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智,李 维,廖 强,侯 鹏,吴 华,张晓东
(西部钛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201)
TC10钛合金的名义化学成分为 T i-6Al-6V-2Sn-0.5Cu-0.5Fe,是在 T i-6Al-4V 基 础上发展的一种高强度α+β型钛合金,一般在退火态下使用。该合金在海水及原油中的硫化物、氨、氯等介质中具有优异的耐蚀性和良好的综合性能,在潮湿环境和海水介质中工作,其抗腐蚀能力高于1Cr18Ni9Ti,特别是对点蚀、酸蚀、应力腐蚀的抵抗力特别强。与TC4合金相比,TC10钛合金的综合性能好,因此TC10钛合金棒材更适用于对强度、塑性、冲击韧性有更高要求的海洋石油勘探与开发领域,其市场应用前景广阔。由于TC10钛合金的锻造工艺对改善其组织以及提高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1],因此,本文研究了不同锻造工艺对TC10钛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为TC10钛合金锻造工艺的优化提供了有力依据。
试验用材料采用西部钛业公司生产的Φ480 mm×L的TC10钛合金铸锭,经两次真空自耗电弧炉熔炼,其化学成分符合技术要求。表1为TC10铸锭的合金元素含量。
表1 TC10铸锭的的合金元素含量(质量分数) %
铸锭经天然气炉加热,1 100℃开坯锻造,锻后规格为□250,之后锯切下料。由于钛合金的锻造温度相对较窄,为了便于锻造工艺的制定,测得试验用材料相变点为950℃~960℃;为了得到具有较好组织与性能的钛合金棒材,特制定了两种工艺路线。工艺A如下:经β区一火次镦拔(锻比为4.8),α+β区两火次镦拔(锻比为4.8),一火次成形锻造(变形量为35%),成品规格为Φ93,锻后经固溶时效处理。工艺B仅比工艺A在β区多一火次镦拔,其余参照工艺A。
镦拔及成形锻造使用360 k W电炉加热,锻造设备为2 500 t快锻机,最后一火次成型采用SX-16精锻机。室温拉伸试验按照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的标准在Instron 1185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金相分析在OLYMPUS PMG3光学显微镜上进行。
图1为两种工艺执行前的原始坯料金相组织(铸锭经高温开坯后)。由图1可见,坯料表现为魏氏组织,且组织比较粗大,有连续的三叉晶界,晶内组织平直,呈集束状,取向基本一致,只有少数晶界部位形成了不同位向的亚晶粒。
图2为经过β区不同锻造工艺后的金相组织,铸锭经在相变点以上150℃左右高温开坯后,经过相变点之上镦拔后组织细化,且无明显连续晶界。但图2(a)组织表现为针状魏氏组织,呈集束状的α片层组织,方向一致;图2(b)组织中α呈比较细小的条状形态,且基本每个α条的取向不同,晶界已被破碎且较模糊。这是由于图2(b)中组织经过多火次变形,魏氏组织破碎较充分,形成α条状组织且方向性较杂乱。
图1 原始坯料金相组织
图2 经β区不同工艺锻造后的金相组织
图3为经过相变点之下两火次镦拔后坯料的金相组织。由图3可以看出晶界完全破碎,针状α相已全部分解成α相和β相,有一部分条状α相已经转化为等轴α相。图3(b)比图3(a)组织更细小、均匀,这是由于经β相区充分变形后,组织已较细小,容易变形,图3(a)中还存在有较粗大α条和α块,且粗大组织方向基本一致。
图3 经α+β区锻造后金相组织
图4为成形锻造后,经过固溶时效的金相组织。图4(a)组织为等轴组织和拉长的等轴组织,当变形程度不足时,晶内储存的变形能低,某些部位未达到新晶粒成核所需的激活能,再结晶不容易发生,球化程度小;而图4(b)为等轴组织,球化程度较高,组织均匀,比图4(a)组织细小。这是由于变形充分能使更多的滑移系的位错源启动,产生相应的滑移,也有利于片状α球化;另外变形程度越大,因受流动应力被切断的片状α数量越多,为再结晶提供更多的形核机会[2]。
对两种不同锻造工艺得到的成品棒材分别取弦向和纵向试样,表2为不同锻造工艺下TC10钛合金棒材的室温力学性能对比。
由表2可以看出,执行工艺B得到的棒材力学性能优于执行工艺A的,其中抗拉强度Rm高60 MPa左右,屈服强度Rp0.2高30 MPa左右,但延伸率A及断面收缩率Z相差不大。对比弦向和纵向数据发现,工艺A纵向强度比弦向要略高50 MPa左右,工艺B弦向和纵向数据相差不大。这是由于在室温下,合金的强度随着等轴组织的变化而变化,等轴组织含量高,合金的强度高,组织中等轴组织含量低,相对来说强度就降低一些,这种变化符合一般的强度变化规律。另外,合金的强度也和晶粒大小有一定关系,合金组织越粗大,强度越差,这也符合Hall-Patch关系,即晶粒长大时强度要下降[3]。因此,执行工艺B的棒材强度要略高一些,而且由于执行工艺B的棒材组织相对均匀,因此棒材弦向和纵向性能的差别也较小。
图4 成形锻造后经固溶时效的金相组织
表2 两种不同锻造工艺下TC10钛合金棒材的力学性能对比
(1)随着锻造温度由β区向α+β区的降低,TC10钛合金金相组织由魏氏组织转变为等轴组织。
(2)TC10钛合金β区镦拔次数增加,有利于原始粗大组织充分破碎,成形锻造时组织更易球化,且等轴α尺寸更小,组织更均匀。
(3)对比两种不同锻造工艺下TC10钛合金棒材的力学性能,工艺B比工艺A的强度高,塑性相当;工艺B的各向异性较小。
[1] 张喜燕,赵永庆,白晨光.钛合金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马英杰,刘建荣,雷家峰,等.热处理制度对钛合金片层组织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5,34(s1):19-22.
[3] 赖运金,钛合金片状组织演变机制与球化动力学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