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虹 张军峰 彭 博
基于空港经济的中国城市经济转型研究
方 虹 张军峰 彭 博
航空港是社会高度发展的产物,已经成为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空港经济逐渐成为全球化时代的主流经济形态之一。在国家促进空港经济发展相关政策的引导下,中国正掀起一轮空港经济发展热潮。通过梳理空港经济的相关概念,比较国外空港经济的发展特点,总结国外空港经济模式的演进规律,提出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创新驱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发展外向型经济等路径推进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最后提出发展空港经济可以提升城市发展空间、扩展航空产业价值链、促进与世界大都市对接、加速信息化和绿色生态建设,进而成为带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空港经济;城市经济转型;增长极;产业转型升级
2012年,中国城市化水平首次超过50%,城市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伴随着这一标志性转变的还有中国城市空间的急剧转型、城市经济重构和城市体系结构变迁等。然而,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给中国城市带来的不仅仅是累累硕果,更有诸多严峻挑战,如城市破碎化、城市环境问题、城乡与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等等。面对这一系列问题,中国城市经济转型成为必然。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空港经济逐渐成为主流经济形态之一,对于城市经济转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下,中国国内各机场所在城市纷纷聚焦空港经济,积极建设空港经济区,希望通过发展空港经济,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国际机场理事会(ACI)数据显示,2012年世界客流量前10大机场客运比上年平均增长4%(见表1),新兴市场国家关键枢纽机场客运量增长对于世界航空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表1 2012年世界机场客流量前10名
在空港经济研究领域,诸如空港综合体、空港经济区、空港都市区等概念不断涌现,国内外学者对这些概念纷纷展开评价与讨论。
在国外,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航空专家Mckinley Con-way发表The Fly in Concept,对空港经济和空港综合体(airport complex)概念进行了阐述,认为空港经济区即以机场为核心,综合发展交通运输业、服务业、工业等多种产业,将对城市和大都市区规划以及产业区设计产生深远影响。[1]1993年剑桥系统研究所调查了包括日本、欧洲和北美等多个空港地区的周边产业,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层次性和时序性不同,分为空港区、邻空港区、空港交通走廊沿线可以到达地区及都市区内的其他区位等四类空间。[2]Kasarda认为全球化和航空业的发展将塑造新的城市形态,与航空业相关联的商务活动将延伸至机场周围20公里外,形成集物流、制造、商务、生活、休闲于一体的“空港都市区”。[3]他将“空港都市区”定义为:以机场为核心,由航空产业吸附相关商务活动、休闲娱乐活动等协同发展,从而集聚人气形成的城市新型态。Blonigen和Cristea(2012)认为商业航空发展对城市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4]Green(2007)提出了城市航空业发展带动了城市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5]
在国内,空港经济区是随着机场的集聚效应、扩散效应的加强,导致机场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随之改变,机场逐渐同周边的区域进行融合,从而逐渐演化成具有自我组织能力高度集中的经济区域。[6]吕斌(2007)认为空港都市区是由以机场为基础的机场城与空港相关产业集聚的周边区域共同组成的区域。[7]张蕾(2011)提出空港经济区是利用机场优势交通资源以及周边用地,受机场扩散效应影响而形成的以机场为中心的连片建成区域,而非机场周边自发形成的经济区,并对上海虹桥机场等长三角枢纽机场展开空港经济区范围界定的实证研究。[8]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和经济模式,空港经济具有临空指向性、高科技性、产业聚集性、方便、易达性等显著特征。在全球商业和供应链管理的巨大变革背景下,基于时间指向性竞争的驱使,空港经济对于城市经济增长的衍生效应(Tertiary effects)和永久效应(Perpetuity effects)愈发显得重要。衍生效应是指机场对一些产业具有吸引力,特别是具有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从而影响企业区位布局,带动当地经济增长。而永久效应是航空运输的发展和枢纽空港的建立将改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和城市整体经济结构。永久效应虽然是抽象的、难以衡量的,但它却是持久的,而且能够影响机场与当地经济发展。
总体而言,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的空港相关概念逐渐从模糊转向清晰,从20世纪60年代的“空港综合体”,到1993年剑桥系统研究所提出的空港地区四类开发空间,再发展到21世纪初的“航空都市区”,相关概念的空间范围和内部分区逐渐明晰,对现实更具实践指导意义。尽管如此,大部分概念覆盖的空间尺度较大,与航空城、空港都市区等空港经济高端形态相比,空港经济区这一概念相对务实,适合当前中国空港经济尚未发育成熟的现状。然而,鲜有学者从空港经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相关的理论见解。因此,笔者从基于空港经济的中国城市经济转型路径与对策研究角度入手,希望对中国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国际航空港拥有优越的空间区位和现代化的机场设施,各项功能齐全,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标志,对于拉动一个城市或者地区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一)国外先进空港经济区
1.美国孟菲斯机场空港经济区
孟菲斯机场是世界上最大的货运机场,被誉为世界货运最繁忙的机场。孟菲斯是全球第一个明确按照北卡罗莱纳州大学John D Kasarda教授的“空港都市区”理念发展的机场,并采取典型的圈层发展模式。在孟菲斯机场,联邦快递(FedEx)、美国联合包裹公司(UPS)等大公司拥有庞大的快递配送网络,在美国境内任何两个居民点和城市之间可以做到24小时内送货上门。孟菲斯机场附近集结一批相关的商务机构,使之发展成为世界货运效率最高、服务设施最齐全、航空物流规模最大的航空港。
