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靖
【摘 要】教师个性化指导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学生参与、创生个性化目标、凸显个性化认知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化认知交融、完善认知内化与提升、促进个性化梯次发展,这些积极有效的指导策略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效能。
【关键词】个性化;指导策略;课堂教学
积极有效的教师个性化指导策略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优化课堂教学。那么,教师个性化指导策略包括哪些并该如何开展呢?
一、激发学生参与的策略
动机能激活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而学习动机的建立来自于兴趣、好奇心、挑战性、冒险精神以及学生元认知水平的发展情况。
(一)问题研究性策略
即将学习目标、研究问题,以情境方式呈现给学生,鼓励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在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之后,将教具进行拉伸变成平行四边形。提出平行四边形面积怎样求,马上有学生在思维惯性的作用下,提出边长乘以边长的错误思路,引起学生的争论。从而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意识,迅速投入学习之中。
(二)生活趣味性策略
即以儿童熟悉、感兴趣的事例、人物、故事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参与。如:讲授“找规律”时,老师请同学到前面来进行自我介绍,邀请的顺序依次为“男-女-男-女……”请学生猜下一位同学是男生还是女生,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使学生对运算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三)教学悬念性策略
即采用挑战性较强、富有悬念的问题情境启发、激发学生大胆猜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愿望。如:在讲授“有余数除法”时,教师摆出“桔子—苹果—草莓—香蕉—桔子—苹果—草莓—香蕉……”让学生说出第15个是什么水果、第18个是什么水果。当数变为35个时,学生就困惑了,而教师却能对答如流。这种悬念的设置,使学生很快进入想要探索与发现的心理状态,自觉地提出学习目标。
二、创生个性化目标的策略
组织学生拟定本组学习目标,教师及时梳理出适合学生的多元的、有差异的、具体可行的梯级目标。
(一)角色换位策略
教师不仅要有意识设置矛盾,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要对学生提的问题予以肯定,鼓励他们质疑。如果教师能和学生角色换位,让学生当“小老师”,问学生“如果你来讲这节课,你会制定哪些学习目标”,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个体认知被肯定,就会竭尽全力、“挖空心思”倾诉自己的想法。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学生就提出“①平行四边形面积如何计算,有公式吗?②怎样推导公式?③能解决哪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问题,作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角色换位能让学生从单纯的“学”中走出来,成为“教”中的一员。
(二)主动接触策略
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是既不懂也不问,长期反复,学习越来越困难。在创生个性学习目标时,他们往往缩在一边。为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精神,教师经常留出一些时间,优先让这类学生提问,主动引导他们提出不懂的问题。如果他们提不出,教师可以采取“反质疑”的方法加以启发,有针对性地给他们搭台阶、解尴尬。促使他们逐步学会一些质疑的方法,以促进他们积极动脑,主动质疑。如果他们能主动提出一个问题,就要给予鼓励,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寻找成功带来的喜悦体验。
三、凸显个性化认知方式的策略
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要学生在体验和创造过程中,去感悟和学习,获得新的经历,为解决新的问题作积累。
(一)活动参与策略
即教师将数学学习内容,转化成数学活动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亲身实践活动中了解和理解数学的价值,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独特的见解解决问题。如:在讲授“烙饼中的数学问题”时,为了形象、生动地使学生理解,笔者为学生准备了标有正反面的饼的模型和可以同时容纳两张饼的饼铛模型。学生在“玩”中实验,在实验中寻求规律,在整理规律中体验数学的妙处。同学们非常投入,你摆我记录,你记录我总结,用他们充满智慧的脑瓜很快得出整体考虑的思考方法,并运用这种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合理安排问题。
(二)自主选择策略
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并指导学生选择,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品质。如:在讲授“三角形的内角和”时,为每一个同学准备一套学具,使每个同学都能动手操作。有的人用剪拼的方法,有的人用折的方法,有的人用折与分析结合的方法。有的几个人在操作后,自发地合作起来……不同的方法,呈现出相同的结果,问题在议论中得到解决。由独立到合作,由个性到共性再回到个性,他们在探究中成长,在合作中提高,在选择中成熟。
(三)延缓评判策略
