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林堂, 徐亚军, 吴 军, 张 键, 周春洪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学实验中心,江苏扬州 225127)
污水活性污泥法处理过程中,需要通过曝气设备使得空气、活性污泥和污染物三者充分混合,保持活性污泥处于悬浮状态,并且促使氧气从气相转移到液相,从液相转移到活性污泥上,保证微生物有足够的容积氧进行代谢活动[1]。由于氧气的供给是保证生化处理过程正常进行的因素之一。因此,工程设计人员和操作管理人员常需通过实验测定氧的总传递系数KLa[2-4]。
溶解氧的传递机理,可以通过若干传质理论来加以解释,其中最为普遍的是双膜理论。双膜理论认为:当气、液两相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界面上存在着气-液边界层(气膜和液膜)。对于氧气的转移来说,转移的决定性阻力主要集中在液膜上[5]。因此,氧在液膜中的转移速率是氧扩散转移全过程的控制速率。氧转移的基本方程式为
式中:dC/dt为氧转移速率(mg/(L·d));KLa为氧的总转递系数(1/d),可以认为是一混合系数,其倒数表示使水中的溶解氧由C变到Cs所需要的时间,是气液界面阻力和界面面积的函数;Cs为试验条件下自来水的溶解氧饱和浓度(mg/L);C为相应于某一时刻t的溶解氧浓度(mg/L)。
将式(1)积分得:
式(2)表明,通过试验测得Cs和相应于每一时刻t的溶解氧C值后,绘制ln(Cs-C)与t的线性关系曲线,其斜率即KLa。或先作C与t线性关系曲线,再作对应于不同C值的切线得到相应的dC/dt,最后作dC/dt与C线性关系曲线,也可以求得KLa[6-7]。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数据处理通常采用上述方法,需要作图及大量的计算,花费大量的人工,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求出KLa,还会产生误差[8]。在本文中,将通过计算机数据采集的方法,自动记录溶解氧数据,再由计算机非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拟合计算。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计算机自动数据采集的方法除了可以避免手工数据记录误差、测定快速之外;还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判断,对可能的导致实验误差或错误的问题进行诊断。本文主要就计算机自动氧转移系数测定的方法和应用情况进行介绍。
溶解氧浓度检测采用YSI58型溶氧仪,这种溶氧仪配备了0~1 V模拟量输出,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液体溶解氧浓度进行实时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卡为美国国家机器公司购买的USB-6009。充氧实验容器有效容积为2 L,由一台6 L/min的微型空气泵供气,供气量可调节。
图1 实验装置图
整个数据的采集以及KLa的非线性回归计算都由本实验室开发的程序完成。
脱氧剂Na2SO3和催化剂CoCl2的用量由如下化学反应式计算:
根据反应器中水的体积和水的溶解氧浓度可以算出Na2SO3的理论需要量。考虑安全系数,实际投加量为理论值1.1~1.5倍。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W1为Na2SO3的实际投加量(mg);V为曝气池内水的体积(L)。
催化剂氯化钴的投加浓度为0.1 mg/L,
式中:W2为CoCl2的投加量(mg)
通过氧气转移式(1)进行积分,可以求出氧气浓度C随时间变化的公式为
其中:C0为起始时刻t=0时的溶解氧浓度,在此方程中,只有KLa为未知常数,通过拟合此方程和实测溶解氧浓度的变化曲线,就可以得到KLa值。与公式(2)相比,公式(6)为非线性方程,不能通过手工计算拟合,必须利用计算机非线性曲线拟合的方式来完成。丁志强等[11]采用迭代法进行演算,计算步骤繁琐。在本论文中通过Matlab曲线拟合工具箱中的非线性拟合工具,直接求解KLa值。
本次实验分别测定微型空气泵流量为0.7~5 L/min条件下的氧转移系数Kla。图2为供气量为1 L/min时,实测溶解氧数据和公式(6)的曲线拟合结果,在KLa值为290 d-1的时候,实测值和计算值之间有非常好的拟合结果。
图2 供气量为1 L/min时实测溶解氧浓度的拟合曲线
综合其他各组测定不同供气量时测定的氧转移系数KLa,可以得出供气量和氧转移系数KLa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供气量为0.7~5 L/min的时候,供气量和Kla值之间呈现线性关系。可以看到计算机数据采集的方法可以快速的计算氧转移系数KLa值,并且尽量降低了人工记录数据带来的实验误差。
图3 不同供气量下对应的氧转移系数KLa值
如能严格遵守本文第三部分提出的实验步骤,就能够得到图2所示的实验结果。在经过大概1 000 s,供气量为1 L/min时,就可以达到饱和溶解氧浓度8.3 mg/L左右。下图为某学生实验小组在供气量为1 L/min条件下,得到的溶解氧实验数据(红圈),可以看到,在经过1 000 s曝气以后,溶解氧浓度只有5 mg/L左右,并且继续增加曝气时间200 s以后,溶解氧浓度仍然维持在5 mg/L左右。后经过询问,该实验小组忘记投入催化剂CoCl,致使原实验清水中溶解氧浓度下降缓慢,而过量投加了Na2SO3,导致充氧设备在充氧的同时,水中的Na2SO3也在消耗溶解氧,在1 000~1 200 s时,充氧和Na2SO3对溶解氧的消耗达到平衡。
对于这样的实验数据,如果还是按照1.3节中描述的方法进行曲线拟合,就可以得到图4右边的拟合结果,拟合效果较差,测得的KLa值为62.7 d-1,大大低于正常测定条件下所得的数据(270 d-1)。针对这种情况,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对公式(1)进行修正,增加了溶解氧消耗项,并且假设溶解氧消耗系数,再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图4左图所示的拟合结果,拟合效果较好,测得KLa值为275 d-1,与正常情况下测得的数据相符。通过对错误数据的仔细分析,加深了学生对水中溶解氧供应和消耗的动态平衡机理的理解。
图4 过量投加且无催化剂条件下的清水充氧实验数据
