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姬”“相城伯姬”考略

2014-05-08 09:13姬兴华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长女庄公注疏

姬兴华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伯姬”“相城伯姬”考略

姬兴华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伯姬”“相城伯姬”有其特定的涵义和内涵。《春秋》作为鲁国编年史,冠以国名的伯姬共计记载了四位,即“纪伯姬”“杞伯姬”“郯伯姬”“宋伯姬”。相城,是安徽省辖淮北市的别称。周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子瑕或子固曾迁都于相城,并在此迎娶了鲁国国君宣公姬倭的长女——伯姬。宋共公去世后,此鲁女伯姬随夫谥曰“共姬”或“恭姬”。此后,鲁女伯姬在相城寡居三十多年,后因火灾去世,长眠于相城西王姬山南麓。相城人尊称鲁女伯姬为“相城伯姬”。

伯姬;相城;考略

“伯姬”有特定的涵义,非望字生义之内涵。“姬”,姓也,中华名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伯”,“序”也,“老大”也;“伯姬”,即“姬”姓之“长女”。“相城伯姬”也有特定的内涵,即宋共公子瑕或子固在相城迎娶的鲁国国君的长女,即相城相山西王姬山南麓“共姬墓”或“恭姬墓”“周宋伯姬墓”所葬之“伯姬”或“共姬”或“恭姬”。

一、《春秋》关于“伯姬”的记载

《春秋》是圣人孔子根据鲁国史官的记载所编篡的一部鲁国编年史。这部编年史,上起鲁隐公(姬息或姬息姑)元年(公元前722年),下止鲁哀公(姬将)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计二百四十二年的鲁国编年史。这二百四十二年的鲁国编年,可以说是元圣周公姬旦二百四十二年的宗谱编年史。因为,这部编年史记载了以姬姓九世十二公为主的内政外交等方面的事宜,既是鲁国二百四十二年的国史,也是以元圣周公姬旦世系为主的姬姓宗谱史。站在这一角度,可以说《春秋》是姬姓最早的家谱,因为它毕竟记载了姬姓九世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的演绎和传承。[1]

姬姓九世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的演绎和传承,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姬姓九世二百四十二年的演绎和传承

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男子有姓有氏有名,而女子有姓有氏往往无名,宗族世系谱牒则更甚,只续男不续女。尽管如此,《春秋》毕竟还记载了不少女子。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记载了嫁于诸侯国国君的鲁国国君的女儿,尤其是其长女。

鲁女,尤其是长女,嫁于诸侯国国君侯后,被冠以国名,称之为“纪伯姬”或“宋伯姬”等。《春秋》记载且冠以国名的伯姬,共计有四位,即“纪伯姬”“杞伯姬”“郯伯姬”“宋伯姬”(相城伯姬)。除“郯伯姬”不是鲁女、不是鲁国国君的长女,其他三位皆是鲁国国君的长女。

关于“郯伯姬”的信息,《春秋》仅记载了一条,“三传”也各仅存一条相似的呼应。《春秋·宣公十六年》:“秋,郯伯姬来归。”《春秋左传·宣公十六年》:“秋,郯伯姬来,出也。”《春秋公羊传·宣公十六年》:“秋,郯伯姬来归。”《春秋谷梁传·宣公十六年》:“秋,郯伯姬来归。”“三传”的注疏,《春秋左传正义》、《春秋谷梁传注疏》,涉及“郯伯姬”的信息,与上述没有出入,只有《春秋公羊传注疏》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春秋左传正义·宣公十六年》:“秋,郯伯姬来归。”《春秋谷梁传注疏·宣公十六年》:“秋,郯伯姬来归。为夫家所遣。”《春秋公羊传注疏·宣公十六年》:“秋,郯伯姬来归。嫁不书者,为媵也。来归书者,后为嫡也。”“《春秋》上下,鲁女嫁为诸侯夫人者,无不书之,即‘叔姬归于纪’,‘伯姬归于宋’之属是也。今此不书,故知为媵。然则彼后为嫡,初去则书,此亦后得为嫡,而初嫁不书者,盖以不贤故也。正以其嫡不书,则知伯姬非侄娣也。左媵右媵皆尊于嫡侄娣,故后得为嫡耳。”可见,“郯伯姬”不是鲁女,作为左媵或右媵,可能是晋国或郑国或卫国的姬姓之女。

