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调查研究

2014-05-05 08:19
船舶职业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顶岗双师试卷

常 亮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兴城125105)

高职“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调查研究

常 亮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兴城125105)

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谈和会面约谈等方式,从企事业单位领导、高职院校教师、顶岗实习学生及其他社会人士四个方面,就高职“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成效,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获得了极高的社会认同度,而如何融合企业生产与高职教学之间的关系,成为目前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内涵建设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校企结合

0 引言

当今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求贤若渴,我国高职院校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已不能满足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 [2006]16号)文件精神和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1年的要求,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积极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思路,提出了高职“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学校学习2年,在工作岗位实习1年。从2007年起连续7年对全国各大船舶行业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顶岗实习学生、学生家长进行市场调查,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对“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成效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得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促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提高高职教学质量。

1 调查情况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来自企事业单位领导、高职院校教师、顶岗实习学生、其他社会各界人士四个方面,共计280人。其中用人单位领导89人,主要来自大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等几十家单位;毕业生96人,主要来在各个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教师55人,主要来自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等几所船舶行业的高职院校;随机抽查40人,来自社会各个行业。

1.2 调查方法

1.2.1 试卷调查

调查主要采用试卷调查方法,试卷问题主要以选择题为主,试卷共发出280卷,收回试卷267份,收回率是95.4%。高职院校教师发出试卷55份,收回试卷51份,收回率是93%;企业用人单位发出试卷89份,收回试卷84份,收回率是94%;顶岗实习学生发出试卷96份,收回试卷96份,收回率100%;其他社会各界人士发出试卷40份,收回率90%。

1.2.2 访谈调查

访谈调查分为会面约谈和电话访谈两种,主要方式是会面约谈。社会各界人士以电话访谈为主,其余都以会面约谈为主。

2 调查分析

2.1 社会认同度

“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充分体现了高职院校的特点,着重专业实践,能够把学校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无缝连接到企业实践中去,并从实践中练就高超专业技能,再促进理论知识的升华,达到理论促进实践、实践升华理论,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而且还可以使顶岗实习学生对从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增强他们的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课程设置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迅速发展,市场深化改革,各行各业都急需大量的有一定知识储备的高技能人才,由于中国近些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这就意味着不久的将来劳动力将严重不足,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将是未来企业发展的主力军,因为他们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专业素养。调查显示,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要做到与企业无缝链接,就必须体现课程设置的“活”的特色。采用高职“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校内学习2年,在企业实习1年),能够压缩大学生在校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增加深入企业一线动手实践的学习时间,并针对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适时地变化课程设置,针对某个行业增加和删减专业课程,最重要一点要做到科学合理,提高学习效率。这就要求学校的相关部门及一线教师与所在专业领域对应的社会岗位要保持紧密联系,随时掌握行业最新知识和岗位需求,并结合本身的教学过程,进行课程的全面调节,进而保证专业教学质量能够与企业要求相对应而不脱节,以突出该模式的鲜明特色。

2.3 学生顶岗实习管理

学生顶岗实习是在企业完成的,但由于学生在企业实习这段时间还是属于学校教学环节的一部分,经调查发现相当大的一部分企业单位认为顶岗实习学生还没有从学校毕业,并不属于单位正式员工,所以理应由学校统一进行管理。而学校方面认为顶岗实习学生不在学校,由学校统一管理并不是很方便。因此,学校与企业必须共同制订管理方法、明确双方的管理责任,从而保证顶岗实习效果。

2.4 学生顶岗实习劳动报酬

实施高职“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是否应该获得劳动报酬。调查结果显示,96.0%的教师、94.6%的家长、100%的学生、70.3%的企业认为实习期间应该获得劳动报酬。学生通过岗位实习,为企业创造利润和价值,因此得到必要的报酬作为实习补贴是符合劳动法的。但劳动报酬的标准怎样制订,在企业与实习学生之间的分歧较大,98.5%的企业认为按见习生标准进行实习补助,只有1.5%的企业认为实习生与企业员工同工同酬,而100%的实习学生认为自己和在职员工付出一样多,理应同工同酬,所以实习期间的报酬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薪酬制度,以保证实习学生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这也有利于调动实习生劳动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3 意见与建议

