明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认可。靳先生虽说有浓浓的中国情节,但是,如今中国风格已经不再是古老的象征,而是一种融于当代艺术中的世界风格。它不只是一种外在的形象表象,更多的是深入人心的历史与文化的积淀[8]。大开放时代的中国设计,置身于传统与现代剧烈碰撞的漩涡之中,但同时也是实现自身复兴的良机。凡有志的本土设计师,宜冷静面对,深入反思。与其盲目地生搬硬套传统,不如更加努力地发掘传统文化精神的民族特质,思考传统与现代文化融合的坐标,从而创造出纯粹的中国美、东方美,植根本土而创新诞生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质的伟大设计。

[1]颜晓烨.中国银行标志的设计[J].装饰,2008(4):67-69

[2]吴杰.中国标志设计的趋同化特征:中国四大银行标志设计启示[J].企业技术开发,2009(7):116-117

[3]宗白华.艺境[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22

[4]靳埭强.跨越中西靳埭强与格吕特纳的海报对话[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8:19

[5]靳埭强.海报设计家[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24

[6]靳埭强.眼缘心弦靳埭强随笔[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53

[7]靳埭强.眼缘心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67

[8]靳埭强.视觉传达设计实践[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159

猜你喜欢
标志传统艺术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认标志
首都的标志是只熊
老传统当传承
纸的艺术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