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晴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为了达到课程改革要求,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应当寻求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构完整的知识网络,让学生领悟探索生物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解决生物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以“生物的变异”这章复习课为例,着重阐述了概念图教学方法及教学意义。
概念图定义及理论基础
概念图的定义 概念图是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康乃尔大学的诺瓦克、古温等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的。诺瓦克和古温认为,概念图是以科学命题的形式显示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的工具,是将概念及概念之间的联系形象化、结构化、系统化和图示化,是一种语义网络的可视化表示方式。概念图的4个图表特征为: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层级结构。
概念图的构建过程 由于学生的年龄层次、认知水平及教学内容的不同,概念图的构建过程也是有区别的,但总体来说,构建概念图时,教师应当先向学生简单介绍概念图基本的概念、制作规则,再指导学生进行一定的练习,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完善、提高建构技能。概念图的制作步骤总结如图一。
概念图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复习课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健全已有的知识结构,还可以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复习课是指依据记忆规律,通过适当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已经建构的生物学知识框架进行巩固、深化、发展能力的课型。复习课的教学环节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依据教学目标——自主梳理与构建网络——疑难点拨与典题辨析——达标训练与提升能力——总结反思与巩固提高。其中,知识的自主梳理、框架的构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知识梳理的是否清晰、框架构建的是否有效,都会直接影响到以后几个环节的学习。与传统复习课中知识梳理方法相比较,概念图更适合作为学生复习的工具,可将零散的概念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通过类比、归纳、整理,呈现出更为具体、系统的知识结构。下面以“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这一章的复习课为例谈谈概念图的构建过程。
教学思路 根据复习课的特点及模型构建的一般流程,设计了如图二的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 一是构建概念图前准备。东汉哲学家王充说过:“足不强则迹不远,锋不铦则割不深。”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难以获得工作、学习上的最大效益。概念图的构建亦如此,要想让学生构建一幅比较完整的概念图,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做一些准备工作。首先是构建理论上的准备,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如下定义、举例等向学生简单介绍概念图及其建构的步骤。其次是知识的准备,教师引导学生列举变异这一章中的重要概念,如变异、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进化的原材料、遗传病、育种等,并帮助学生理清概念间的内在联系,找出概念间的层级关系,如变异属于核心概念(一级概念),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属二级概念,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属三级概念。最后,教师把这些概念书写在黑板上,一级概念写在最上端,二级概念在中间,三级概念写在最下端。当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建构横向分支的概念图。
二是概念图构建过程。具体做法是,将学生按照座位分成4组,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构建概念图。学生在构建好之后,选出一个代表展示本组的构建成果。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达成共识。各组构建的模型经过讨论、修改后汇总如图三。
概念图教学中的问题思考
概念图应不断的修改和完善 唯物辩证主义的发展观中提到:“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那么,作为对客体研究而建构出的概念图并非一成不变的,它只是一种阶段性的认识成果。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此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已建构的概念图进行补充、完善,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品质和创造思维技能。
充分发挥概念图的评价功能 教师通过学生构建的概念图,可很好地把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诊断出学生的问题,从而不断改善教学方式、策略,这是形成性评价的好方式。另外,概念图也可作为学生自我评价的工具。概念图的评价功能如何充分发挥,作为认知结构的一种镜像,概念图中概念的连接和位置的改变都可以反映出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学生在建构概念图时遇到困难,就会认识到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概念图的连接缺乏创造性、灵活性,就说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不深刻,这样就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查漏补缺。笔者对学生所构建的概念图,多采用定性评价的方式,如果能采取量化评价方式,概念图教学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继续研究。
概念图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补充和发展,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因为教师既是施教者,又是受教者。教师指导学生绘制概念图的过程,就是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相互合作、自主学习的过程,既是实践变革和理论觉醒的过程,也是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结合的过程。只有新课程理论与概念图技术的不断结合,才能打造出更适合本土的概念图教学技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