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实践课程有效教学初探

2014-05-10 04:29韦嘉嘉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实践课程有效教学高职

【摘 要】分析高职实践课程教学现状及其在教师、学生、教学目标等方面的特性,探寻实施高职实践课程有效教学的特征,提出实现高职实践课程有效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 实践课程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160-02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日益深化,如何有效地开展高职实践课程教学日益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本文试分析高职实践课程教学现状及其在教师、学生、教学目标等方面的特性,探寻实施高职实践课程有效教学的特征,提出实现高职实践课程有效教学的方法。

一、高职实践课程有效教学现状

(一)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不能很好衔接。目前高职院校推行的实践教学有几种常见的形式,一是先集中上理论课后再安排实践课;二是先上部分理论课,然后安排与之相关的实践课;三是“一体化”教学,以工作过程或者岗位任务为主线,逐步教授各种理论与实践知识。现实的情况是,绝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能做到前两种,但是做到第三种的并不多,只在一些重点专业的部分核心课程里才能实现。

(二)对学生旧知的预判不够准确。在备课时,许多教师只顾着埋头教,忘记了解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和现有程度,或者对学生的旧知判断不准确,无法在教学中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另外,实践课程有着其特殊性,它要求教师能提供操作示范,设置实践任务和目标,现场指导与点评等等,这些都是理论教学不具备的,需要教师从实践、社会经验等方面对学生的旧知作出重新评估。而现实情况是,许多教师都未能重视这个方面准备工作,影响了教学设计与教学的有效实施。

(三)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得不够充分。许多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对学生的兴趣、时代特点了解得不够,导致许多经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在实施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学生的很好回应。

(四)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教师企业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依旧普遍存在,部分教师的企业经验停留在十年前,甚至十几年前,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课堂设计都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五)教师对课堂掌控能力不足。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不少的社会知识、设施设备,学生对这些知识与器材都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很多教师在引导学生情绪时把握不好,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实践的热情,或者无法及时疏导学生高涨的情绪,结果成为有效课堂的绊脚石。

(六)实践任务难易程度设计不合理。高职许多专业实践教学任务比较强调工作流程,工作流程由不同难度的工作环节组成,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因为经验、能力的差异,对实践任务的难易程度设计把握不一致。对于简单的实践任务,学生容易完成,但是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反之,对于过于复杂的实践任务,学生容易产生挫折感,这些现象都会影响到实践课程的有效教学。

(七)教师对实践过程指导不到位。教师对实践过程指导不到位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对工作流程理解不够透彻,实践经验不足,讲解不到位;第二,班级人数过多,分组不合理,教师分身乏术。

二、高职实践课程教学的特性

高职教育因其“职业”的本质给高职实践课程的教学带来不容忽视的特性,我们在讨论实践课程有效教学的时候,不得不重视这些因素。

(一)教师的特性。高职教师是高校教师的一个部分,具有研究及教学的双重职能。但是与本科院校不同的是,他们的研究与教学行为更加强调的是应用,而非纯理论。也就是说,他们有一只脚是在象牙塔里,另外一只脚则踏在工厂企业中。这种特性将直接体现在他们与学生交流的言行中。

(二)学生的特性。受“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影响,大都是高考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选择就读高职院校。这些学生既有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又有着成绩不如人的自卑。教育经验丰富的高职院校往往在新生入学时开展一些入学教学课程,试图帮助学生对职业教育有一些认知,帮助学生重拾信心,然而在短短几次课程与长期社会传统观念的对决中,胜算确实不大。

(三)教学目标的特性。高职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它可以帮助学生验证理论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贴近工作岗位。它衡量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标准是“会做、能做、做好”,学生交给教师的绝不是一纸有选择题、判断题、论述题的答卷,而有可能是一个精美的螺丝,或者是一个贴心的应用软件,或者是一份厚厚的调查问卷,也有可能是一份美轮美奂的设计稿。

四、高职实践课程有效教学的特征

(一)教学环境的仿真性。高职实践课程的教学环境强调仿真,即教学环境应尽量与企业工作环境接近。通过对真实工作环境的模拟,教师设计出不同的工作情景,训练学生各种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高职院校常见的做法是建设实训基地,并寻求企业参与。所以,远离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践课程教学自然就谈不上有效了。

