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访谈法在教育教学研究运用中的典型问题

2014-05-13 04:01尹妮
科教导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访谈法

尹妮

摘 要 访谈法在教育领域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只罗列谈话、缺乏文化透视,或用投射心理进行挖掘和诠释、强制性赋与访谈材料相关意义等问题,从而导致使访谈结果的可阅读性与可信度不成正比,本文试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访谈法 快餐式 罗列式 过度诠释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On Typical Problems of Use of Interview in

Teaching and Education Research

——From Beihai College of Beihang University Education Case Interview

YIN Ni

(Beihai College of Beihang University, Beihai, Guangxi 536000)

Abstract Interview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in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there has been only a list of conversations, lack of cultural perspective, or excav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material related to the mandatory endowed with interviews with the cast of psych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such issues, resulting in making interviews readability and reliability is not proportional, this article analyzed on this.

Key words interview; fast-food; list-style; over interpretation

某年青学者申请了北海学院一重点课题,主题为“€讇咨偈褡迕袼孜幕芯俊保樵拇罅课南撞牧虾螅欢尤寺碇北几蒙偈褡逡荒暌欢鹊拇程逵蠡帷R恢芏嗍奔涞牡鞑椋纷父龃逭娣蒙现料匚幕窒轮链迕竦脑妓奈迨耍占罅康牡钡匚南撞⒙贾屏宋簧俚挠耙舨牧希ぷ髑慷壬醮蟆<父鲈潞笞某筛澹枋龈蒙偈褡迕袼孜幕拇场⒈淝ㄓ胂肿矗骼嗝袼紫钅康谋4妗⒂呕朊媪俚奈侍猓3置褡逄厣笾行⊙<靶姓棵耪胗Σ扇〉慕逃牍芾矶圆叩群螅崽馑蜕蟆U馊萌瞬唤骋桑撬档氖钦娴穆穑坎⒉环袢纤窃诘鞑橛敕锰腹讨械男量嗬投儆胝娉细涸穑皇且桓雒褡宓哪骋晃幕娴目梢哉庋磺崴赏甘勇穑空庑┎牧夏苋萌朔判牡刈魑煽孔柿辖衅渌喙匮芯柯穑炕褂卸嗌儆τ昧朔锰阜ǖ慕逃钅渴钦庋崽獾模恳残硭檬奔涠嗌倩顾悴簧鲜呛饬砍晒煽啃缘暮戏ū曜迹颐遣环廖首约杭父鑫侍猓何颐窃趺囱≡癖环枚韵蟮模颐鞘窃跹砟切┳柿系模颐嵌宰约旱姆锰附峁质裁刺龋?

1 访谈法的快餐式使用

快餐横行的年代,效率的追求自然也是教育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访谈者们往往出于时间、任务、费用、受访者居住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快速地集中突击完成访谈。几天的人马奔波、满满的行程安排、匆忙甚至急躁的面谈过程,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用作引导受访者、特别是那些因某些原因不能马上投入对话的受访者。访谈者不断地将受访者的思维挤压到自己设计好的框架里,不仅自己没有更多的余地去捕捉信息和思考访谈的推进,甚至于没有时间让那些想说的受访者说,更谈不上让他们可以从容地回忆、挖掘、组织、剪辑自己的过去或是感受和看法了。

访谈是最能考验研究者沟通技巧、语言智慧、印象控制、信息敏感度的研究方法。任何访谈资料都是需要其他的证据加以二次甚至多次判断的,我们必须承认的是,伴随着可信的访谈材料的产生还产生了不可信的访谈材料。受访者作为独立的个体,他/她会赋予问题以个人的理解和操作。深度的访谈“是对受访者在访谈时赋予自己的话语的意义以及被访者赋予访谈场景(包括被访者当时的衣着、神情、行动和居家环境)的意义的探究”。①而便捷的方式,打造了便捷的信息,访谈记录的深度和真实性,很少被访谈者进一步挖掘。访谈的过程既是搜集资料的过程,也是研究的过程,而只追求资料收集任务的访谈也是屡见不鲜的,在对量的追求上人们的热情远远超过对质的把握。