1.“纪伯姬”

这是《春秋》所记载的第一个嫁于诸侯国国君的鲁国国君的长女,“三传”及其“正义”“注疏”有比较一致的记载和阐释,至于是哪位鲁国国君的长女,则都没有涉及,也许不需要说明。

《春秋·隐公二年》:“九月,纪裂繻来逆女。冬,十月,伯姬归于纪。”[1]《春秋·庄公四年》:“三月,纪伯姬卒。六月乙丑,齐侯葬纪伯姬。”《春秋左传·隐公二年》:“九月,纪裂繻来逆女,卿为君逆也。”《春秋左传·庄公四年》:“纪侯不能下齐,以与纪季,违齐难也。”《春秋公羊传·隐公二年》:“纪履緰者何?纪大夫也。伯姬者何?内女也。其言归何?妇人谓嫁曰归。”《春秋公羊传·庄公四年》:“纪侯大去其国。大去者何?灭也。孰灭之?齐灭之。外夫人不书葬,此何以书?隐之也。何隐尔?其国亡矣,徒葬于齐尔。”《春秋谷梁传·隐公二年》:“礼,妇人谓嫁曰归,反曰来归,从人者也。吾伯姬归于纪,故志之也。”《春秋谷梁传·庄公四年》:“吾女也,失国,故隐而葬之。”《春秋左传正义·隐公二年》:“伯姬,鲁女,裂繻所逆者。”《春秋左传正义·庄公四年》:“隐二年裂繻所逆者。内女唯诸侯夫人卒葬皆书,恩成於敌体。纪季入酅,为齐附庸,而纪侯大去其国,齐侯加礼初附,以崇厚义,故摄伯姬之丧,而以纪国夫人礼葬之。”《春秋公羊传·隐公二年》:“纪履緰者何?纪大夫也。伯姬者何?内女也。”《春秋公羊传注疏·庄公四年》:“礼,……诸侯唯女之为诸侯夫人者,恩得申,故卒之。……徒者,无臣子辞也。国灭无臣子,徒为齐侯所葬,故痛而书之,……”《春秋谷梁传注疏·隐公二年》:“履緰以名系国,著其奉国重命,来为君逆……伯姬,鲁女。”《春秋谷梁传注疏·庄公四年》:“隐公二年履緰所逆者。内女卒例日,伯姬失国,略之,故月也。”鉴于上述所引史料可知,此鲁女于隐公二年即公元前721年嫁于纪国国君,庄公四年即公元前669年去世,因纪侯失国,齐侯以国君夫人礼安葬了她。

纪伯姬是隐公的长女,还是惠公的长女,《春秋》以及“三传”“正义”“注疏”都没有给出标准答案,倒是“基维百科”罗列的十分明确。“鲁隐公”(基维百科)条“弟妹”(弟弟妹妹)科目,将“鲁桓公允、施父、纪伯姬、纪叔姬”列为隐公姬息姑的“弟妹”。如果是隐公的女儿或长女,《春秋》以及“三传”“正义”“注疏”肯定有更多的记载和注解,以成全其“隐”,没有记载和注解,反而证明上文所述说的“不需要说明”。也正是站在这一角度,可以判定“纪伯姬”不是隐公的女儿,而是惠公姬弗湟的女儿或长女。

纪伯姬去世后安葬在哪儿?最近的考古发现,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墓,可能是纪伯姬的衣冠冢。(《齐鲁晚报》2012年4月23日)

2.“杞伯姬”

