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浩培
【摘 要】家访工作对学校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有利于促进家校和谐,而且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家访工作;因材施教;家校和谐;综合素质
科技的发达,也让学校教育走上了信息时代。但即便如此,传统的家访仍不能被取代,因为这依然是家校沟通的桥梁,也是促进家校教育不停完善发展的途径,其功绩不可抹杀。
一、家访工作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是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通过家访,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第一手资料,有利于对学生针对性的教育。
A同学是我班的一个插班生,他很好动,经常在课堂上随便走到同学座位旁边,还不时站起来打断老师的讲解,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不少麻烦。不批评他,他就肆无忌惮;批评他,三五分钟后又打回原形了。面对师生的投诉,我们决定开展家访。进入A同学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和A同学平时的桌面形成极大的对比。A主动给老师倒茶,然后乖得像只小猫地站在母亲身旁。这是我平时认识的A吗?和A的妈妈交谈,知道他学习小提琴两三年了。在妈妈的指引下,A同学拉起了一首小夜曲,虽然拉得不太熟练,但还是看得出有一定的基本功。我鼓励他,并在家长面前肯定他字体工整,他露出了真诚的笑容。第二天,我也在班里肯定他,表扬他,并制造机会让他在同学们面前演示自己的特长。后来,他愿意和老师亲近了,还主动做好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时也渐渐学会遵守纪律了。其实,通过那次家访,我们发现了A同学的闪光点,从而找到了帮助他重拾自信的方法。
二、家访工作有利于促进家校和谐
老师对学生的了解需要一个过程,学生对老师的了解也需要一个过程,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期待也需要一个过程。家访的目的在于沟通,在于建立更和谐的家校关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家访前,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情况,家长就业情况,以备在家访中有针对性地与家长交谈,尽量聆听家长对学校、班级、老师的要求。在沟通的过程中,也许家长对学校、对班级、对老师有一些评论,或善意的,或有一定的针对性,作为家访的老师,无论家长述说是否合理,都应该尊重他们的意见,学会聆听,惟其如此,才能获得家长对自己的信任。另外,家访要尽可能扬长避短,切忌一味数落学生的短处。
如B同学的作业质量不好,家访中就不能一直数落B同学的不良情况。要知道,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与生俱来的,过多的批评可能适得其反。我们要懂得多表扬学生在学校的点滴进步,聆听家长的期望,从而为下一次的交流提供话题。
三、家访工作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孟子·离娄下》:“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对于教师而言,一个学生只不过是班里的几十分之一;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每个孩子都是百分之一百。老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百分之一百的关爱,才能够赢得家长对老师百分之一百的理解与支持。
C同学刚来我校读书的时候,其家长觉得这所学校和以前的学校相比有很大的距离,甚至对学校和老师有一定的情绪,也曾给过学校和老师很多意见和建议。经过家访,我们和家长做了充分的沟通,反映了学校的实际状况,分析了学校的优势,同时也告诉家长老师会密切关注小孩成长情况。后来,C同学在教师和同学的关心下逐渐改变了,家长也表示对学校的教育很满意。家访工作,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家访工作,可以让老师清楚了解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情况,让我们更恰当地教育孩子,更公平地看待孩子,更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因材施教,也让我们收获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