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惠娟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尤其是初中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如果能关注到这个问题,对教育将很有裨益。从教育实际出发,从学习、成长发育、交往、家庭等几个方面,分析初中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普遍原因,并从家庭角度提出疏通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问题;原因;疏通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统一;适应能力良好;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等。当然,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多方面的,我们在判断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的时候,不能简单用一种标准来衡量,要全面具体综合地加以考量。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复杂的,有社会、学校、家庭的因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班主任只有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有的放矢,取得良好效果。
二、初中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形成原因
初中阶段是由童年到青年的发展阶段,是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和行为过失的年龄阶段。这个阶段,学生处于情绪浮动较大的青春发育期,学习的紧张困惑,生理的骤然变化等,都是诱发初中生心理疾患的因素。
1.学习的紧张和困惑带来的心理问题
一方面,学习兴趣和教学要求的矛盾冲突。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广泛又开始有专业化倾向。他们都有自己所偏爱的学科,但从升学的竞争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角度看,又必须学好规定的学科,这便和他们的学习兴趣或多或少发生冲突,降低了他们对某些学科的学习积极性。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效果不是很好,成绩又对心理产生压力,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另一方面,学习方法和习惯上的迷惘困惑。初中的学习要求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更多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觉性,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等。有的学生在学习上很有进取心,但限于自己的能力水平,或是学习方法,或是缺乏辅导等原因,导致学习成绩不佳,学生只有失败的体验,没有成功的喜悦,因此,在学习上时常感到困惑、苦恼,有压抑感,产生了自卑心理。
此外,相比于小学阶段,较多的学习科目,繁重的学习任务,都给学生带来了过重的心理负担,造成心理失调。尤其对于学习成绩较优异的学生来说,学校、家长都希望他们能升入好的高中,对其在学习上强化培养,要求过高,致使不少人在学习上感到压力过大,精神上经常处于焦虑状态。
2.成长发育阶段本身带来的心理问题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加速期,初中生在这段时间里身心各个方面迅速成长起来。成长本身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喜悦,同时也可能带来诸多的烦恼。由于身体各个方面的急剧变化,特别是性生理的发育,性知识的好奇,对异性的向往,以及青春期的骚动都可能成为困扰初中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
三、初中生心理问题的疏通办法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对于初中生,人们仅仅只是意识到他们的特殊性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他们度过人生的波动期。家庭应加深对他们的认识,投入更多的关注。
要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方法。当今不少家长已经开始意识到孩子在青春期的身心特点,但在方法上还不能很好地掌握,尤其是目前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平时只注意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在家里习惯宠爱他们,而一旦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苏醒,并向习惯的家长权威挑战时,家长们的反应只能是不知所措。如何教育引导这一时期的孩子?我们建议家长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处理与孩子之间的紧张关系:
1.尊重孩子,采取鼓励为主的教育方式
把孩子当作成人来对待,将言论权还给孩子,把部分选择权、决策权交给孩子。家庭中的一些重要事情让孩子参与讨论与决策。对孩子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及时肯定,在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多鼓励、少批评。
2.要转变固定的思维模式
尝试从当今时代的角度来理解孩子。对某些现象和观念家长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但不一定为了让孩子服从而坚决反对。
3.要防止出现两个极端
一是过度纵容,一是一味压制。两者都不会有好的教育结果。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家长必须坚守基本的道德原则,以此来教育孩子掌握一定的度,防止偏离正确的人生轨迹。
4.要增强家长的自律意识
要求孩子的首先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则,力求兴趣高雅,文明礼貌,家庭和睦。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总之,作为班主任,我们除了要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还需要用心去关爱我们的学生,去了解他们丰富而敏感的心灵。当然,更需要我们多学习一些科学的心理知识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更好地关注他们的心理,让我们的工作更加有的放矢,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孙国萍.当家长放弃教育的时候.江苏教育研究,2011(06).
[2]姚亮.班主任工作中值得注意的心理效应.初中教学研究,2011(08).
[3]丁美华.基于青春期学生心理教育案例的思考.初中教学研究,2011(08).
[4]傅建明.班主任工作手册.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 江苏省无锡市查桥中学)
编辑 董慧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