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多数人的生存之境伴随着艰难崎岖。如何才能傲然绽放生命之花?其实,不靠拼命硬干,也不靠投机取巧,最重要的,是学会智慧地生存。(开篇直接联系人生谈生存智慧,使文章指向性明确)
正如贵州石山上的树,生存环境恶劣,多石少土,那就适应环境,改变自我,把树干扎在石缝中,让树根长长伸出,团团抱住大石以牢固站立;无法汲取土壤营养,那就突破常规,改变生存的方式,汲取阳光雨露来代替土壤的营养,智慧地生存下来。(对事例的分析到位,对生存智慧的内涵理解精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尚且如此,何况人呢?有人说社会是个险恶的大染缸,这未免偏激,但至少道出了生存之不易。因此,我们要学会智慧地生存。
智慧地生存要求我们拥有直面困境、勇于适应的气度。孙膑在惨遭膑刑后,忍辱偷生,留得青山;诸葛亮在蜀汉危机时,著《出师表》,六出祁山;苏轼在乌台诗案后,从容乐观,纵笔诗文……翻看历史长卷,无数的历史伟人何以能在困境中闲庭信步并名垂青史?不正是因为他们都拥有直面困境、勇于适应的生存智慧吗?(说诸葛亮著《出师表》、六出祁山是适者生存,未免有些牵强)
智慧地生存要求我们拥有及时调整、改变自我的行动。伊辛巴耶娃最初是体操运动员,但1米7的身高对体操运动员来说太高了,伊辛巴耶娃及时调整,改练撑杆跳高,成为撑杆跳项目中的“女沙皇”。刘翔在转练跨栏之前,是一名跳高运动员。但因为跳高技能不是特别出色,而且个子也没有再长高,所以就及时改变,转到跨栏项目上。两位运动员在陷入运动生涯的困境时,没有消沉、没有硬拼;及时调整、积极改变的生存智慧让他们走上运动生涯的巅峰。(紧扣材料生存智慧的内涵,强调两位巅峰运动员都曾“陷入运动生涯的困境”,都因为运用了生存智慧而脱困)
智慧地生存要求我们拥有勇于创新、突破常规的品质。袁隆平说过:“要是说杂交水稻的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不囿于现存结论的创新思维。”他面对“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国际普遍论调,反其道而行之,独辟蹊径地提出了“三系法”理论,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如果因循守旧、盲从权威,袁隆平也许会成为一名很好的老师,但永远成不了伟大的科学家,更遑论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但他用实践证明了勇于创新、突破常规的生存智慧是正确的。(论证的准确有力,来源于对袁隆平事例的深刻认知)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境,请大家一定要学学贵州石山上的树,用直面困境,适应环境,改变自我,勇于创新、突破常规的生存智慧,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极致,让自己的生命焕发出别样的光彩。(结句有力,联系现实,发出号召)
模拟评分:(内容)23分+(表达)24分+(发展等级)9分=56分
总 评
1.对材料的理解精准到位。作者把生存智慧具体理解为“直面困境,适应环境,改变自我,勇于创新、突破常规”,紧扣材料分析,准确精当。
2.看似并列,实则递进的结构。作者把生存智慧分成“直面困境、勇于适应”“及时调整、改变自我”“勇于创新、突破常规”三个层次,以并列的形式呈现,在并列中体现层进性,对材料内涵的挖掘也一层比一层深入。
3.语文基础好,积累丰厚。在材料的选用上,从孙膑、苏轼这些历史人物,到伊辛巴耶娃、刘翔这样的现实运动员,再到勇于创新、用“三系法”推翻定论、培养出杂交水稻的袁隆平,事例由古而今,中外结合,事例为我所用,用得自然,用得贴切,充分展现了作者较为深厚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