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519000)
“一校一品”学—校体育特色建设的实践研究以香洲区学校体育特色建设为例
吴江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519000)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提出,说明中央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对此,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王登峰司长指出学校体育所要达到的三个层次的目标分别为体质健康水平、运动技能和健全人格。学校体育“一校一品”特色创建活动,既为学校重视开展体育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又为学校全面实现体育目标开创了有效途径。
近年来,珠海市香洲区率先推进了“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运动技能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为出发点;以深入推进体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为切入点”的学校体育“一校一品”特色建设。目前,随着香洲区多所学校体育特色的初步形成,全区呈现出“一校一品”的良好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了区域学校体育特色,在比赛、升学、对外交流、展示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这样的背景下,香洲区通过建立体育学科学业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连续九年实施全区学生体能素质检测和学校特色体育项目的评比、展示、交流等一系列举措策略,坚持常规教学与校本特色教材教学相结合、基础运动项目与特长培养相结合、校本特色教材与阳光体育活动相结合,密切联系家庭和社区,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锻炼,让每位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一到两项健身锻炼的体育技能,打造学校体育特色,推进“一校一品”体育特色建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体质和运动技能,培养了学生的体育精神,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香洲区在积极推进区域“一校一品”体育特色项目,促进学校体育特色的持续发展方面一直在进行积极探索研究。
1.坚持“健康第一”,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课堂教学
首先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是实施学校“一校一品”体育特色的主阵地。为构建区域体育特色的课堂教学,实现学校“一校一品”特色。通过近三年的探索实践,编写了《香洲区体育学科自编教材》,构建了《香洲区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了《体育评价理论试卷库》;同时,“一校一品”体育特色正在学校生根开花,许多学校根据体育特色建立校本教材,让特色进入体育课堂。2011~2013年香洲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连续三年达到99%以上,优秀率逐年提高。
2.加强学习培训,打造优秀体育教师团队
香洲区体育教研一直以来以“打造优秀体育教师团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目标,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及团队精神的培养,努力打造具有专业素质、团队意识、合作能力、进取精神的体育教师优秀团队。围绕教学实际,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坚持每月一个主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教研活动。正因为具有了一批有团队意识、合作能力、进取精神的体育教师优秀团队,才能够为香洲区实现“一校一品”奠定坚实的基础。
3.实施体能检测,推动学校特色体育的形成和校本教材的开发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从2005年开始,区教育局每年6月在全区实行体能素质质量检测,至今已有九年。香洲区小学生体能素质质量检测的进行,不仅为有效地研究、推进香洲区学校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客观评价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基础资料,更对切实提高体育学科教学质量,全面提升香洲区学生体质健康综合水平提供保障。尤其重要的是,对促进香洲区学生体育锻炼及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也为逐步建立香洲区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掌握香洲区学生体质状况的发展动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依据。通过九年的体能抽测,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监测不仅是一种手段,通过数据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当前的体质与体能的发展状况,更重要的是通过监测来发现体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围绕发展学生体能为核心开展体育工作,从而能够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健康发展,使得学校体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高效化,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校特色体育的形成和校本课程的研发。