2 访谈法的罗列式使用

对访谈工作而言,研究假设直接影响着研究设计、受访者的选择、资料收集途径等基础工作,对具体的访谈活动而言,访谈者的提问方式、提纲设计、语言表达方式、提问的广度和深度等,都隐含访谈者的假设。缘于快捷的“取证”思想或分析角度及深度等因素,很多访谈容易按常规来推测受访者的生活或工作状况。在这样的理论指向下选择受访者,容易直接迈过受访者会帮助访谈者更好地完善理论的过程,也就迈过了访谈者反复几次进入田野,直至获得饱和的信息范畴的过程。均质的假设,使人们更容易注重受访者在当下情景和场合中如何表现,更多地停留于表层的一般状况上的分析,常常忽略生活史的追溯,致使访谈成为表浅化地整理与呈现——罗列谈话、缺乏文化透视,缺乏深入的诠释。

就一个完整的访谈过程来说,通常不只是访谈者与受访者直接的口语交流关系,还有一系列间接关系,如受访者与访谈者的同行人的关系等。在做相关假设时,访谈者就需考虑:所问问题对于不同身份、地位、生活状况和文化背景的受访者来说意味着什么?人们生活于社会中,必然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不同生活水平、文化素养、职业、地位、经历等的影响会自然而然地潜入谈话过程。也就是说,被访者在访谈当时所具有的社会地位及他/她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的认知、他/她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与行为规范,乃至他/她的价值观念,无一不与他/她的个人生活史存在直接的联系,在访谈时,被访者的生平情境是必然会被其带入现场的。②即,作为显性材料——对话背后的隐性资料——生活历程会不可驱逐地对访谈过程产生影响的。1980年费孝通先生在美国获马林诺夫斯基奖时的讲话中说到:“因为许多人类学者所关心的似乎只是我们这位老师——(指马林诺夫斯基)所写下的这些人的文章,而不是这些人的本身。这些活生生的人似乎早已被人类学者所遗忘了,记着的,甚至滔滔不绝地谈论着的,是不是可以说,只是他们留在我这位老师笔下的影子罢了?”③这段话足以让我们衡量自己对访谈法甚至其他研究方法的运用水准了。

3 访谈法的过度诠释式使用

访谈是一种容易让访谈者过度自信的方法,通过对不同类型或不同层别受访者的对话以及对周围环境或历史的了解,人们常常以为一旦做了一段时间的访谈及参与,获得了大量的材料便能洞查文化的秘密了,投入了精力、财力、物力、人力的访谈,就算时间很短也要分析或诠释一个确定的东西给观众,更别说花费了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时间的田野研究了。访谈法对信息宽广的包容性与实际获取可用材料的艰难性,致使访谈者对获得的信息都视为珍宝。因而,面对获取到的复杂材料,分析便成了关键问题。

从某种角度来说,没有不成功的访谈,只有目的达成不充分的访谈,所以访谈是没有理由一无所收获的,但这不等于访谈者可以用投射心理挖掘和诠释访谈的意义,强制性的意义赋与导致访谈材料在很多时候可阅读性与可信度并不成正比。关于所有运气不佳及误会,还有田野工作发生的琐事通常不会被呈现在书中,因为这些都被看作是个人的,与研究主题无关的,其实可能都与后来的研究结果息息相关——它可能部分解释了为什么作者因此下了某种结论。④也许访谈者无需把对自身的认识写著成文字,但能否学会自我观察与监控,这是分析访谈材料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能力。

无论我们怎样看待不同的研究范式及下属的具体研究方法,产生实效的合理运用永远是第一位的。对任何一种教育方法的误用或滥用都是无能的表现,尽管有时为了顶戴“功利”的花环,我们隐藏或忽视了这种无能,但它却会在我们研究的责任感、研究的道德感亦或研究实效之上的某处高高地傲立着。

注释

①②杨善华,孙飞宇.作为意义探究的深度访谈[J].社会学研究,2005(5).

③ [美]辛格尔顿著.应用人类学[M].蒋琦,译.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98.

④ [英]奈杰尔·巴利著.天真的人类学家[M].何颖怡,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序.endprint

猜你喜欢
访谈法
基于知识图谱构建和定性访谈法探析张忠德教授辨治间质性肺病临床特征与方药规律
我国学校体育研究中访谈法运用的问题探析
新时代提高普通高校留学生教育水平研究
高中生化学键心智模型的测查
微课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探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对慕课体验的调查研究
北京市高校附近区域饮食小摊贩管理研究
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查
年俗文化的变迁及传承创新探析
IT行业中小企业员工离职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