这是《春秋》所记载的第二个嫁于诸侯国国君的鲁国国君的长女,“三传”及其“正义”“注疏”有比较多且比较一致的记载和阐释。

《春秋·庄公二十五年》:“六月辛未,……伯姬归于杞。”[1]《春秋·庄公二十七年》:“春,公会杞伯姬于洮。冬,杞伯姬来。”《春秋·僖公五年》:“春,……杞伯姬来朝其子。”[1]《春秋·僖公二十八年》:“秋,杞伯姬来。”《春秋·僖公三十一年》:“冬,杞伯姬来求妇。”《春秋左传·庄公二十七年》:“春,公会杞伯姬于洮,非事也。冬,杞伯姬来,归宁也。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春秋公羊传·庄公二十七年》:“其言来何?直来曰来,大归曰来归。”《春秋公羊传·僖公五年》:“其言来朝其子何?内辞也,与其子俱来朝也。”《春秋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其言来求妇何?兄弟辞也。其称妇何?有姑之辞也。”《春秋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其不言逆者何?逆之者微,无足道焉尔。”《春秋左传正义·庄公二十五年》:“不书逆女,逆者微。”《春秋左传正义·庄公二十七年》:“伯姬,庄公女。上二十五年始归于杞,庄公无母,而此来宁,知是庄公女也。”《春秋左传正义·僖公五年》:“伯姬来宁,宁成风也。朝其子者,时子年在十岁左右,因有诸侯,子得行朝义,而卒不成朝礼,故系於母而曰‘朝其子’。‘朝其子’,犹言其子朝。伯姬未必是成风所生,但哀姜既死,成风得为夫人,纵非其母,亦得归宁也。”《春秋左传正义·僖公二十八年》:“庄公女。归宁曰来。”《春秋左传正义·僖公三十一年》:“自为其子成昏。”《春秋谷梁传注疏·僖公二十八年》:“庄公女来归宁。”《春秋谷梁传·僖公三十一年》:“妇人既嫁不逾竟,杞伯姬来求妇,非正也。”[2]

鉴于上述记载,杞伯姬与庄公姬同、僖公姬申的来往比较多,从中也可以感受到其父女、姊妹之间的感情还是比较深厚的。上述史料说明,杞伯姬是鲁庄公姬同的女儿或长女,是鲁僖公姬申的姊妹,以至于为其子向僖公姬申求妇,以期亲上加亲,巩固其子在杞国的地位。《春秋》以及“三传”“正义”“注疏”认为杞伯姬“非礼”“非正”,没有记载她的去世和安葬,后人就不好妄断了。

3.“宋伯姬”(相城伯姬)

这是《春秋》所记载的第三个嫁于诸侯国国君的鲁国国君的长女,也是唯一有“谥”的鲁国国君的长女,“三传”及其“正义”“注疏”虽然对她褒贬不一,但宋伯姬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还是留下了极好的名声,是个美誉度极高的女子。《春秋·成公八年》:“春,……宋公使华元来聘。夏,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卫人来媵。”《春秋·成公九年》:“二月,伯姬归于宋。夏,季孙行父如宋致女。晋人来媵。”《春秋·成公十年》:“齐人来媵。”就其出嫁前后而言,所记载的这几条信息,足以说明《春秋》比较青睐“宋伯姬”。

宋伯姬比较长寿,鲁成公九年(公元前582年)二月嫁于宋国国君子瑕或子固,鲁襄公三十年(公元前543年)五月去世,其寿数接近六十岁或六十岁左右。

宋伯姬去世后,葬在安徽省淮北市相山王姬山南麓。宋伯姬去世后,随夫谥,曰“共姬”或“恭姬”。今存“共姬墓”或“恭姬墓”或“周宋伯姬墓”,即是“城西伯姬冢”。

宋伯姬嫁至宋国的别都相城,长期生活于相城,去世后又长眠于相城,与相城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习惯地称此伯姬为“相城伯姬”。