3.1 加大宣传力度

全国各高职院校通过多手段宣传,动员全社会关注高职“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尤其要加大对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力度,让企业明白该模式给企业未来发展所带来的益处,通过学校与相关实习单位联系确定双方的实习事宜,由企业根据顶岗实习学生的专业安排培训教师,培训要满足企业用人要求和学生真实职业专业技能训练的需求,找到企业对学生专业技能要求的契合点,才能保证后续的实习工作有效地进行,并逐步扩大高职“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影响力。

3.2 专业课程改革

实施高职“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时,需要对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整改。在教学方法上要增加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建立工作岗位需要的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的模块,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实现校内教学“理论—实践”与校外顶岗实习的要求有机结合。即把学校学习的理论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直接与顶岗工作岗位“无缝对接”,为顶岗实习做好准备,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高职 “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流程图

3.3 顶岗实习管理

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的组织保障体系。为保障顶岗实习工作安全有效的进行,学校需成立顶岗实习管理小组,负责与顶岗实习相关的工作,全面负责联系校企合作落实情况及顶岗实习工作管理情况,并明确校企双方职责。

3.3.1 校方职责

学校负责定期派教师到实习单位对顶岗实习工作指导、检查等,并在学生实习前为所有顶岗实习的学生购买意外伤害险。无论是学校负责联系还是学生自主联系的实习单位,都由学校统一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并且每一名实习学生要与学校签订一份实习协议,确保实习有序、稳定进行。

3.3.2 企业职责

企业委派专业对口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正规培训,再派一名负责人专门负责管理学生的纪律、出勤和日常生活,校企保持紧密沟通,及时准确客观地回馈学生顶岗实习的真实情况。实习期结束后,单位应对学生给出书面评定,填写学生实习评定表和考核表,作为评定学生实习成绩的主要依据。

3.3.3 指导教师职责

学校委派指导教师,与企业共同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指导,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共同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学院安排校内指导教师到相应的企业巡回访问和实习指导,即所谓“边顶岗边指导”。企业指导教师要做好实习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及职业能力考核等工作。

3.3.4 实习成绩考核

实习单位根据实习学生的出勤率、实习态度、劳动纪律、安全纪律、实习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笔记、汇报信及顶岗实习总结材料等进行综合评定,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即实习单位综合评定和指导教师综合评定,成绩各占50%,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等。

3.4 “双师”队伍建设

引导教师进行自主培训,激发其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内在愿望。鼓励教师在专业对口的条件下兼职和创业,学校要充分利用好教育资源、实训基地和社会影响力,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的创业机制,培养具有“双师”素质的优秀教师。定期让教师深入企业锻炼,为了适应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必须安排主讲专业课教师到生产一线进行专业实践培训。尤其是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应到企业定期挂职锻炼1~2年,其他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应积极参与企业合作研发、理论培训指导等多种形式实践以提高“双师”素质。有效的保障措施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制订一套合理的“双师”教师聘任制度,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工作待遇,形成能够充分体现“双师”教师完成岗位职责和创造突出价值的薪酬体系。

4 结束语

高职“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经过广泛的市场调查研究、充分的数据分析和专家访谈,该模式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让学生、学校、企业和家长终身受益,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资源共享,技术实现优势互补,切实提高育人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1]银奕淇,叶进宝,邹赛,等.基于市场准入的高职教育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3):47-51.

[2]赵庆梅,傅嘉.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调查报告[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4):29-30.

[3]方黛春.“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61-62.

[4]李勇,赵庆枫,宋东亮,等.高职院校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效果的调查研究[J].科技信息,2011(23):660+ 674.

[责任编辑:陆丽娜]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2+1" Post Practice Talent Training Mode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HANG Liang
(Bohai Shipbuilding Vocational College,Xingcheng 125105,China)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f"2+1" post practice talent training mode's effects is carried in the four aspects of enterprise and institution's leader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ers,post practice students and social people from various circles,by the way of questionnaire,telephone interview and meeting interview, etc.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 has gained extremely high social identity,and it is a significant subject facing by the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connotation promoting construction that how to resolve the contradiction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2+1"post practice;talent training mode;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G710

A

2095-5928(2014)05-30-04

2014-07-25

交通职业教育研究会船舶专业技术委员会立项课题(201315)

常亮 (1977-),男,辽宁辽阳人,讲师,学士,研究方向:电气工程。

猜你喜欢
顶岗双师试卷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