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开芬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教师们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对拓展学习日益重视。课堂学习所习得的知识是远远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因此,教学中,一方面,我们要坚持不懈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拓展学习,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一、激发兴趣,引起动机
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由此可见,兴趣和动机对于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最大程度地集中到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中,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轻松,心情就会变得愉悦,学习效果自然也会大大提高。
例如,学习了“生命的壮歌”后,我们可以这样启发学生:“大家再找一些关于珍爱生命的故事来读一读,我们会召开一次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故事会。到时候,我们请大家来一起分享这些故事。”读故事书,学生当然会感兴趣;开故事会,学生有表现的机会,他们的阅读兴趣自然倍增了。
二、传授策略,学会学习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教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今具有时代特征的一个教育口号,发展学生的策略性学习能力也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的紧迫任务,而小学阶段则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时期。所以,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拓展学习时,教师要加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的指导,尤其是认知策略的指导。那么,我们应如何做好这一工作呢?
1.引导课外阅读。我们应指导学生要开展选择性阅读。这里的“选择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外阅读方法的选择,要根据阅读的内容确定是精读、略读还是浏览。二是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一般要求学生联系语文教材来确定。例如,学习了《九寨沟》,可以引导学生课外选择一些描写祖国自然风光的文章看一看;学习了《军神》后,可以引导学生课后再找一些介绍老一辈革命家故事的文章学一学……这样做,不仅有利于课内知识的迁移,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2.指导写作练习。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这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观察、思考的结果就是我们写作的素材。其次,要引导学生进行书面表达,也就是写作。要指导学生学会构思文章的结构,确定写作顺序、写作重点。最后,要教会他们修改作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要让学生懂得,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
3.开展社会实践。新课改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而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拓展学习,正是这一理念的重要体现。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验证、理解课本知识,而且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性。我们应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耳倾听,用手操作,用心思考,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其思维力,培养其想象力,例如,诗歌《走,我们去植树》,以明快清新的节奏、具有行动号召力的语言向少先队员发出倡议:“迎着和煦的春风,迈开轻快的脚步,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走,我们一起去植树!”学习这一课后,我们可以选择合适地点,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植树活动。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可使学生在学习、把握住整首诗的感情基调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潜伏在诗里的激情之流———在充分认识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的同时,能积极参与到这一活动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乡、为祖国的绿化尽一份力。
三、呈现成果,促进迁移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我们激发学习兴趣、传授学习策略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取学习成果,促进知识迁移。为了检验学生的课外拓展学习效果,我们应定期开展活动,通过各种形式让他们呈现课外拓展学习的成果。如可通过举办故事会、读书笔记评比等活动呈现课外阅读成果,通过开展写作竞赛、优作展览等活动呈现写作练习成果,通过开展心得交流等活动呈现参观游览成果。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还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习迁移,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改正是站在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向我们提出了要求。我们在坚持不懈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还应通过激发学习兴趣、传授学习策略和呈现学习成果等途径大力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拓展学习,使他们在自主、探究性学习中,实现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的有机联系和融合,实现素养的全面提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