孟菲斯也是联邦快递公司总部所在地,拥有世界最大的邮件处理中心,其他世界知名的航空物流企业如DHL、KLM、Cathay Pacific等都在机场设有航空物流机构。孟菲斯国际机场因其快递业务的发展吸引新兴产业在其周围聚集,主要发展以生物医药和信息通讯等为主的高科技产业、以汽车零部件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同时eBay、亚马逊等大批网络零售商在孟菲斯国际机场附近设立有订购运营中心。
2.荷兰史基浦机场空港经济区
荷兰的史基浦机场被定位为欧洲的门户,乘客可通过史基浦机场转机到达欧洲各个地区。荷兰皇家航空和TNT快递的基地坐落于史基浦机场。史基浦机场是全世界范围内最早规划航空城的机场,以其零售业闻名全球。除了零售业,史基浦机场的房地产业也吸引了大量的商务酒店和企业入驻,如荷兰的老牌大企业飞利浦(Phillips)也将总部从南部的恩荷芬(Eindhoven)搬到荷兰史基浦机场附近。
史基浦空港经济区最大的特色是实施第一、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史基浦国际机场是现在世界上最好的空港物流园区,它不仅是航空运输枢纽,同时还是公路、铁路运输的枢纽。史基浦机场以及周边地区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物流运输中心和企业地区总部所在地,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集航空枢纽、物流中心、区域经济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的多元综合体,被誉为“欧洲商业界的神经中枢”。目前世界著名的YAMAHA、HONDAD、GE、INTEL、CANON、三菱汽车等都在该航空区建立了物流基地。
3.新加坡樟宜机场空港经济区
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198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加坡航空和货运等多家公司位于该机场附近,服务于世界上80多家航空公司,每周向世界60多个国家的180多个城市发送4300多个航班。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是亚洲航空运输主要枢纽,曾经多次获得过最佳国际机场以及亚洲最佳机场等荣誉。[9]
新加坡樟宜机场物流业发展迅速,其货物运输量以每年7%速度增长。近几年,新加坡樟宜机场航空货运量一直维持在180万吨以上。樟宜机场物流园区为货运各方提供24小时一站式服务。由于机场中转旅客量大、国际商务的发展等原因,以绿色、有氧运动、阳光和友谊为标志的高尔夫产业在新加坡樟宜机场附近迅速聚集,带动了旅游、房地产、酒店、服务等产业的发展。从1981年第一座航站楼投入使用以来,新加坡樟宜机场在过去的30年里已经获得的各种奖项达到365个,堪称全球之最。[10]
通过比较分析国外空港经济发展情况,可以看出空港经济区对一个城市和地区的影响巨大,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和国家的形象,而且还会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和GDP增长。这对中国空港经济发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二)空港经济发展模式
世界上大多数中小型机场以客运为主,且客运规模较小,仅有少量餐饮、购物服务和货物服务。这类空港尚未实质性启动空港经济。笔者通过分析世界领先空港经济区的产业组合和产业特色,总结典型空港经济发展模式,以此启示中国空港经济的发展方向(见表2)。
大型国际枢纽机场的功能可以辐射到物流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空港经济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据相关经验,一个发展10年的航空项目,能够给当地带来1∶80的效益产出比,1∶16的技术转移比,以及1∶12的就业带动比。
空港经济对当地城市生产总值的增长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表3是国内主要机场所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比其所在城市高出的平均值。[11]8个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平均值平均高出机场所在城市8%。由于机场所在区域一般都在各个城市的边缘地区,机场成为区域增长极其重要的一个因素,从数据可以看出,空港经济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表3 国内主要机场所在地高出其所在城市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值(5年)
空港经济成为后工业社会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动力,其促进城市经济转型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条路径:
(一)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市经济转型
产业结构优化对城市经济转型影响巨大。各国经济学家不断研究产业结构,发现第二产业的发展决定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成为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第三产业发展决定城市未来。20世纪中期,美国匹兹堡进行城市经济转型,政府采用各种政策举措,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传统重工业逐渐转向发展轻工业和服务型产业,发展高新技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积极培育第三产业,发挥非盈利部门在经济振兴中的作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匹兹堡实现从传统老工业城市到高科技、绿色产业基地的转型。空港发展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便捷的交通优势,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城市经济转型。
(二)创新驱动推动城市经济转型