即教师以一种包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个性思维甚至是错误,让他们大胆思考。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提问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有学生在思维惯性的作用下,提出边长乘以边长。笔者没有表态,只是把渴望的目光投向学生,从而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发现随着平行四边形的拉伸,面积越来越小,边长没有变化,从而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它的高有关。
(四)“学习包”策略
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订的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准备学习中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和参考资料,还包括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步骤,阶段性强化和矫正活动,阶段性自我测验和评价表,总结性测验及评价方法,以及相关参考文献目录材料和查找方法、手段等,有目的地对不同人群的学习任务进行引导。
四、促进学生个性化认知交融的策略
不同的个体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都有着自己固有的特点,这种个性化的方法和策略正是展开教学活动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一)扬长匹配策略endprint
在感知事物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善于分析、综合,有的擅长对信息进行整体加工。如对于不需过多思考的问题,可以让一般学生回答,锻炼直觉感受的能力。对有难度的问题,让优秀生具体详尽地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以帮助学困生了解解题思路、过程、策略,逐渐发展其逻辑分析能力。同时,通过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以及各种信息的反馈,可以不断调节不同认知风格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认知习惯。
(二)补短策略
课堂教学中,教师笼统地问“对不对”、“是不是”,很容易使思维较慢或有困难的学生失去进一步思考问题和掌握方法的机会。因此,教师要适时转变策略,如在某些学生陈述个人见解时,要求思维较慢的学生进行评价,使他们能够较为具体地了解值得学习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作为思维较快的学生的有效补充。在出现多种意见时,有意识地让学生去理解多种认知的差异,通过比较,了解内部标准与外部指标的不一致,逐步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五、完善认知内化与提升的策略
课堂练习习题的编排要有层次性,要注意先单项后综合,先直观再抽象,先基础后变式,有坡度层次地进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一定的练习数量和收获。
(一)“自助”策略
课堂练习中,教师应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练习。要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练习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知识。让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练习,对练习量、练习时间给出自己的意见。对于学优生,给予自学机会;对于中等生可以采取自学加教师适当点拨;对于学困生可以采取优生协助或教师扶持的方式。保障一部分学生能“吃饱吃好”、一部分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一部分学生在低起点、小坡度、密台阶的精心组织下,“能消化”。
(二)赠予策略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让他们在体会成功的同时克服骄傲自满的心理。教师可以把有一定难度的练习制成小纸条,对先达到目标的学生,将小纸条作为奖励给予他,学生会感到这是老师的肯定,其他同学也会产生“眼热”的情绪,以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六、促进个性化梯次发展的策略
创造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我国现时期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思维发散策略
即教学中采用问题、方法、答案多元开放的方式,鼓励学生求异、求变,保护学生思维的个性,提高创造力。如:在讲授“圆柱表面积”时,就要学生用不同的转化方式推导出“三步计算”公式,但有的学生却嫌步骤太麻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运用简算过程中创造出求圆柱表面积的另一个计算公式:圆柱表面积=圆周长×(高+半径),同学们相互验证,相互比较,从而加强了对圆柱表面积的认识。
(二)以变制变策略
即非常规性问题、设想,进而引发探究,形成独特思维的活动。将一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不为众人承认的想法转变成现实的方法。如:在讲授“三角形内角和”时,多种推算方法出现后,有一名女生苦于没有方法,气急败坏地将纸拍在桌上,喊道“撕了算了”,这一看似违反课堂常规的现象却包含着巨大的创造潜力,“撕怎么不行,试试看?”在大家的实践下,新的方法产生了,学生的理解更深刻了。
(三)认知反思策略
即促使学生以自己的学习行为作为对象,在学习过程中,有机会反观自身,力求保持创造思维活动与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的状态。在反思与批判过程中寻求新的方法,得到新的启示,是一种培养创造思维的有效策略。
教师个性化指导策略的提出应建立在对学生的学习策略的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轻松、自主、高效、创新,为其终身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