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4-05-18 09:14付金沐
宿州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安徽省现代化农产品

李 静,付金沐

宿州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政策,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1]。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农业就没有人类文明的延续,农业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系统或农业部门现代化的一种简称,它包括现代农业的形成、发展、转型和国际互动,农业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以及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农业先进水平的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化;达到和保持世界农业先进水平的国家是农业发达国家,其他国家是农业发展中国家,两类国家之间可以转换[2]。农业现代化是18世纪以来的一种农业变迁,是适应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因而,农业现代化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

1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制度变革和技术变迁的共同作用下,安徽省社会经济获得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反馈结果,初步核算,2013年,安徽省生产总值(GDP)为19 03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4%,增幅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7个百分点,GDP增幅居全国第11位,比上年后移2位,连续7个季度居中部首位。分产业看,一产增加值为2 348.1亿元,增长3.5%,增幅比全国低0.5个百分点;二产增加值为10 404亿元,增长12.4%,增幅比全国高4.6个百分点;三产增加值为6 286.8亿元,增长9.5%,增幅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3]。可见,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能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前,安徽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力争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面对新目标,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如何,如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基于2009-2012年安徽省农业现代化相关指标,分析安徽省农业现代化现状,认清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以期加快安徽省农业现代化进程。

2 安徽省农业现代化现状

安徽位于华东腹地,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4],地理位置优越,地处黄淮海大平原南部,总面积13.96万平方千米,气候条件良好,发展农业具有很大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农业从低水平起步,至今,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机械化、农村电气化水平明显提高,正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

由《2012年安徽省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统计公报》可知,安徽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64.6%,比2011年提高2.0个百分点。根据安徽省农委《2013年安徽农情手册》,选取农业机械化、农村电气化水平来表征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表1)。2009-2012年4年间,机耕面积由3 982.72千公顷增加到4 214.2千公顷,增长了5.81%;机 播 面 积 由 3 304.66 千 公 顷 增 加 至4 073.91千公顷,增加了23.28%;机械收获面积由4 810.62千公顷增至 5 682.58 千公顷,增加了18.13%。显而易见,安徽省农业装备的整体水平和农作物耕、种、收的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但是,2009-2012年安徽省农村用电量、农用化肥使用量等农村电气化指标虽逐年增高,但增势缓慢(图1、图2)。根据朱剑峰等人的研究,安徽省62个县级单元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测度可分为四个等级:欠发展区、发展区、较发达区与发达区,表现出了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即南北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农业综合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5]。

上述分析表明,安徽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虽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进展,农业生产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条件得到改善,但其现代化总体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表1 安徽省农业现代化部分相关指标

图1 2009-2012年安徽省农业机械化部分相关指标变化趋势图

图2 2009-2012年安徽省农业电气化部分相关指标变化趋势图

3 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问题

近年来,安徽省农业发展较快。2009-2012年,安徽省农业生产总值从1 289.8亿元增加到1 867.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3.23%。但安徽省农业生产总值占安徽省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由0.128 175递减到0.108 505,表明农业在安徽省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正逐年递减。此外,安徽农业产业区位商也由2009年的1.42下降到2012年的1.19,显然安徽农业生产在全国的优势处于下降趋势[6](表2和图3)。因此,安徽农业生产在加大农业投入、稳定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农业发展受资源约束,基础设施薄弱

安徽省人口逐年增多,面临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历史上,安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省份,据央广网和新华网报道,仅2013年2月18日晚至19日,大雪造成六安等七市农业经济损失达1.9亿元;同年7月中旬,持续高温造成淮河以南农业损失逾4亿元。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恶化,使得农业生产深受其束缚和影响。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差,影响了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3.2 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不高,综合机械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虽然安徽省2012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4.6%,略高于全国57%[7]的平均水平,但仍然还有相当部分的农田作业依然以人力和畜力为主,要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还需进一步努力。“靠天收”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可见农业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没有完全凸显出来,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不高。

3.3 农产品销售难,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农产品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再加上供大于求,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农产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部分农民面临农产品产量增长不增收的现状,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日益突显。