4.校内外结合,使体育特色项目活动经常化
香洲区在推进体育特色项目建设中,坚持常规教学与校本特色教材教学相结合、基础运动项目与特长培养相结合、校本特色教材与阳光体育活动相结合。例如:香洲十五小、香洲湾仔小学、香洲十七小、香洲十九小、荣泰小学等学校确定了武术、足球、体操、艺术体操、花样长绳作为学校的特色体育运动项目,并作为体育课的另一部分内容(4+1或者3+1),编写校本教材,进行特色项目校本教材的教学和等级评价,既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又兼顾到体育课标要求的所有内容,实现了常规教学与校本特色教材教学相结合、基础运动项目与特长培养相结合。同时,在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特色体育项目,通过自编操、自主练习、运动队、兴趣班等平台进行展示,通过每天大课间体育活动练习提高,实现了校本特色教材与阳光体育活动的结合。香洲区很多学校在建设“一校一品”特色体育项目过程中,密切联系家庭和社区,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突出学校特色,努力创建良好的校内外教育环境。例如:香洲十五小的舞龙舞狮是通过社区推荐的民间艺人,承担了学校学生的训练任务;香洲十七小、十九小则是利用珠海体校资源,走“体教结合”的道路;香洲一小、实验学校等是通过社会力量办学的资源,帮助学校完善特色;而湾仔小学、荣泰小学、香洲十一小、香山学校等很多学校则是通过家长委员会,学生家长义务为学校体育特色服务,形成了“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带普及”的良性循环的活动经常化特色格局。
5.以评比和展示交流,促进体育特色项目的持续发展
灵活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在活动中促进体育特色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每年市、区都坚持开展大课间评比活动,并推荐形成体育特色项目的学校进行现场展示观摩和交流,提供可学习的机会。在全区田径运动会的开幕式、闭幕式上都给有特色体育项目的学校提供展示的舞台,不仅提高了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影响力,也给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力量。
(一)区域内学校体育特色多姿多彩
1.快乐体育,人人参与——校本技能特色
有12所小学、1所中学形成了技能练习与体能锻炼结合的体育技能特色。如第十五小学的武术特色、第十一小学的啦啦操特色、第十九小学的艺术体操特色、湾仔小学的足球特色、第十七小学的体操特色、荣泰小学的花样跳绳特色、第三小学、翠微小学的篮球特色、第一小学的乒乓球特色、香华学校的羽毛球特色、实验学校的跆拳道特色、九州小学的气排球特色、十二小的花式跳短绳特色等均以体育技能为导向,将体能锻炼与技能练习融为一体,并贯穿大课间始终。这些学校在保证运动量的同时又能使学生充分练习专项运动技能,在兼顾趣味性的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终身体育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校园体育,校本教育——校园文化特色
有6所小学、1所中学将体育与校园文化或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如南屏中学自编操《侠客之剑》、第十五小学的舞龙舞狮、第十九小学的“竹文化”、广生小学的沙田民歌、第十七小学的国学、香山学校的书法、第六小学的“爱家爱国”校园文化与快板操等都将不同类型的文化元素或民族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的大课间训练中,既突显了本校的校本特色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极富人文体育色彩的活动氛围,极富文化内涵。
3.艺术体育,艺术特色——体艺结合特色
6所学校能将体育与艺术完美结合。如第十一小学的啦啦操、第十九小学的艺术体操、广生小学的舞扇操、侨光小学的竖笛自编操、第二小学的体育舞蹈、香山学校的书法韵律操,都在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成效的同时,又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充分地展示,完美地展现了力与美的结合。
(二)学校体育特色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上升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所测得的数据综合统计分析,学生的整体体质健康水平呈现上升趋势(注:所有数据均来自学生体质网和香洲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
由表1可以看出:香洲区学生体育课考核合格率有所提升,《标准》优秀率逐年提高。其中,2012年优秀率比2011年优秀率提高了0.58个百分点,2013年优秀率比2012年优秀率提高了0.6个百分点,说明香洲区学生的整体体质健康水平呈现上升趋势。
(三)“一校一品”学校体育特色实验,学生健康水平全面提高
1.体育特色实验前后学生体能素质的明显变化
实验前后学生体能素质抽测数据比较分析,香洲区学生整体体能素质提升。
由表2可以看出:待及格率逐年减少,2011~2012年度只是抽测了25米往返跑,由于《标准》25米往返跑评价标准比较高,所以学生整体优秀率低。而2012~2013年度比2010~2011年度的达标率、优秀率均有所提高,这与香洲区各校大力创建体育特色是分不开的,说明2012~2013年度各校开展体育特色项目活动是有效果的。
表1 香洲区近三年公办中小学学生健康统计
表2 香洲区近三年学生《广东省体能素质》抽测统计
表3 小学实验前后特色学校学生与非特色学校学生的体能素质比较
表4 初中学生实验前后特色学校学生与非特色学校学生的体能素质比较
图1 2011~2012年度体育特色项目学校体能素质达标情况
图2 2011~2012年度非体育特色项目学校体能素质达标情况
