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翠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马坡镇中心小学,221144)
抬起头来才可爱
赵翠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马坡镇中心小学,221144)
获奖案例选登-16
江苏赵翠
小学低年级(1~2年级)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段,它是幼儿期的延续,又是小学时期的开始,这一时期的自信心培养将关系到小学高年级甚至其一生的发展。一般来说,性格外向、乐观、热情开朗、善于交际的学生自信心较强,而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容易形成自卑心理。造成学生自卑感的原因有很多,教师对他们的歧视就是一个不小的因素。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学生缺乏自信心最后导致对体育课不感兴趣,远离体育活动,就更谈不上自主锻炼、自觉参加体育运动了。今年,我所带的一年级几个班中就发现不少学生在课堂练习中态度很不积极,特别是在开学初学习跳短绳的课堂学习中,每个班总有几名学生哭丧着脸对我说:“我不会跳”。即使我一次又一次地鼓励,很多学生就是不愿意拿起绳子来练习。对此类问题,如果不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不及时纠正这样的行为习惯,会危害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在一节跳绳课上,上课集合时我提醒学生带上自己准备的跳绳。这时有一名学生走到我跟前说:“老师,刘冬(化名)又没带绳”。我点了点头,说:“知道了,练习时让他和其他同学合作练习”,课中分组自主练习时,又有一名学生向我报告:“老师,刘冬不愿意跳,我给他绳子他也不跳”,听到又是刘冬,我有些生气地走到刘冬面前,问道:“刘冬,你怎么回事,为什么不练习?”他低着头不说话,我又重复问了三遍,他仍然低头不语,只是站在原地晃来晃去。看到他这种态度,我心中一股无名之火油然而生,用手指着他大声训斥道:“立正站好,回答老师的话!”令我想不到的是,在我抬手指他的时候,他突然下意识地用胳膊护住了头,然后抬起头战战兢兢地看了我一眼,又很快把头低了下去,才用蚊子般的声音说:“我没有跳绳”。看到他的这一举动,我的心头一震:他为什么如此害怕?我只是用手指指着他,并没有要打他的意思。难道……我正在想为什么时,旁边一位学生将他自己的跳绳递给了刘东,但是刘东却不接。后来又有几名学生给他跳绳,他还是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我轻声问道:“同学借你跳绳,你为什么不接?”他又像没听到一样不作声了。正想再问他时,突然听到有个学生说:“老师,他是个憨子,我们老师天天都训他”,同时又有好几名学生七嘴八舌地插嘴说:“他什么都学不会,他可笨了”,“老师,他不会跳绳,天天不带绳子”……听着学生们的种种说法,再看看刘冬,仍然低着头,撅着嘴,不停地摇晃着身子,我突然明白了他为什么总是低着头不说话。同时也觉得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有些欠妥,便用手摸了摸刘冬的头说:“同学们,我相信刘冬同学一定能学会跳绳,与你们跳得一样好,这需要同学们的帮助。你们愿意一起帮助他吗?”,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愿意!”说完,几名学生拉着他一起去练习跳绳了。
之后,课上的那一幕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一想到那孤单而又无奈的眼神,我的心就莫名地疼。他为什么会这样,这个阶段的学生不是应该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吗?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本该调皮欢乐的学生变得不敢抬起头?为什么会如此自卑呢?笔者经过与刘冬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了解和与刘冬一段时间的相处,了解到以下情况:
1.刘东的智力水平一般,在学习上有些困难,语数成绩经常不及格,学习习惯较差,经常不能完成作业而且书写极不工整,因此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同学们也经常嘲笑他。平时无论因为何事听到教师叫他的名字时,他总是先把头低下去,而且显得很害怕。
2.刘东的性格有点内向,跟教师说话时声音很小或干脆不声不响,害怕接触别人的目光。由于缺乏自信,上课时不敢举手发言,总是把头埋得很低很低。课余也只和个别学生玩耍,且是成绩较差的学生。
3.刘东的家里经济条件一般,父母在外打工,常年不在家,跟着奶奶生活,奶奶因为年纪大了,又没有文化,对他管理不严格,因此他的生活习惯极差。
4.刘东的身体素质一般,身体的协调能力较差,学习态度消极,只有在老师眼睛盯着他的时候他才应付性地比划几下,多数时候不参与练习。小组合作时,大多不能积极参与,只是自顾自地玩,属于体育教师眼中的“差生”。
