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喜欢用生命的顽强来解释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但贵州的树(具体是怎样特性的树要点明,这样可为下文的例举分析立基点)告诉我们,生命不光需要顽强,更需要智慧。(开篇提出观点直接干脆,而且采用“不光……更”的句式表述观点,客观不绝对)
达尔文的进化论揭示了一条自然界亘古不变的真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界的规律当然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命的智慧帮助我们在今天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成为适者、能者乃至强者。
生命的智慧是一种利用条件、扬己之“长”的能力。众所周知,以色列是一个饱经苦难的国家。即便在建国后,它仍然面临着政乱、干旱、狭小的国土(句子结构混乱,句意不顺畅),天时、地利、人和它都不具备。但是以色列运用自身智慧,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孩子3岁便开始接受教育,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世界富人榜中,以色列占据了15%,在获得诺贝尔奖人数中,以色列也占据了15%。不仅如此,以色列发明的滴灌、喷灌的农业技术不仅解决了本国的干旱问题,还广泛普及至世界各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智慧的以色列人创造了一个国家的生存奇迹,令世界叹服。(本段没有扣住智慧内涵来论证。“以色列运用自身智慧,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并不能准确回答以色列利用了什么条件、扬己的什么“长”这一问题。表述不明,分析不到位。可以这样思考:以色列利用本民族爱读书重视教育的传统,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用科技创造生产力。然后例举分析)
生命的智慧是一种以退为进、忍辱负重的气度。少年时的韩信在街道上遇到了一个小混混,他威逼韩信从他的胯下钻过,韩信站住了,瞪了他半天。人们以为韩信会跟小混混打一架,可他却出乎意料地钻了过去,整条街上的人都嘲笑他是胆小鬼。韩信默默地忍受这胯下之辱,因为他懂得“小不忍则乱大谋”。如果韩信当时不从那人胯下钻过,一定会被打死的,韩信不但忍受了胯下之辱,还铭记在心把它化作奋发图强的力量。他熟读兵书,在战场英勇杀敌,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一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扬眉吐气。最终被刘邦封为淮阴侯。(本段依旧没有紧扣材料所示生存智慧的内涵来写,且缺少对材料的分析)
生命的智慧是一种认清现状、敢于放弃的从容。宋代词人柳永,也曾追求功名,参加科举考试,也曾为仕途不顺挣扎折腾过,但宋仁宗一句“汝自去浅斟低唱,要功名何用”,御笔四字“且去填词”,断送了他的功名仕途。认清现状后是果断的放弃,从此后他八千里路云和月,不是天涯羁旅,就是勾栏瓦肆市井深处,从心底与那庙堂决裂了。(语言优美生动)在那里,柳永感受到了世态人生,体味到了真正的俗尘,并将这些领悟流于笔下,这才使婉约词达到了新的巅峰,使他在词坛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认清现状、敢于放弃”可以看作适应环境、改变自我的具体表现)
生命的智慧,还是一种随遇而安的从容,还是一种坚忍不屈的顽强,还是一种慈悲为怀的仁爱……(按照第一段“生命不光需要顽强,生命更需要智慧”的表述,顽强不是生命的智慧,但到了这一段顽强又变成了智慧,前后矛盾了)
模拟评分:(内容)18分+(表达)20分+(发展等级)6分=44分
总 评
作者写作功底较为扎实。有章法,用并列的形式结构全篇,在分析生存智慧内涵之前,有意识地分析为什么需要生存智慧这一问题。语言流畅,有素材积累。
文章最主要的问题是对生存智慧的内涵理解不清。“利用条件、扬己之长”“以退为进、忍辱负重”“认清现状、敢于放弃”实际上都不算是材料所述的生存智慧。就算“认清现状、敢于放弃”可以看作适应环境、改变自我的具体表现,但在表述时依旧不够准确清晰。
论证三个分论点时,采用了“论点+事例”的结构,但都缺少对事例的理性分析。
修 改建 议
1.并列结构可以用,但并列的分论点应紧扣材料所示生存智慧的内涵。“生命的智慧是一种随遇而安的从容”可以作为第一个分论点,再论证时点明随遇而安就是适应环境。将分论点“认清现状、敢于放弃”改为“改变自我的勇气”,在叙述材料时强调柳永为什么“改变自我”,怎样“改变自我”,“改变自我”后的收获等。将分论点“利用条件、扬己之长”改为“扬己所长的创新”,从发挥长处,勇于创新的角度叙述以色列的生存智慧。
2.让分论点和事例手牵手。事例叙述可以简单一点,但要有对事例的分析。可以采用因果论证、假设论证、条件论证等简单的方法对事例进行分析,以论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