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理性思考

2014-05-10 18:15付云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高职院校问题

付云

【摘 要】分析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专业发展定位、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团队构建等方面,探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业建设 问题 路径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082-02

近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也紧跟上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连年举办,吸引了教育界的眼球,提高了职业教育的知名度;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项目的实施等,让社会看到职业教育成长的快速步伐。但在高职教育发展形势大好的情况下,不应忽略专业建设中还存在的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进行理性思考。

一、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以下提取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实践中存在的最明显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专业发展规划流于形式。在高职学院层面,都会有专业建设的总体规划。但这个规划是涉及方向性的文件,较为粗略。而对于各专业而言,需要制订本专业近几年发展的详细规划。但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一些具体专业的规划大多是流于形式,大多列出了一些可量化的指标,但对专业发展规划中的重要方面并未涉及。比如,在专业如何准确定位、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应采取哪些阶段性措施、通过每年的专业自查来调整专业发展的步伐等方面,这些在专业发展的规划中都是应明确的,并且都应有量化的指标。

(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模糊。在教育部职成司颁布的410个专业教学标准中,强调了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大多数专业都对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图进行了描述。而在高职院校中,虽然对课程体系设计的重要性有了认识,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课程体系如何设计还是停留在一个较次要的地位。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无论是教务处还是各二级教学单位,在审核的过程中都花大力气在出错较多的课时分配表上,因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通过数据的准确性,来确保教学运行的稳定性。于是,在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各级审核和管理中,对数据准确性的关注超过了对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视。专业课程体系应该以何种思路来构建?现有的课程体系是否合理?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校企合作体现在哪些方面,企业参与对课程体系的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些问题是专业负责人较少去考虑的。

(三)专业教学团队凝聚力不足。在高职院校中,专业教师的课时压力都很大,尤其是在一些热门的专业中,于是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上。而对教学以外的集体研讨,很少有精力去参与。当社会在质疑高职学生在职业岗位上发展的后劲不足时,其实也从某一个方面折射出,高职院校的教师自身提升的愿望不强烈。而且,在以教研室为单位的专业教学团体中,进行集体研讨的机会很少。在高等教育中,教师不用坐班的惯例,使专业教学团队的联系更加松散了。而且,就团队的实质而言,还缺乏作为团队的一些核心要素:比如缺乏具有很强领导力、能够凝聚团队成员的专业负责人,团队成员之间缺乏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团队能给教师们带来何种归属感?能为教师提供何种提升空间?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在高职院校中,教学团队形同虚设。

二、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路径

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路径推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

(一)明确专业定位。在专业建设中首要的一步,就是制订切实可行的专业发展规划,其中首要的一步就是对专业的准确定位。而通过项目的引导以明确专业的定位,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在2011年,国家启动了“高职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 2013年11月,对全国各省市“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的验收资料进行了公示,通过这个项目两年的建设期,对专业建设的促进作用是非常大的。除了项目经费支持带来的实训设备改善以外,另一重大收获莫过于理念上的转变。

高职院校总体的专业发展规划会对学院的特色、优势发展专业群有所划分。而对于具体的专业而言,明确专业在学校中的地位是一个方面,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应明确专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定位。“高职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的实施,促进了高职院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专业的明确定位。在项目中,首先就要求对专业类型进行确定,除了国际合作型是较少的类型以外,其余三种类型即产业支撑型、人才紧缺型和特色引领型对高职院校中所有专业都适用。

例如,对于柳州铁道职业技术而言,作为西南地区唯一的轨道交通类专业高职学校,从重点中专时就开办的老牌铁道类专业群(包含铁道通信信号、铁道交通运营管理等专业),可定位于特色引领型专业。而轨道交通运输类专业群(包含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等专业),这些专业是为适应广西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依托深厚的铁路背景和资源在近年新增的。虽然这类专业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同是属于学校的特色专业群,但在专业的类型上,应定位于人才紧缺型,正如项目验收指标中所示,这类专业是以传统优势专业为基础,组建的新兴专业,以培养符合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只有明确了专业定位,才能对专业的几年发展进行更合理的规划。

(二)以培养能力为本位,构建课程体系。教育部对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的总体情况介绍强调了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要求专业应遵循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对接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结合生产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强化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必须有明确的思路,针对此薄弱环节,教学管理部门应在全校各专业中,开展对专业课程体系的研讨以及设计工作。将课程体系的设计从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前独立出来,进行重点关注。在专业内部改革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借助外力来推动此项改革。

(三)加强教学团队的凝聚力。高职院校要提升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这已经是共识。但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这里主要提及专任教师队伍),还更多的是对教师个体的关注,正如在问题分析中提及的,还未形成凝聚力很强的专业教学团队。而在科学技术更新很快,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的前提下,加上教师课时的压力、职业的倦怠等因素,依靠教师自己提升的阻力重重。在此情况下,加强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学团队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职院校去思考团队的重要性,但来自项目的推动作用还比较小。在此情况下,可从内外因两个方面来推动。

其一,高职院校应考虑从院校层面推动教学团队的建设,即外因的作用。可通过职能部门如人事处和教务处联合起来,起草相关管理规定,对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一些指导性措施,并给予团队一定的奖励,这是教学团队建设之初可采取的措施。其二,这是最重要的方面,是来自专业教学团队内部的力量,即内因的作用。首先,教学团队应由专业方面最具有号召力、领导力的负责人来牵头,专业负责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但当前对专业负责人自身专业能力提高的措施较多,却忽略了对专业负责人在团队中领导力的培养。专业负责人不仅在专业方面强,而且在领导力方面也要强,同时要具有责任心,要能够带领团队成员共同成长。其次,团队之间的目标应明确。团队之间的目标不仅包括进行课程开发和改革,同样也需要关注教师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只有关注了人本身发展的团体才更具有凝聚力。由此应充分关注团队每个成员的职业生涯发展,为其发展提供团队支持。

综上,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应转变观念,从明确专业定位入手,将专业团队教师紧紧团结起来,共同推进专业的内涵建设,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B416)

【作者简介】付 云(1980- ),女,四川乐山人,硕士,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讲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高职院校问题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