笔者根据上述情况判定,刘冬由于经常听到别人对自己的一些不恰当的批评、讽刺、挖苦和嘲笑,使得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再加上学习上的困难和落后,导致他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很笨,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做了也只会得到大家的嘲笑,还不如什么都不做。针对刘冬的这种情况,笔者感觉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笔者更加认识到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态度与做法对像刘冬这样的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及自信心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教师的关爱“多一点”
爱是架起师生之间情感的桥梁;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窗户的钥匙,教师的爱心是学生学习、成功和发展的原动力。教师首先敞开心扉去理解学生,而后再敞开胸怀去关爱学生。只有当教师给学生一份理解和关爱,他才会对你产生依赖和信任!自从了解到刘冬的情况后,每次上他们班的课,我都会特别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当他态度消极时,我会轻轻地走到他面前,用手摸摸他的小脑袋,微笑着对他说:“不要放弃,老师会一直帮助你的”,之后他更加努力练习;当他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会手把手地教他,并告诉他:“没关系,慢慢来,老师与你一起练,相信你一定能学会”。刚开始他还显得很拘束、很无奈,当在我的帮助下终于完成某个动作时,他的脸上会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当看到他有一点点进步时,我会迫不及待地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夸赞他,并请学生们为他鼓掌时,他便会不好意思地笑;当我有时间时,我会把他叫到办公室,跟他聊天,给他讲故事。开始他有些不适应,低着头不接话,经过我多次耐心地开导和鼓励,我逐渐发现他的眼睛里不再充满恐惧,当他面对我的时候,目光也不再躲闪。
2.教师的心“偏一点”
一般来说对于身体素质较差、身体协调能力较差的学生,体育教师习惯性地把他们看成是体育课中的“差生”。就刘冬而言,掌握动作技术,往往付出了极大努力却收效甚微,此时教师除了用关心、呵护之心去理解他之外,对他还得偏点心。可在课余时间给他“开小灶”,如在学习双脚并脚跳短绳时,第五次课后,班内90%以上的学生能够连续跳20个以上,其余学生的动作虽不熟练、不协调,但也能连续跳3~5个,可刘冬1个也跳不过去。原因是他的四肢协调性差,节奏感差,所以明显出现了厌学的现象,还以不带绳为由来逃避练习。了解了他的原因后,每天中午我都偷偷地把他叫到我的办公室内,手把手教他甩绳方法,从徒手模仿、一手持绳、到双手各持一绳的甩绳练习。
3.多找找“闪光点”
加德纳教授认为:每名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自己的智能强项,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因此,可得出一个结论: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肯定,使他们及时了解自己锻炼的效果和进步的情况,从而增强信心,唤起获得成功的愿望,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技术。自从给刘冬“开小灶”能跳过一个绳之后,他的练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了。以前总以“没有跳绳”借口的他,现在还特意买了绳子,大课间活动时,总能见到他笨拙的身影,一次、两次……我有时故意走到刘冬跟前,对他竖起大拇指,并高声说:“刘冬,你真棒!这么短的时间你就能连续跳好几个了,真不简单!你是不是天天都偷着练呀?”听到我夸刘冬,一些同学围了过来,好奇地问:“刘冬,你什么时候会跳的?那天我见你还不会跳呢?”我趁机问道:“同学们,你们觉得刘冬棒吗?”学生连声喊道:“棒!棒!”有些学生一边说着还一边翘起大拇指。我拉着刘冬的手温和地说:“刘冬,知道大家为什么夸你吗?因为大家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刘冬,一个积极努力的刘冬,要知道,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刘冬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但脸上却挂着开心的笑容。
4.动作标准“降一点”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应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特别要关注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自信,促进每一位学生更好地发展”等课程基本理念。在学习同一技术动作或同一练习时,教师应根据“差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标准。如在教立定跳远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设置了四个不同宽度的象征性场地,即小河沟(90厘米)、小河(110厘米)、大河(120厘米)、长江(145厘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场地,勇于挑战高难度。分组后,我发现刘冬站在一旁,不敢跳。我告诉他只要能闯过两关就算胜利。在教师与学生的鼓励下,他从小河沟开始挑战,轻轻松松地闯过了第一关,此时他好像有了信心,主动去挑战第二关。轮到他跳时,我发现他有点紧张,便对着他喊道:“刘冬加油!”此时,周围的学生也跟着一起喊“刘冬加油!”在一片加油声中,他鼓足勇气跳了第一次。因为动作不协调,第一次没能成功,他的脸上顿时浮现出失望的表情,我赶紧安慰他说:“你没跳过去不是因为你没能力,而是因为你刚才有些紧张,动作没有想好,如果在跳之前先想一想老师讲的动作要领,再多试跳几次就一定会成功的,老师相信你!”在后面几次的试跳中,他一次比一次跳得好。虽然没有挑战成功,但再也没有发现他失望的表情,因为他的每一跳,同学们都为他加油,而且每一次都有进步。