(二)实践操作的步骤性。在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设置一个或若干个实训任务给学生去完成,这些实训任务往往来自某个工作岗位,或者某个项目,学生如果要达到目标就必须要遵循一定的操作步骤或者工作规范。教师在教学时,也非常注重实践操作的步骤,可以通过对这些步骤的检查与监控,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思路。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高职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来自企业不同的工作岗位,教师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实训基地、模拟工作情景、真实工作项目等实践课程独有的特点,也对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出了要求。单一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实践课程的有效教学。

(四)教学评价的即时性。在实践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特别是在影响学习任务完成的关键步骤、关键内容上,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出成功之处、错误之处,并与学生共同分析原因,这就是实践课程有效教学的特征之一——教学评价的即时性。

五、高职实践课程有效教学的探索

(一)让学生清楚了解所学内容的框架脉络。组织结构完善的学习框架可以帮助学生加快学习进程,加深印象。主要体现在:第一,正式授课开始时,教师应直接向学生展示本次课程基本知识结构,以要点为主,不必体现教学内容的细节。常见的做法有:列出教学重点与难点,或给出主要学习目标等等。可以列要点,也可以画出树状结构图。第二,向学生印发实训指导手册,在手册中直接指明本次实践课程的技能目标。清晰的课程学习框架可以让学生快速地对课程形成一个初步印象,对实践课程的有效组织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高职的实践课程大都在一些实训室、实训基地里授课,这些地方比教室开放性强,教学过程的组织相对教室里的理论教学要显得松散,教师提前向学生展示清晰的学习内容框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快学习进程,也可以帮助教师把握教学进度。

(二)做好学生知识的预知。预知是学好的先决条件。教师应预先了解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与现有程度,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教师了解学生实际接受水平与现有程度有很多途径,可以通过与学生的直接交流来了解学生的现状,也可以通过座谈会,或者通过提问、布置作业等方式,需要注意的是,情况是不断变化的,教师不能使用“发黄的教案”,应该与时俱进,把时代的特色融入教学当中。

(三)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对有效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设计与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首先,教师的热情和自信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催化剂。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展示这种情绪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爱上实践课程,爱上自己的专业,是真正意义上的言传身教。而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扎实的理论基础则是达到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教师应不定期走到企业中去,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其次,成功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当学生承担的任务具有系列的挑战性,即成功看来不是伸手可得时,可以激发学习动机。在设计实践任务时,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程度,设置合理的学习难度,太难或太易都不可取,尽量让每名学生有所获,确保实践的成功率,时刻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不至于因完不成、学不会而丧失信心。

最后,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实践任务时,要善于发现影响任务的关键点,并第一时间给予学生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它的效应是群体的。实践课程教学时,教师与学生的距离非常近,这种表彰的效果要远远优于在教室里进行的理论教学。

(四)强调实践步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注意到自己的学习进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顺思路,总结原因,最终完成实践任务。在授课时,我们对比发现强调了实践操作步骤的学生比没有这么做的学生能更好更快地完成学习任务。特别是当实践任务分为若干个操作步骤,并且这些步骤都存在前后因果关系时,这种现象更为明显。注重实践操作步骤不仅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好的工作习惯,对职业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五)处理好主导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在近年的教学改革中,教师都非常注重“学生为主体”,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学生为主体不能等同于任由学生完全自由发挥,指导下的学习比自发学习更为有效。相对理论教学而言,实践课程的课堂教学稍显松散,这就要求教师处理好主导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注意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如果教师仅向学生布置实训任务,而不加以引导、监控,任学生天马行空地发挥,这样的教学是谈不上有效的。

(六)小班化教学。就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看,一半一个班级的人数大约是50人左右,这样的分班制度在开展实践课程教学时,遇到了比较大的障碍,教师很难同时对这么多学生进行有效监控。部分教师采取分组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矛盾,但是按照3人一组算,一个班可分成16个组,如此规模还是很难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而小班化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总之,高职实践课程应实施有效教学,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鉴,申群英.近十年来我国有效教学问题研究评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8(10)

[2]乔建中,陶丽萍,等.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江苏教育研究,2008(1)

[3]罗启.大学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12

【作者简介】韦嘉嘉(1981-),女,广西河池人,硕士,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企业管理。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实践课程有效教学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办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改革刍议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基于优势学科的“材料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研究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