二、“相城伯姬”有关事宜考略

1.相城伯姬世系考

先秦至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期间,宗族谱牒只续男不续女。所以,考证相城伯姬世系,只能从周公姬旦后世宗族谱牒中去详查而进行判断。

表2 元圣周公姬旦至鲁成公姬黑肱世系具体情况

相城伯姬是鲁宣公之女、鲁成公的姊妹,从表2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相城伯姬是元圣周公姬旦十四世孙。

2.相城伯姬父母考

《春秋左传正义·成公元年》:“成公名黑肱,宣公子。”“《鲁世家》云:‘成公名黑肱,宣公之子,穆姜所生,以定王十七年即位。’”《春秋左传正义·成公八年》:“宋华元来聘,聘共姬也。穆姜之女,成公姊妹,为宋共公夫人。”“明年季文子如宋致女,还称宋上之乐,穆姜出拜谢之,知是穆姜所生之女也。”《春秋左传正义·成公九年》:“穆姜,伯姬母。”《春秋左传正义·襄公九年》:“五月,辛酉,夫人姜氏薨。成公母。秋,八月,癸未葬我小君穆姜。”《春秋公羊传注疏·襄公九年》:“五月,辛酉,夫人姜氏薨。秋,八月,癸未,葬我小君缪姜。”《春秋谷梁传注疏·襄公九年》:“五月,辛酉,夫人姜氏薨。成公母。秋,八月,癸未,葬我小君穆姜。”

“成公名黑肱,宣公子。”[1]635“宣公名倭,一名接,又作委,文公子,母敬赢。”[1]531“宋华元来聘,聘共姬也。”[1]695“共姬”,“穆姜之女,成公姊妹,为宋共公夫人。”[1]695《春秋·襄公九年》:“五月辛酉,夫人姜氏薨。秋八月癸未,葬我小君穆姜。”“姜氏”,“成公母。”[1]847“姬黑肱,即鲁成公,鲁宣公子,春秋时鲁国国君。”[3]170

鉴于上述史料可知,“宋伯姬”(相城伯姬)的父亲是春秋时鲁国国君鲁宣公姬倭,母亲是齐女穆姜。

3.相城伯姬兄弟姊妹考

“姬倭,文公庶子。公元前608年癸丑即位,是为宣公,在位18年薨,生子三:黑肱、偃、归生。”[3]14宣公,“生子三:黑肱、偃、归生。”[2]10“春秋人物列表”(维基百科)将宋伯姬、郯伯姬、子叔姬(高固妻)(又称叔姬)三位女子列为鲁宣公姬倭的女儿,上文已经说明“郯伯姬”不是鲁女,不可能是鲁宣公姬倭的女儿。子叔姬(齐高固妻),也不大可能是宣公的女儿,如果是的话怎么这么早于相城伯姬出嫁呢?《春秋·宣公五年》:“秋,九月,齐高固来逆叔姬。”这个叔姬极有可能是文公姬兴的女儿。这样看来,相城伯姬有三个兄弟:姬黑肱(鲁成公)、姬偃、姬归生,而没有姊妹(如果有的话,说不定就一起随嫁到宋国了)。[4]

4.相城伯姬生卒年月考:公元前601年前后—公元前543年5月

有的文章讲,相城伯姬七十多岁;还有的文章上讲六十多岁。总之是说法不一,比较乱。以作者的见解,相城伯姬的寿数顶多是六十岁,或接近六十岁。

《春秋·襄公三十年》:“五月甲午,宋灾。宋伯姬卒。”鲁襄公三十年,即公元前543年,即是说相城伯姬于公元前543年5月去世。[5]

《春秋·宣公元年》:“公子遂如齐逆女。”公子姬遂去齐国,为鲁宣公姬倭迎娶齐女穆姜。宣公元年,即公元前608年。

公元前608年至公元前543年,只有六十六年的时间间隔,相城伯姬的寿数就限定在这个时间段内,七十多岁是不可能的,六十多岁是有可能的。[6]

