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70年

2014-05-15 00:27赵家耀
看世界 2014年9期
关键词:书箱林家林先生

赵家耀

一叶扁舟似的小舢板在自上海通向浙江黄岩的水面上全速驶行,船老大奋力划桨不止。这时小舢板上挤靠着林道志和他的全家老小,小船中间还摆放着装有二千册各种外文精装书籍的几个大箩筐。

林道志始终担心小船超重倏然顷覆,书被大雨淋湿浇坏,忧心忡忡的他不断用油布等物加盖那些大箩筐。

忽然,有汽船“嘟嘟”的引擎声传来,他寻声望去,只见船后面有小汽轮强盗船一路全速追来,林道志连忙让船老大升帆,固执的船老大就是不肯升帆,“你看这河上哪里有风,桅杆上的绳子、小旗子都纹丝不动。”林牧师比船老大更固执:“咳,你升嘛,帆升上去,风就会来的。”

船老大终于拗不过这心事重重的中年牧师,被追逐于危难中的船于无风的晴空下扯起了满帆,不可思议的是,顷刻间水面上起风了,无助的小舢板终得以侥幸地逃脱了海盗船的追赶。林道志一家和小舢板上那几大箩筐里德国犹太教师拜托他保存的二千册精装书籍终得以回到了他的乡下老家浙江黄岩。

此乃1943年惊心动魄的一天。

两千余册外文书籍

林道志出身贫苦,自小嗜学,成年后去到了上海滩,先在上海商务印书馆打工,一边谋生一边读书,每餐常以豆瓣撒盐拌饭充饥。他很早就萌生了办个义校,让穷苦孩子也有书读的念头。

附近的孩子前来“慕义”学校读书,为维系学校日常支出,林道志在读了几册化学方面的书籍以后,在自家办起了生产肥皂和复写纸的手工作坊,以微薄的收入免费招收贫困百姓的孩子,亦包括犹太难民的小孩。

这个时期,提篮桥地区有上万名前来避难的犹太人,一位犹太学校的校长卡尔同他不断有所接触,他俩由熟悉而成知心好友。林得知卡尔曾在德国任过校长,于是请他到慕义学校任教,好友发展到彼此信任。

1943年前后,日军轰炸的传言风起,不少犹太人纷纷设法出逃,卡尔校长无奈,在他离开上海之前,将二千余册重要的英文、德文、希伯来文书籍,包括一些珍贵的宗教书籍全部寄存在林家,书上多有编号,很多盖有“保罗中学”图章,想必保罗中学则是卡尔在德国任教的学校。卡尔拜托林先生“请好好保存这些图书,我会回来取的”。

在林家二楼藏书的亭子间,笔者有幸目睹到这些珍贵的藏书,大多是布面烫金精装,其中有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歌德的诗集、剧作,有《圣经》故事,印刷精美彩色的童话画册,有些画册中人物、动物的手臂、腿脚等肢体仍可活动,构思巧妙。

林家三代为了卡尔的那一句“我会回来的”的嘱托,几经迁徙、历经风雨70年,始终精心呵护着那些书,如同他们的孩子,力争峰回路转,尽快和卡尔重逢,然而,重逢之路何其艰难。

从未想过变卖“换钱”

1966年夏,距上次1943年的那场水上惊险23年后,这批书再次险遭不测。“文革”期间,红卫兵抄林家,这些大都泛黄、发碎的外文洋书被视作“淫秽黄色书”、“大毒草”,差点被付之一炬。幸而一场大雨又及时而至,这批藏书再逃一劫。“真是命中注定,这些犹太人的书不该被夺走。”林道志的二儿媳潘碌激动难平地说。

历史风雨七十年,林道志一家三代亦能感觉到落满纸间的呼吸,一年四季他们仍要担忧的是那6个被木板封闭的大书箱受潮发霉,6月里白蚂蚁的幼卵、旧书里的螨虫,还有虫咬鼠啮,都让他们担惊受怕。虽说居委会前来喷药,消灭过白蚁、蟑螂等,但封闭的书箱里,怎能看得清楚书页的真正面貌,此等担忧几乎成了林家三代人的心病,不知何时才能去除。

