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伟,武 娜
(吉林大学 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12)
农民工和城镇工劳动报酬差异的变动
张世伟,武 娜
(吉林大学 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12)
基于1993—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面板数据,建立了农民工和城镇工劳动报酬方程的固定效应模型,并对农民工和城镇工的劳动报酬差异变动进行了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993—2009年期间,虽然针对农民工劳动报酬的户籍歧视不断得以缓解,但农民工和城镇工的受教育水平差异却不断扩大,且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教育回报率不断上升,导致农民工和城镇工的劳动报酬差异不断扩大。因此,政府设计和实施公平的就业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设计和实施能够大幅提升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水平的教育制度和培训政策,将有助于抑制农民工和城镇工劳动报酬差异的持续扩大。
农民工;劳动报酬差异;户籍歧视;固定效应模型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流动,成为城镇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大量研究显示,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水平一直明显低于城镇工的劳动报酬水平[1]。农民工和城镇工之间劳动报酬差异的一部分缘于农民工和城镇工之间的个体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另一部分则缘于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存在针对农民工就业和工资获得的户籍歧视[2]。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个体劳动报酬水平主要决定于其人力资本存量。根据经济发展理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个体人力资本水平不断得以提升,且城乡之间的人力资本水平会逐渐有所缩小。根据歧视理论,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歧视程度将会逐渐有所缓解。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工和城镇工之间的劳动报酬差异是有所扩大还是有所缩小?农民工和城镇工之间的人力资本差异是有所扩大还是有所缩小?针对农民工的户籍歧视是有所加剧还是有所缓解?关于这些问题的解答,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政府部门就业制度、工资制度、教育制度和培训政策的设计和评价。
研究不同群体之间工资差异变动的传统途径是基于重复横截面数据,应用工资差异分解方法对不同时期的工资差异进行分解,并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工资差异分解结果分析工资差异变动的趋势及其成因[3]。然而,基于重复横截面数据分析方法无法解决变量遗漏问题,通常会导致对工资歧视程度的高估[4]288-289。1993年 Choudhury提出基于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工资方程固定效应模型,并应用Oaxaca分解方法分析工资差异的方法[5]。由于基于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能够有效地解决变量遗漏问题,近年来受到许多经济学者的关注,如Polachek和Robst提出通过工资方程固定效应模型中的性别和年份(虚拟变量)刻画性别工资差异变动的方法[6]。基于Choudhury的思路,张世伟和郭凤鸣提出基于工资方程固定效应模型的工资差异变动分解方法[7]。尽管固定效应模型具有明显的理论优势,但由于微观面板数据不易获取,相关的研究并不多见。
目前,关于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农民工和城镇工工资差异变动的分析主要采用基于重复横截面数据的分析方法,如王美艳通过对2001年和2005年上海和武汉等5城市的劳动力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农民工和城镇工的工资差异有所缩小,且针对农民工工资的户籍歧视有所缓解[8];同样,张晓蓓和亓朋通过对2002年中国住户抽样调查数据和2005年、2006年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农民工和城镇工的工资差异明显缩小,且针对农民工工资的户籍歧视明显缓解[9]。然而,谢周亮通过对1993年至2006年之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的分析,发现农民工和城镇工的劳动报酬户籍差异呈逐渐扩大趋势,但针对农民工工资的户籍歧视却呈现出逐渐缓解趋势[10]。这些研究结果之所以存在较大差异,一方面缘于使用的数据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缘于基于重复横截面数据计量模型估计结果存在偏差。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拟基于1993—2009年的CHNS面板数据,分别建立农民工和城镇工劳动报酬方程的固定效应模型,并应用劳动报酬差异分解方法分析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农民工和城镇工劳动报酬差异变动的趋势及其成因。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1993年、1997年、2000年、2004年、2006年和2009年的CHNS面板数据,调查覆盖了中国不同地理位置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9个省份(辽宁、黑龙江、山东、江苏、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和贵州),基本能够反映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的总体情况。调查内容涉及个体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等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就业、工作时间、工资等劳动就业特征,基本能够满足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基本规律的要求。本文将样本限定为城镇居民中的劳动年龄人口,去除掉离退休、丧失劳动能力和正在接受教育的个体,并排除上一年工作时间不超过5个月的样本①谢周亮认为,短期雇佣关系的工资水平与个体人力资本水平几乎无关,排除工作时间不足5个月的样本,可增强模型的解释力。,最终得到8 573个城镇工和3 743个农民工的样本。表1给出了1993—2009年间不同年份城镇工和农民工的小时劳动报酬对数均值,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城镇工和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水平均呈现明显的持续上升趋势,这主要缘于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不断得以优化,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进而带动城镇居民劳动报酬水平不断提升。然而,在劳动报酬水平持续上升的同时,两者的劳动报酬差异却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这一方面可能缘于两者人力资本等个体特征差异有所扩大,另一方面可能缘于针对农民工劳动报酬获得的户籍歧视有所加剧。