图3 2012~2013年度体育特色项目学校体能素质达标情况
为了检验实验措施是否有效,抽取了11所学校的学生所测的部分体能数据进行统计学的检验。由表3、4实验数据显示:香洲区中、小学生的体能实验后比实验前有非常大的进步,形成体育特色项目对香洲区中小学生体能的提高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证明香洲区经过2年实验,对学生体能的进步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2.体育特色建设促进学生体能素质明显增强
把体育特色项目学校与非体育特色项目学校进行体能抽测数据统计分析,发现体育特色学校学生体能素质更好。
从图1、2可以看出:2011~2012年度香洲区检测项目是25米往返跑,虽然“省标”25米往返跑评价标准比较高,学生优秀率低,但是有体育特色项目的学校是有一定优秀率的。有体育特色项目的学校良好率平均是37.71%,达标率平均是99.17%;没有体育特色项目的学校良好率平均是25.19%,达标率平均是96.67%,所以良好率和达标率整体上平均水平比没有体育特色项目的学校好,说明开展“一校一品”体育特色项目对学生总体的体能素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由图3、4可以看出:有特色体育项目学校的“省标”优秀率平均是57.86%,而没有特色体育项目学校的“省标”优秀率平均是45.39%,优秀率总体上比没有体育特色项目的学校好,而达标率都是100%,说明香洲区中小学开展创建体育特色项目是有效果的,开展创建体育特色项目的学校也是有效果的,能促进学生整体体能素质的提高。
3.实验前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比较分析,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提高
由表5显示:经过2年实验研究,对有体育特色项目学校的学生在体育学习兴趣方面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有体育特色项目的学校进步幅度大,说明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实施后,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学生体能、技能的评价外,关注到了学生的运动参与、学习兴趣,激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学生更加喜欢体育了。
图4 2012~2013年度非体育特色项目学校体能素质达标情况
表5 实验前后特色学校与非特色学校的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比较
4.形成创建品牌和提高竞技运动水平的良性互动
两年来,由于各校领导的重视及全体师生的努力,有“一校一品”特色体育项目的学校成绩显著。如香洲十五小充分利用资源,加强体教结合,全校每个班一周一节武术课,提高与普及相结合,实现了人人会打武术的特色,通过学校自设段位等级,家长师生评价,做好、做强学校的特色体育项目,使得武术在香洲十五小得到了传承和发扬,近年来,学校武术队在市、省、全国的青少年武术比赛中均取得了突破性的好成绩,并成为广东省省武术特色学校。又如香洲三小是区体育传统篮球项目学校,自从把篮球作为学校的体育特色,篮球运动进一步得到了普及,学生运动水平也得到了更大的提高,在市、区比赛中一直名列前茅,篮球现已成为香洲三小的一个品牌。
1.实践证明香洲区推进学校体育特色建设的区域性策略是可行的,学校体育已经成为香洲教育的特色和亮点,体育教育已经成为香洲区每所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
2.区域性学校体育特色的创建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运动技能和体育学习兴趣的提高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3.通过坚持常规教学与校本特色教材教学相结合、基础运动项目与特长培养相结合、校本特色与阳光体育活动相结合,一批学校已经形成体育特色项目和自主研发了校本教材,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运动技能的发展。
4.学校体育特色形成创建品牌和提高竞技运动水平的良性互动,打造了香洲区学校体育特色品牌,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
1.实施区域学生体能素质检测机制,并和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结合,使各级学校明确体育特色项目的开展带给师生的切身收益和长短期功能,创新开拓新途径以寻求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和特色发展方向,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发展。
2.充分利用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平台,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针对学校实际情况,主动开发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教材,实现学校校本教材的多样与创新,形成周周有校本特色课,人人参与的学校体育特色项目。
3.建立体育学科学业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将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创建工作列入评价体系,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有反馈,促进区域学校体育特色的持续开展。
4.做好区域性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工作,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为此,要采取聘请专家讲学、优秀团队经验介绍、教师基本功训练等多种方式培训教师,以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