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村庄

2014-05-13 09:37章中林
牡丹 2014年3期
关键词:村庄家乡温暖

章中林

一个冬日,文林邀我和几个文友去他家做客。到达时已是黄昏,山间的袅袅炊烟,就像一双双手将我们召唤。这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小村,黑瓦白墙的房屋,门前溪流淙淙,屋后绿竹掩映。放眼望去,山峦重叠,翠意横漫,黄叶点缀,柔和的夕阳默默地窥望着。村落里,安静祥和。男人在田里犁着田,女子在地里栽着菜,老人们倚在墙角晒着太阳。站在屋前,这样的村庄是那么的温暖,那么的亲切。

“生活在这里,多美。”一个文友慨叹。是啊,没有肆虐的厉风,没有凄寒的冻雨,有的是明澈的天空,温存的暖阳,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挑剔的呢?可是,这样的村庄真的温暖吗?陌生的群山,陌生的村庄,陌生的人群,面对着一个一无可知的世界,除了身体一点微微的暖,我们还能收获什么呢?目光投向那昏黄的夕阳,我似乎看到了我那温暖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一块贫瘠的土地,伫立在江南红壤之上,升金湖之滨。冬天的家乡北风凛冽,寒气透骨,但是安静。依着丘陵而建的房屋横七竖八地挤在面前,就像一群顽皮的孩子好奇地打量着你。苦楝和刺槐就像一帧帧木版画,树叶落了,瘦骨嶙峋地兀立苍穹。不要慨叹,看,麻雀来了。成群的麻雀就像冬日里的精灵,欢唱在枝头,淘气地滴溜着眼睛挑逗着你。

池塘应该是一个村庄的心脏吧。冬日村前的池塘就像一颗温润的碧玉,清澈而明净,没有了浓阴的庇护,视野更开阔了。塘堰,棒槌声声里,把家长里短拉得像阳春面一样绵长;洗洗涮涮中,把生活点滴调弄得像棉花团一样温暖。这时,鸭子和白鹅是最自在的。它们划破水面,照着影儿。高兴起来了,对着暖阳就是一串赞歌——行吟诗人一般。这样的世界,自然是少不了孩子的。凝神细听,他们在欢呼,在嬉闹。循声望去,原来他们在摘紫葡萄,在摘黄柿子。他们摘着,吃着,满嘴流汁,肚子浑圆——恰如一群闹春枝头的蜜蜂。还有几个抄起水上薄薄的冰,含在嘴里,似乎那里也有着丝丝的甜。

家乡的冬天是温暖的。暮色里,月亮鸟瞰着村子,宛如一树雪梅,纷纷扬扬。这时,厨房里升腾的饭香会搅乱我的神经。我往往会忘了一切,钻进厨房里,蹲到灶膛前。看火舌欢快地舔着铁锅,我的心也跟着舞蹈。也许只有厨房是最暖和的吧。看,那谷仓里稻子金黄,芝麻油黑,辣椒鲜红,豆粒浑圆,红薯饱满……一年的收获都藏在这个角落里呢?谁看了不感到舒心,不感到温暖呢?

每次做好了饭,母亲就会站在村口,喊那还在地里劳作的父亲。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总不急着回家。我还清晰地记得那次跑去喊父亲。他应着走到地头,点上一支烟,蹲在地头凝视着庄稼,目光里满是虔诚——家乡的每一寸土地也许就是这样被父亲捂得发烫的吧。

橘黄的灯光下,一家人挤在三两个火桶里,就着桌子,面前是热腾腾的火锅。虽然只有萝卜和青菜,但是我们依然吃得痛快——一家人话着家常,说着桑麻,摆着龙门阵。饭后的父母是闲不下来的。父亲打着箩,编着筛;母亲纳着鞋底,织着毛衣;而我就在灯光下做着作业,背着课文。夜静了,偶尔飘过一阵“犬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余韵,不也给冬日的夜添了几分诗意的温馨吗?

工作之后,远离了故土,而家乡就像父母的目光始终牵动着我。虽然远隔万水千山,但是我这个神经末梢总能捕捉到故乡的消息——除了父母,乡亲们只要来到小城,就会告诉我一个个温暖的讯息。农村书屋建起来了,父母有养老保障了,自然村户户通水泥路了,也兴建了老年活动中心……

每次回家,父母总有着让人惊讶的改变。为了进出收割方便,一生没有摸过车子的父亲,买了一辆电动农用车;为了纪念他们共同牵手走过的流金岁月,从来没有照过结婚照的父母,有了第一张沧桑的结婚照;为了支持自然村修水泥路,一向节俭的父母从牙缝里挤出了3000元,捐给了村里……前两天,弟弟打来电话,说母亲拉起老姐妹唱起了戏,父亲窝进农家书屋当起了管理员。这不是瞎折腾吗?我劝他们不要忙,老了也要懂得享受生活。而他们却笑着说,有事情做,人充实也是一种幸福。想象着父母开心的笑颜,一种无法言说的暖淹没了我的视线……

一群大雁掠过长空,发出低低的吼叫。我抬头凝望,用心聆听:它们是在叫喊吗?——远方不是家园,起飞的地方才是永远的归宿。远方呼唤,爱如潮水。爱在每一缕光线上熠熠生辉。哪怕是一声低低的吟咏,总在心底泛滥起爱的情愫。故乡,在每一个清晨都闪烁着阳光,在每一个黄昏都满溢出温情。这是我的挚爱,我要永远潜伏在它的梦里,享受它温馨的疼爱。endprint

猜你喜欢
村庄家乡温暖
温暖冬夜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在温暖中流逝的美
温温暖暖
爱·温暖
村庄在哪里
夏天的家乡
村庄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