表2 安徽省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

图3 2009-2012年安徽省农业生产总值及占全省GDP及其全国农业生产总值比重趋势图

3.4 农业产业化组织力度不够,产业集聚水平不高

2012年,安徽省国家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仅有20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55家[8];而同期全国重点龙头企业为1 253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万多家[9]。显然,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组织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速度。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目前,安徽省正致力于产业集聚示范区的构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期提升产业集聚水平。

4 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建议

4.1 改造传统农业,加快农业产业集群发展

安徽省传统农业主要包括谷物、棉花、花生、蔬菜、瓜果、药材、芝麻、黄红麻、油菜籽等产业,产业基础良好。当前,将产业集聚的理论方法用于农业,加快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安徽省提出了持续推进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玉米振兴计划,开展粮油农机农艺技术集成模式试点,重点扶持一批粮食高产高效示范区,有效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增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合,增强凝聚力,实现传统农产品生产的技术创新,加速农产品转化增值,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提高整体效益。

4.2 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优化农业结构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实现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通过省级财政设立生产专项资金等措施,加大农业投入,积极培育新兴农业产业,探索科技引领农业转型。根据市场需求,立足安徽农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快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区域农业产业。一方面,通过优化传统农产品品种,调整品种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茶叶、水果、蚕桑、中药材、油茶等区域特色农产品,提升农产品质量,并逐步形成区域特色农产品,推进产业化经营,增强市场竞争力。此外,还可通过增加畜牧渔业、林果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降低谷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等举措,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广大农民持续增收。

4.3 积极开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农村改革,建设美好乡村,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效益农业的提出,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势在必行。一方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在城乡统筹背景下,充分将城市的教育资源面向农村职业教育服务开放;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农民素质教育体系,以职业教育为依托,建立农民科技协会等组织,不断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科教技能培训,扩大实用技术培训范围,使得更多农民掌握农业相关科学知识,造就一批新型高素质的农民。

4.4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资源和环境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生存质量和农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农业现代化发展不仅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还要注意建设生态环境。坚决实行耕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实行土地集约化;另一方面,改善生态环境,抓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设大别山区、江淮丘陵区生态屏障,皖南山区、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加强森林、湿地以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此外,加强执法力度,从根本上控制工业、生活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加大农业面源污染的预防、监测、整治力度,实现生物化农业。积极落实安徽省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加强地质灾害、病虫害的治理和防治,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不断完善资源、环境质量动态监测体系建设,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积极推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 结束语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应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一方面,要加大农业投入,依靠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科学普及化、基础设施完善化、农业生产自动化机械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配套服务社会化、农民知识化的进程,以发挥安徽农业资源优势,提高农业生产力;另一方面,要以粮食生产为主,积极改造传统农产品,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优化农业结构,深化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同时,重视农业区域规划,加快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以形成规模市场、专业服务、标准化产品,实现集约经济效益,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另外,还要倡导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积极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提高安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加快安徽农业现代化进程,最终实现安徽省农业经济成功转型升级,促进安徽省跨越式发展。

[1]翁贞林.新型农民培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78

[2]何传启.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6-7

[3]安徽省统计局.2013年我省GDP增幅继续居中部首位[EB/OL].(2014-01-24)[2014-02-10].http://www.ahtjj.gov.cn/tjj/web/info_view.jsp.strId=139081 591497 6431

[4]肖瑶,田静.中国最值得去的360个地方[M].北京:西苑出版社,2010:99-100

[5]朱剑峰,朱媛媛.安徽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区域差异与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环境,2013,34(4):120-124

[6]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省统计年鉴(2005-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010

[7]王政.2012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7%[EB/OL].(2013-02-27)[2014-2-10].http://www.agri.gov.cn/V20/SC/jjps/201302/t20130227_3228485.htm

[8]华瑞可行性研究工作室.安徽省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 企 业 名 单 [EB/OL].[2014-2-10].http://cache.baiducontent.com/

[9]冯华.全国农业龙头企业近11万家 年销售额破5.7万亿[EB/OL].(2012-03-01)[2014-2-10].http://finance.people.com.cn/GB/70846/17263141.html

[10]茅丽华.南通推进农业基本现代化的难点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10):120-121

猜你喜欢
安徽省现代化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成长相册
边疆治理现代化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