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利与弊

2014-05-08 12:05毕双录
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形象思维直观图形

毕双录

21世纪,知识经济飞速发展,教育也逐步走向现代化,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课堂,正显示着它极大的优势。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数学中一些抽象的、不容易理解的知识,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然而,多媒体教学也并不是灵丹妙药,同时还存在着使用不当及不利于数学教学的问题。本文现就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以粗浅论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多媒体对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

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能够展示事实、创设情境、呈现过程,及时处理大量数据和图像,展现传统教学无法展现的连续变化的过程,形成鲜明、逼真的动态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教学课堂教学。

能够增加课堂教学密度,加大课堂教学容量 只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感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就可以在课堂上减少教师的一些工作量,节约教学时间,在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前提下,教学内容可以比传统教学的密度大、容量多。

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的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数学教学内容的抽象性,使得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感性材料而产生理解困难,导致教学参与的弱化、教学活动的不平衡,形成教师课堂讲授的一言堂。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一方面,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注意学生的学习反馈,引导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教学材料,为学生创设出特定的问题情境,辅助学生进行探索发现式的学习和对知识的内在认知,从而使学生情绪高涨、思路开阔、豁然醒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可直观展现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的抽象性。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在具体对象与抽象之间加设一座桥梁,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以形象思维为突破口,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直观的图像或图示,使过去只有“特殊才能”的数学家才能观察和想象到的数学知识,通过图形语言形象化地展现出来,使学生易于感知、想象和联想,能够促进学生左脑、右脑的协调和不同思维形式的整合,这不仅能促进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能为向逻辑思维过渡奠定基础。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描绘表态或动态的图形与图像,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而又具体,可以将抽象的、难以用语言描述、难以让学生接受和理解的知识为学生形象、直观、简洁地接受,为学生呈现其它教学手段所不能提供的经验背景,有助于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发现规律,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掌握重点。

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是人的头脑运用形象进行的思维,而表象是感知的基础上产生的。充分运用多媒体对数学事实的展现,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感觉和知觉发挥作用,能够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用具体形象的媒介向学生展示,在感知中加深理解和认识,使学生的认识在抽象——形象——抽象的过程中达到对数学内容的深刻理解。

启迪智慧,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育改革首先是教学观念和方法的改革,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和动态形象,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新知旧知化,形成知识体系,使学生学会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学习“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时,由于涉及的角较多,学生不易理解。利用电脑媒体,在相交线的基础上,填加一条直线形成“三线八角”,引出上面概念。在学生掌握基本图形后,可引导学生对三条直线进行抽位、旋转等变化,动态地展示出不同的几何图形,使学生了解图形的变化过程,从而举一反三地领会知识。又如,小结“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引出“相离、相切、相交、切割线、弦切角、切线长定理、相交弦定理”等系列内容,学生了解了知识形成的过程,看到了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动、静结合的演示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节省时间,而且培养了思维的有序性、灵活性、概括性、创造性,起到了传统数学方法无可比拟的作用。

及时的激励与反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电教媒体手段及其特有的直观性、形象性以及容量大、反馈及时的优势,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如常规训练中的填空、选择、判断题,在多媒体电脑上进行练习,不仅增大了练习量,而且可以及时地实现教学反馈,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创造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并能使他们及时感觉成功的喜悦,培养了主动探究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使数学走向生活,更加情境化 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数学问题,可以创设逼真的数学问题情境,比用文本形式呈现的数学问题更具有直观性、可视性和活动性。

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的误区

盲目追求媒体表现形式 生动形象的直观材料是为了掌握知识才运用的,如果这两者之间没有联系,纯粹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的话,那么,这种直观材料则对教学毫无帮助,是无益的,甚至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数学产生干扰作用。在目前的多媒体数学教学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认为,人们学习知识,一是由自己直接经验获得,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这说明,如果师生能够直接动手、亲自体验,就不必动用计算机进行图形演示。如学习“圆柱和圆锥侧面展开图”,充分运用模型调动学生动手操作,能够让学生更直接地认识圆柱和圆锥侧面展开图的形状以及与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比教师用计算机投影演示图形、学生被动观察的教学效果要好,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多媒体数学教学中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材料的合适性,取决于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知识。endprint

过分注重直观形象,忽视或轻视言语直观,忽视学生形象思维发展的层次性 有些数学教学过分注重看图说话式的直观教学,不注意学生意会形象思维的培养,阻碍了学生形象思维的高层次发展。在教学中决不能轻视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其符号语言鲜明的表达所建立的数学内部与外部联系的类比,虽然没有使用直观教具,也都是数学直观。因此,根据“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原理,在教学中应重视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能“跳一跳伸手摘桃子”,及时发展学生较高层次的形象思维,以及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过分追求“短、平、快”,忽视展现思考过程 在多媒体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利用计算机大容量存储、快速呈现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全由计算机呈现。结果,计算机不是帮助学生思考,而是代替学生思考,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数学学习必须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思维活动的成果来发展数学思维。因此,数学教学中必须为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恰如其分的板书是沟通师生思维的桥梁,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展示图形进行教学时,全部图形也不宜一次出现。因为,这样做虽然节省了课堂画图的时间,但是学生看不到图形、图像的成图过程,不了解思考的过程,也就不能独立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实践证明,凡是需要展示思考过程的内容,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思考过程”的基本阶段。

过分追求教学材料的直观形象,忽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情况,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恰当的直观材料,帮助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是必要的。但是,教师的教学处理如果过于直观,不恰当、过分地依赖多媒体的演示功能,则会降低学生思维水平,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尽管借助于图形、图像的直观性、形象性,使得一些抽象思维能力欠佳的学生能够较快地领会教学内容,数学课堂教学表面上很顺利,其实这样做无疑是过分强调了形象思维,并弱化了抽象思维的训练。研究表明,学生对图形、图像的信赖心理容易形成思维的惰性和单线性。

此外,一味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迁就、妥协,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国外曾有过极大的教训。当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美国开始流行的时候,美国一些大学数学教师在讲解数学分析中的有关概念、定理时,运用计算机出图迅速、逼真的优势,力所能及地直观表现了微分和积分的思想,学生学得愉快,教师也教得轻松。然而,麻烦很快在后续课程中反映了出来:这些教师在教授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时发现,学生因为抽象思维能力太低,根本无法理解有关的概念、定理,后来这些教师只得给这些学生重新补数学分析的课,实际上是补抽象思维的课。应该充分认识到,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地进行数学教学,使思维活动积极化,形成感性形象,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只是一种手段,要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和谐发展的高度,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把认识提高到理性阶段。如果过分依赖直观形象材料到理性,势必会延缓这个过渡,阻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振环.计算机技术整合于数学教学的研究初探[J].中小学电教,2004(4)

[2]张平卫等.媒体教学概论[M]. 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3]理查德·E·迈耶著,牛勇,邱香译.多媒体学习[M].商务印出版社,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形象思维直观图形
简单直观≠正确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分图形
创意也爱“形象”——形象思维法
找图形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