看着这个从战战兢兢、低头不语、极度缺乏自信的刘东到现在上课积极参与、脸上不时洋溢着成功喜悦的刘东的变化,此时的我,感到无比骄傲和欣慰。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课间偶然遇到他时,他还会主动向我问好。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同时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诚心,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学习上多给学生一些指引,恰当、及时地给予鼓励、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增强信心。刘冬的变化让我更加懂得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
点子搜索:搜索妙计高招 共享教学乐趣
2014年“一线话题”栏目第十二期征稿主题
(收稿截止时间:2014年10月23日)
一、重点征集
1.点击游戏:有利于发展“障碍跑”能力的体育游戏及运用研究。
2.教学有道:如何保障“跳山羊”教学的安全。
3.国标项目:组织学生学练“足球运球”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
二、本期友情提示
1.投稿的文章必须是原作,在发表前请不要将文章随意发到网上(包括学校网站、个人博客等)或转送他人,以免无法通过“反抄袭”检查,影响到投稿的录用。不能通过的文章作者还需写出有关的书面说明,并且直接影响到后续投稿文章的录用。
2.凡属一线话题栏目的任何问题需要解决、咨询或提明年话题的建议,都可直接向33信箱发信,48小时之内栏目组负责给您回复。
3.“教学有道”、“国标项目”和“点击游戏”等子栏目的稿件,因版面原因推迟刊登,请大家谅解!
4.本栏目准备在明年组建《中国学校体育》杂志“联络员”队伍,有意向参与的体育管理干部、教研员和体育教师,请关注近期网上和下期杂志的通知。
《中国学校体育》“一线话题”栏目组2014年10月1日
有感而发之三十四:读者王勇 (辽宁省锦州市太和区教师进修学校,121000)
沿着“正能量”的脚印前行
读完这篇《抬起头来才可爱》案例后,笔者沉思很久,为刘冬同学有这样的老师而骄傲,同时也为一线有这样的老师而自豪。获奖案例已经刊发多期,每一期其实都在诉说着一个词—“正能量”,教师需要富有爱心,教师需要无私奉献,教师需要不断进取。单就本篇案例而言,赵老师能发现教学中的细节问题,能从身心双重角度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实,都在用行动诠释案例的最后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
一、学生需要正能量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的意义在于,教育的过程就是传递正能量的过程,应给予学生们更多自信。学生时代是需要引领的时代,正能量对于他们来讲更为重要。有的学生从小就爱在比赛中“爆粗”,在游戏中作弊,在训练中偷懒,与此同时,有的学生从小就有良好的体育素养,他们敢于拼搏,善于团结,不屈不挠,不同品质的形成与教师的引领密不可分。案例中由于赵老师对刘冬同学的关注,也使得其他学生开始借给他绳子,开始关注他,开始给刘冬同学掌声,可以说这样的引领难能可贵。
二、教师需要正能量
案例中赵老师能够做到不歧视学困生,能利用自己的时间帮助学困生,课后能不断分析和反思,不断营造平等课堂氛围,通过各种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这些做法在笔者看来都是一种正能量,这样的正能量也正是教师值得学习的地方。在我的身边也有类似的案例,一位学生下肢有残疾,上体育课时本可以不下楼,但他每次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到操场看同学们上体育课,而体育教师还为他一个人专门备了几个学习内容,其他学生练习50米跑,他的学习内容是手扶栅栏走;其他学生运球跑,他的练习内容是原地运球;其他学生投掷,他的练习内容是上下抛接。轮到他考核的时候,体育教师还组织全班学生给他加油鼓劲,这个学生没有自卑,其他学生也没有歧视,这就是“正能量”营造出来的精彩。
三、社会需要正能量
一个案例所产生的效果是可以延伸的,单就刘冬同学而言,在他的日后成长中已经具备了足够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决心。一种“正能量”也是有传递性的,通过赵老师的引领,该班级在日后体育活动中也形成了互敬互爱、彼此协作的良好氛围。试想,这样的不断持续,不断延伸,不断循环与影响,师生共同成长,我们的社会也一定会从中受益。我们是教育工作者,身从小事做起,心也要保持“大教育”观念。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或许是本篇案例带给我们的最大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