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永存
【摘 要】一个政党要永葆先进性,离不开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和不竭源泉,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党在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的前提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立足国内外发展形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思想,是我党推动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重大创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清晰的认识,因此,研究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十六大 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之一,它回答了什么是发展,如何发展,为什么要发展等一系列根本问题,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深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根本要求作了重要阐述。他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将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十八大最大的亮点和最大的理论创新。一种理论要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它回答了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新课题。针对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重物轻人的倾向,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针对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不断扩大,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针对发展中、工作中存在的单一等片面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第二,它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体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比如,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等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涵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体系。第三,经由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这足以证明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正确理论。正是由于科学发展观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所以在党的十八大上被确定为指导思想。当前,必须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四个必须更加自觉”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2002年以来,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比较系统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系列问题,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和基本原则,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理论创新的一个重大成果。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从实际出发,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紧密结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突出重点与兼顾全面紧密结合,善于解决突出问题,善于加强制度建设,继续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了世界各国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这方面的理论创新主要有:确立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实现路径,明确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目标,科学阐述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深刻内涵,明确提出了党的执政能力的主要任务即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提高五大能力。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个基本原则。我国新时期面临的新任务新情况对党的先进性提出了新要求,这样在2005年1月胡锦涛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命题,强调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刻阐释,对党的先进性认识提升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层面。总之,我们党明确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个理论命题,不仅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史上是第一次,而且在世界政党建设史上也是第一次。这一重大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仍然较弱。据有关方面测算,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30%,明显低于发达国家60%-70%的水平。由于科技创新能力低,造成我国很多产业处于世界产业链的末端,仅仅获得微薄利润。因此,胡锦涛同志于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和国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所做出的正确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撑。这就需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结构布局,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健全科技人才的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从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由之路。endprint
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城乡发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农村的发展相对滞后于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就在农村。因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措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强求一律、盲目攀比和急于求成,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保护和支持力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讲求实效,切实解决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真正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民心工程。
六、走和平发展道路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外就有人开始研究所谓“中国崛起”的历史轨迹,他们大都把历史上一些大国争霸的兴衰规律作为依据,以西方的国际关系理论推导中国的发展进程。2003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明确提出中国要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四个月以后,在博鳌亚洲论坛2004年年会开幕式上,胡锦涛再次向世界宣示: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强调这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精髓就是中国不称霸、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这条道路的提出,不仅有力驳斥了“中国威胁论”等论调,而且改善了我国的国际舆论环境。当前,我国要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总之,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既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又是指导我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指导方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十六大以来的党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是当代中国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是我们党最新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以十六大以来党理论的创新成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