计算机自动氧转移系数KLa测定方法可以快速完成对KLa值的测定,避免认为数据记录造成的误差,所采用的非线性曲线拟合法,极大地减少了计算工作量;也能够对可能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溶解氧供应、消耗动力学的理解。
(References):
[1] 高廷耀,顾国维,周 琪.水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赵静野,郑晓萌,高 军.曝气充氧中氧总传质系数的探讨[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22(1):11-17.
ZHAO Jing-ye,ZHENG Xiao-meng,GAO Jun.Research on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Oxygenic Aeration[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2006,22(1):11-17.
[3] 张朝能.水体中饱和溶解氧的求算方法探讨[J].环境科学研究,1999,12(2):54-55.
ZHANG Chao-neng.Study on Calculation Method of Saturation ValuesofDissolved Oxygen in Waters[J].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1999,12(2):54-55.
[4] 张 闯,陶 涛,李 尔,等.两种曝气设备的清水曝气充氧实验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1):25-27.
ZHANG Chuang,TAO Tao,LI Er,et al.Evaluation of two aerators based on results of clean water oxygenation experiment[J].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Control,2006,28(1):25-27.
[5] 张自杰.废水处理理论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 秦麟源.废水生物处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9.
[7] 刘钦圣.最小二乘法[M].北京:工北京业大学出版社,1989.
[8] 王全金.污水曝气充氧总转移系数的数值拟合法[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1993,10(2):58-62.
WANG Quan-jin.Numerical Simulation to Total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Aeration Oxygenation in Sewage[J].Journal of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1993,10(2):58-62.
[9] 李燕城,吴俊奇.水处理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0] 李桂柱.给水排水工程水处理实验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1] 丁志强,曹瑞钰.非线性回归法计算曝气设备水氧传递系数[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26(1):63-71.
DING Zhi-qiang,CAO Rui-yu.Estinate the apparent oxygen transfer coefficient in clean water by nonliiear regression method[J].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Control,2004,26(1):63-71.
[12] 袁金华,王有乐.清水充氧实验中饱和溶解氧值确定方法的探讨[J].水资源保护,2008,24(2):79-81.
YUAN Jin-hua, WANG You-le. Saturation values of dissolved oxygen inoxygenated clean water experiments[J]. WATER RESOURCES PROTECTTON,2008,24(2):79-81.
[13] 李伟杰,丁志强.曝气设备清水充氧性能测试时间的控制[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5,36(4):39-41.
LI Wei-jie,DING Zhi-qiang.Time control in testing of clean water oxygenation capacity of aerators[J].Industrial Water & Waste Water,2005,36(4):39-41.
[14] 王 娟,于 杰,范 迪,等.曝气设备充氧性能测试装置及实验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7,28(3):54-58.
WANG Juan,YU Jie,FAN Di,et al.Test equipment of the function of aerator and experimentresearch[J]. Journalof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2007,28(3):54-58.
[15] 邹联沛,赵洪涛,刘知人,等.水质条件对氧传质影响的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1):45-49.
ZOU Lian-pei,ZHAO Hong-tao,LIU Zhi-ren,et al.Research on Impact of Water Qua1ity on Oxygen Transition[J].Journal of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Natural Science),2010,31(1):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