相城伯姬是一个个性极强的女子,东挑西拣,到了接近二十岁的时候,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婆家,是极有可能的。此时,宋国都成睢阳水患,宋国国君子瑕或子固迁都相城,派卿大夫去鲁国提亲,鲁成公九年(公元前582年)二月宋国国君子瑕在相城迎娶了伯姬。[7]伯姬此时接近或已满二十周岁。据此推断,相城伯姬可能出生在鲁宣公八年(公元前601年)前后。

鲁宣公八年(公元前601年)至鲁襄公三十年(公元前543年),是五十九年的时间间隔,相城伯姬的寿数满打满算是五十九岁。

5.相城伯姬子女考

《春秋·成公九年》:“二月伯姬归于宋。”《春秋·成公十五年》:“夏六月,宋公固卒。秋八月庚辰,葬宋共公。”成公九年二月,即公元前582年2月,成公十五年六月,即公元前576年6月,满打满算其婚后生活仅有6年零4个月的时间。可见,相城伯姬的婚姻是不幸的、艰辛的。值得庆幸的是,在“媵”等的陪伴下,安安静静地在相城黄堂度过了后半生,给相城人留下了永恒的思念和景仰。

“春秋人物列表”(维基百科)讲,相城伯姬“嫁宋共公为夫人,生子宋平公。”还有文章讲,宋平公子成是相城伯姬的儿子,如果说是亲生的,则不大可能,顶多只能算是养子。《春秋·成公十五年》:“癸丑,公会晋侯、卫侯、郑伯、曹伯、宋世子成、齐国佐、邾人,同盟于戚。”“宋世子成”,即宋国太子子成。如果说“子成”是相城伯姬的亲生儿子,此时也只有三至五岁,这样尚需他人照顾的婴幼儿又如何参加诸侯的同盟大会呢?显然不是。是其养子倒有可能。因为国君夫人的儿子才有得到世子的有利条件,很难说宋公子瑕或子固其他的妾所生的儿子为了取得世子之位过继给了相城伯姬。再加上,子成较为平稳地继承了君位,多次到别都相城看望这位形式上的母亲,也可以说明这一点。[8]

相城伯姬收养过一个女儿,即“弃”,后为宋平公子成夫人,还生了宋元公子佐。“初,宋芮司徒生女子,赤而毛,弃诸堤下。共姬之妾取以入,名之曰弃。长而美。平公入夕,共姬与之食,公见弃而视之,尤。姬纳诸御,嬖,生佐。”[1]1058

鉴于以上所述可知,相城伯姬有养子养女各一人,养子即宋平公子成,养女即宋芮司徒所生之女“弃”。

[1] 春秋左传集解[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2] 姬传东.元圣周公[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8.

[3] 姬传东.姬姓史话[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4] 春秋[M/OL].(2012-01-12][2013-02-15].正德书院,www.weknowsit.com.

[5] 春秋公羊传[M/OL].(2012-07-01)[2013-02-19].国学网,www.guoxue.com.

[6] 春秋谷梁传[M/OL].(2012-08-01)[2013-01-19].国学网,www.guoxue.com

[7] 杜预,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M/OL].(2010-10-03)[2013-03-15.]gj.zdic.net/archi...php?aid-2459.html.

[8] 何休,等.春秋公羊传注疏[M/OL].(2010-08-31) [2013-03-21].www.zwbk.org/My LemmaSh... aspx?lid=75668.

责任编辑:张彩云

G256

A

1671-8275(2014)01-0027-04

2013-11-28

姬兴华(1963-),男,安徽濉溪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教育育史。

猜你喜欢
长女庄公注疏
片汤
秘诀胜齐国
从姚木兰形象看林语堂的女性想象
《尔雅注疏》点校零识
清代浦镗《周易注疏正字》“卢本”发覆
郑庄公形象讨论
英国《每日邮报》家中长女最易成功
掘地见母
《论语》注疏之西方传承:从理雅各到森舸斓
朱鼎煦与顾校《仪礼注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