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丝
前两年《乔布斯传》发行,第一周的销量就达到了60万册,执笔作者瓦尔特·伊萨克森心头是乐开了花。作为唯一获得授权的传记作者,他得到的销售分成肯定不会少。不过令我感到奇怪的是,乔布斯竟然肯让伊萨克森署名,而不是支付一笔稿费打发他,将著作权归为己有。就像国内的人物类传记书籍,很多都是遵循这一模式,由幕后作者执笔,事了作者就必须拂衣而去,深藏功与名,把掌声和鲜花留给台前的人。
如今在搜索引擎里输入“代写传记”字样,显示的相关结果有2260000个。如果是搜索“代写名人传记”,显示的结果也有81500个,代人立传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早年我看到《文化苦旅》卖疯了,与口红、避孕套一样成为了日常消费品。深受鼓舞的我一头跳进了写作圈子,却又不知道怎样运作才能维生,像个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无意中看到有网站招募作者代写传记,都是房地产新贵,新近发迹的“土豪”,衔头一大堆的农民企业家,要把自己多年奋斗打拼获得成功的经过事迹抖搂出来,作为“励志”故事公之于众。
看完我才恍然大悟,难怪那些明星或大亨的传记,感觉总那么熟悉,像是有着固定的套路,无非是主人公身世多舛,又自强不息,偶尔再穿插一些幼时偷窥邻家小姑娘洗澡之类的轶事,作为装饰沧桑过去的文化口红,勾勒出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后来我还见有业内资深人士沾沾自喜地炫耀说,他曾应邀到南方沿海某地代一位“土豪”立传,除了商定的丰厚稿酬,仅是一周的接待费用,就达到了六位数。再联想到近年各种文学奖项的乱象,我原有的狐疑顿开,原来他们赚了钱,都跑鲁奖去了。
看过《水浒》或《金瓶梅》的人,都知道武松是英雄,西门庆是坏蛋淫棍。然而清人包世臣的《闸河日记》里却有不同的说法:明初的时候,山东阳谷县有个姓武的知县,生性贪婪暴虐,他有两个妻子,一个姓潘,一个姓金,都是背地里一肚子坏水的主,是武知县榨油水、挤讹头的“贤内助”。另在阳谷县的西门,有个姓庆的大户人家,吃武知县的亏最多,屡被勒索。阳谷的百姓不堪其苦,痛恨切齿,把武知县称为“卖饼大郎”,意喻他从小民的口边谋利夺食。武松兄弟、潘金莲、西门庆的原型都是由此而来。
这一具有颠覆性的记载若是可信的话,武知县定是个有远见的人,明晓生前赢利、身后赢名的道理,把钱花在了该花的地方。经过文人的一番涂脂抹粉,精心美化,武知县的形象就转变成了振弱除暴、为后人所称颂的打虎英雄。至于那位住在西门的庆大官人,则是目光如豆,见识短浅,明明吃了亏,反而遭人唾骂数百年。如果他能早一点洞悉资本叙事的强悍逻辑,花上个几万块钱为自己立传,又怎会有如此的千古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