表1 1993—2009年城镇工和农民工的小时劳动报酬对数均值表
表2给出了1993—2009年间不同年份城镇工和农民工的个体特征均值,可以发现在1993—2009年间,城镇工和农民工的受教育年限均呈现出持续上升趋势,这主要缘于近年来各级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城镇居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然而,在城镇工和农民工受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两者的受教育年限差异却呈逐年扩大趋势,这主要缘于近年来政府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资要明显低于城镇地区,教育的优质资源不断向城市聚集。受教育年限差异的不断扩大将导致劳动报酬户籍差异的不断扩大。技能作为另外一个体现个体人力资本水平的因素(一般用工作经验来表示),在1993—2009年间城镇工和农民工的经验水平一直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但在1993—1997年、2000—2004年和2006—2009年间,城镇工和农民工平均经验的差异有所扩大。由此导致劳动报酬户籍差异有所扩大;而在1997—2000年和2004—2006年间,城镇工和农民工平均经验的差异有所缩小,导致劳动报酬户籍差异有所缩小。
表2 1993—2009年城镇工和农民工的个体特征均值(或百分比)表
从雇佣状况的角度看,农民工被雇佣(与自我雇 佣相对)的比例始终明显低于城镇工,说明大量农民工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中自我雇佣,而不是在企业中就业,暗示着对农民工就业可能存在户籍歧视。在1993—1997年和2000—2004年间,农民工和城镇工被雇佣比例的差异不断缩小;而在1997—2000年和2004—2009年间,农民工与城镇工被雇佣比例的差异不断扩大。因此,在不同时期,农民工和城镇工自我雇佣比例的变化对劳动报酬户籍差异的作用方向存在差异。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城镇工和农民工之间的人力资本水平等个体特征差异的变动对劳动报酬户籍差异变动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因此需要应用经济计量模型对影响个体劳动报酬的个体特征异质性加以控制,才能准确地识别劳动报酬户籍差异变动的成因。
本文将城镇工和农民工劳动报酬方程设定为固定效应模型:
其中u和r分别表示城镇工和农民工,lnWt表示t期个体小时劳动报酬对数,Xt表示t期影响个体劳动报酬的可观测的特征向量,F表示影响个体劳动报酬的不可观测且不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向量(即固定效应)表示逆米尔斯比,β、δ和η为相应变量的回归系数,~N(0,)为随机误差项。根据工资理论,本文选取经验(和经验平方)、雇佣类型(虚拟变量,以自我雇佣为参照)、年份(虚拟变量,以1993年为参照)、受教育年限与年份的交叉项(以1993年的教育回报率为参照,该年教育回报率的变化量)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
应用OLS分别对城镇工和农民工劳动报酬方程进行参数估计,可以得到回归系数和①由于F是不可观测且不随时间变化的固定效应,故无法得到^δ,但可以通过差分消除其影响。。t期城镇工和农民工的小时劳动报酬对数均值可以表示为:
其中Dt表示t期歧视系数,则t期到t+1期户籍歧视变动可以表示为:
基于1993—2009年的CHNS非平衡面板数据,表3给出了对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城镇工和农民工劳动报酬方程的固定效应模型(方程(1))进行回归后的结果,可以发现城镇工逆米尔斯比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对城镇工劳动报酬方程进行样本选择偏差修正是合理的。
表3 劳动报酬方程的回归结果表
从人力资本水平对劳动报酬的影响角度看,城镇工和农民工的经验回报率均显著为正,说明经验的提升有助于个体劳动报酬水平的提升,符合经济理论预期。城镇工的经验回报率略高于农民工,说明随着个体经验的增长,农民工和城镇工的劳动报酬差异将逐渐扩大。城镇工和农民工受教育年限与年份交互项的系数估计值大多显著为正,且基本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说明与1993年相比,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教育回报率不断上升,知识水平对劳动力劳动报酬获得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城镇工教育回报率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农民工,说明随着个体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农民工和城镇工的劳动报酬差异将逐渐扩大。从雇佣状况来看,与自我雇佣相比,农民工被雇佣的劳动报酬明显低于自我雇佣的劳动报酬,这主要缘于农民工自我雇佣需要较多的精力和资本。同时,从表2中可以发现,农民工自我雇佣的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这也是劳动报酬差异扩大的一个成因。
应用前文给出的户籍劳动报酬差异变动的分解方法(方程(5)),本文给出了不同时期户籍劳动报酬差异变动的分解结果(参见表4)。可以发现在1993—2009年间,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针对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歧视在逐渐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劳动报酬户籍差异的扩大,符合经济理论的预期。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农民工和城镇工的个体特征差异(尤其是受教育年限差异)在逐渐扩大,同时人力资本回报率(主要是教育回报率)在逐渐上升,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劳动报酬户籍差异的扩大。农民工和城镇工劳动报酬差异的变动是个体特征差异变动和户籍歧视变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户籍歧视程度的降低无法补偿个体特征差异的扩大,导致农民工和城镇工的劳动报酬差异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
从表4中还可以发现,尽管农民工和城镇工劳动报酬差异在逐渐扩大,但2000年以来个体特征差异扩大的幅度逐渐减缓,户籍歧视降低程度逐渐减弱,导致农民工和城镇工劳动报酬差异扩大的幅度逐渐减低。如果这种趋势能够持续下去,未来农民工和城镇工的劳动报酬差异可能达到一个基本稳定的水平。