虽说林家三代关于他家二楼亭子间的“书库”秘密鲜为人知,但最终还是被某些外人得知。“这可是二战中遗留下来的东西,肯定会值钱、升值的!”有人怂恿林道志的后人从书箱里捞出一些当“古董”卖掉,他闻听后深为震惊,“亏你想得出!”殊不知林先生一家从未动过变卖“换钱”的念头,也从未将这些书视作祖传家产,“我从未拿出过家门,那怕一本!这是别人的东西!”甚至有友人提出取出一本开开眼界,也被他当即回绝。

“我们一直在等你”

距离1943年远达70年以后,为使更多的旧区居民早日圆上“居住梦”,上海旧区改造步伐正在加快,在“虹镇老街”旧区生活了几十年的居民,要越来越多地集体乔迁新居,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棚户区也将彻底消失于上海的版图。

在此地域居住了几十年的林道志的后人所居住的虹口区东长治路805弄45号也在这次搬迁之列。拆迁在即,装有近二千册图书的6个木制大书箱怎么办?他们不能因为这二千册书而拖了上海北外滩建设的后腿,无可奈何之下,他们匆匆前去向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求助,要尽快为这些保存完好的书籍觅一条“寻亲之路”,希望找到那位犹太教师或其亲属,书归原主,好了却林先生的夙愿。

林道志的小儿媳、65岁的潘碌女士告诉来访者:“从我嫁到林家开始,就时常听我公公提起,那犹太人说了会回来拿书,就一定会回来。”1981年2月,林道志溘然长辞,依旧未见卡尔身影,但他的儿孙们仍然恪守诺言,一家三代依然日夜守护那两千本书。

2013年9月,不意发现林道志的手书后,潘碌终找到一位远在德国的留学生,她和儿子写了一封信,请那位留学生译成德文,按照德文地址寄出,收信人是“卡尔·安格尔先生或他的后人”信中写道:“如果你还记得这一批书,请与在上海的我们联系,我们一直在等你。”很遗憾,书信被径直退回,并告之:“收信地址查无此人。”

主人已逝 后人难寻

2013年10月11日,林家人原本打算寻找一张过去的税单,然而在整理抽屉时,他们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早已泛黄发脆的牛皮纸信封,信封上写有林道志的亲笔字:“关于犹太人的书的说明”,信封里有十几页纸和三个信封,里面装有1947年卡尔先生写给林先生的信,还有卡尔先生夫妇二人的合影和一张圣诞贺卡。这一发现让林家后人无比兴奋。

信中写道:“我已回到故乡德国,现住在岳母的公寓里……食品供应不是很好,回乡的生活总算安定,也找了份不错的工作,我有许多要写的信。”

林家因搬迁向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求助,引起馆方的重视。除陈俭馆长和他的同事多年不断努力已找了不下数十个犹太难民和上海、上海人民的故事,可这二千册书和不平凡的70年她被深深“震了一下”,“这是我们遇到的最激动人心的一件事。”以往是“犹太人找中国人”这次是“中国人找犹太人”。

时下,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已通过德国驻沪总领事寻求帮助,对方表示将尽快同当地政府联系,通过档案系统仔细查找卡尔·安格尔及其家人的迁徙情况,不久后,在德国北部什未林小镇,人们找到了卡尔先生和他夫人宝拉·安格尔的合葬墓。而卡尔的后人至今仍未找到,这让守护藏书70载的林家难掩惆怅。endprint

猜你喜欢
书箱林家林先生
爸爸的书箱
“随意书箱”
尼克的分享书箱
呼我
林家琪、李鸿禹作品
忙碌的莫林先生
林家立设计作品
有趣的发现
旧瓶装新酒
樸實無華的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