表4 户籍劳动报酬差异变动的分解结果表
基于1993—2009年的CHNS面板数据,本文分别建立了农民工和城镇工劳动报酬方程的固定效应模型,并应用劳动报酬差异变动分解方法对农民工和城镇工劳动报酬差异的变动进行了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993—2009年间,尽管农民工和城镇工的劳动报酬水平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但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水平却始终明显低于城镇工的劳动报酬水平,且劳动报酬的户籍差异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
尽管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化进程的持续推进,针对农民工劳动报酬的户籍歧视不断得以缓解,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劳动报酬户籍差异的扩大,然而近年来农民工和城镇工受教育水平的差异却在不断扩大,且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教育回报率不断上升,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劳动报酬户籍差异的扩大。由于户籍歧视程度的降低导致劳动报酬户籍差异的缩小无法补偿个体特征差异的扩大导致劳动报酬户籍差异的扩大,导致劳动报酬差异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运动趋势。因此,政府实施户籍制度改革,设计和实施公平的就业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设计和实施能够大幅提升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水平的教育制度和培训政策,将有助于抑制农民工和城镇工劳动报酬差异的持续扩大,进而有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向城镇转移。
[1] 张世伟,郭凤鸣.东北地区城市劳动力市场中户籍歧视问题分析 [J].中国农村经济,2009(2).
[2] 王美艳.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机会与工资差异 [J].中国社会科学,2005(5).
[3] Juhn C,Murphy K,Pierce B.Wage Inequality and the Rise in Returns to Skill[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3(3).
[4] Cahuc P,Zylberberg A.Labor Economics[M].Cambridge,Mass:MIT Press,2004.
[5] Choudhury S.Reassessing the Male-Female Wage Differential:A Fixed Effects Approach [J].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1993,60(2).
[6] Polachek S,Robst J.Trends in the Male-Female Wage Gap:The 1980sCompared with the 1970s [J].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2001,67(4).
[7] 张世伟,郭凤鸣.城市劳动力市场中性别工资差异的变动 [J].经济评论,2010(4).
[8] 王美艳.城市劳动力市场对外来劳动力歧视的变化 [J].中国劳动经济学,2007(1).
[9] 张晓蓓,亓朋.城市农民工歧视问题研究 [J].南方人口,2011,26(1).
[10]谢周亮.户籍歧视对劳动报酬差异的影响 [J].开放导报,2008(6).
Change in Labor Remuneration Difference between Migrant Workers and Urban Workers
ZHANG Shi-wei,WU Na
(Center for Quantitative Economics,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
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from 1993to 2009,we establish a fixed-effect model of labor remuneration and decompose the changes in labor remuneration difference between migrant workers and urban workers.The results show: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93to 2009,although the household register discrimination has shown a decline trend,both the education level between migrant workers and urban workers and the education return rate in the urban labor market have been raising,which lead to a widening trend of labor remuneration difference between migrant workers and urban workers.Therefore,the government should develop and implement fair employment system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and also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training policies which can improve the human resource level of rural residents,this will help narrow the labor remuneration difference between migrant workers and urban workers.
migrant workers;labor remuneration difference;household register discrimination;fixedeffect model
F126.2
A
1007-3116(2014)07-0071-05
2014-03-07;修复日期:2014-05-0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劳动力市场制度的就业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12JJD790042)
张世伟,男,吉林长春人,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武 娜,女,山东泰安人,博士生,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责任编辑:张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