从发达国家城市转型的规律以及中国城市转型的现实动向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经济转型必须进入全球生产网络,并且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通过不断创新攀向价值链的高端,促进产业组织服务化,空间要素集约化,从而使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强化,保持在全球经济体系、城市体系的核心竞争优势。国外很多城市在创新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新加坡政府以发展“全球化、创新化、多元化”经济为目标,围绕提升城市竞争力,以培育创新人才和激励创新活动为出发点,建立全方位的系统创新政策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据世界经济论坛《2011~2012世界竞争力报告》,新加坡位列2011年度全球竞争力排名第二位。而我国除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少数大城市之外,大部分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仍然未形成服务经济体系,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转型发展的创新动力不足。空港经济快速发展给城市经济转型带来了新的动力。空港经济区以其与全球各地之间便捷的航空网络吸引了高附加值、技术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在机场周围集中,从而促进了城市经济转型发展。
(三)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城市经济转型
城市空间结构是经济社会活动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各种非均质分布,是社会经济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反映。城市空间结构包括增量拓展和存量更新。21世纪初,上海实行以郊区功能重塑为主导的城乡一体化,加速了郊区物流服务功能、大规模集群生产基地和多式联运交通枢纽的形成。郊区新生产中心的崛起和生产条件的改善,意味着上海的城市空间结构逐渐具备向外部拓展的区位条件,土地的开发价值也随着集中用地需求增加而显著增长,城市开发和土地利用的空间由此被大大地扩展了,带动了上海经济快速发展。空港作为现代高速交通体系中的最重要的节点,促使技术、资本、贸易等各种资源聚集在航空港相邻地区。城市在快速发展,机场也在快速扩张。城市在向空港经济区拓展和延伸的同时,空港经济区也逐渐扩张到城市核心区,从而促进了城市其他区域和空港经济区互动发展,增强了机场区域和经济腹地的联系,优化了城市整体空间结构和功能。
(四)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城市经济转型
近年来,港口物流和航运业发展迅速,随着港口物流和城市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加快,现代港口逐渐正成为开展国际贸易和综合服务业的聚集场所。大连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港口,随着东北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国际往来的增加,大连市逐渐成为我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成为东北地区主要的对外贸易港口,2012年,大连市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41.1亿美元,带动了大连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进而促进了大连经济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大连市正朝着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方向建设,这将更加推动大连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互动发展。空港所在城市由于便利的交通条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窗口。空港经济的发展不仅使中心城市和周边的城市之间经济产生互动,还具有与更大范围区域经济产生互动的优势。这种发展趋势使得空港经济区成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平台,促进了城市经济转型发展。
在全球化背景下,城市之间的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当影响城市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为获得新的发展优势,城市需要打破原有的路径依赖。空港经济区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增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巩固并提升了城市地位,实现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空港经济在推动中国城市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表现以下特征和趋势:
(一)扩展航空产业价值链
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企业的基本价值链,更取决于产业价值链系统。一个企业的基本价值链应与位于上游的供应商价值链、位于下游的渠道价值链以及顾客价值链相连,才能构成一条完整的产业价值链(industrial value chain)。[12]空港经济发展带动了物流、保险、金融、商务、会展中介、信息咨询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相关产业链的上下游厂商的集聚,形成由大企业及其供应商组成的、多样化的产业集群。航空港由飞行区、客货运输服务区和机务维修区三部分组成,作为飞机安全起降的基地和空运旅客、货物的集散地,为实现产业价值链一体化发展,应与上游的供应商、物流企业紧密合作,建立一套完整的产品流通加工、配送、运输等体系;与下游的渠道价值链和顾客价值链紧密相连,以消费者的某种需求为核心,能够及时、准确与渠道分销商、代理商沟通,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又可以与金融机构合作,为上下游价值链主体提供金融、保险服务,消除其发展的后顾之忧。航空产业价值链的扩张,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重新配置,而且为产业链的创新提供了重要平台,实现价值增值,从而有效地提高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城市经济增长。
(二)提升城市发展空间
为机场配套的排水、电力、电信等市政设施以及道路交通设施将提高机场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将会极大地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成为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反过来,整个机场腹地和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城市经济外向性加大,也将增强空港的枢纽地位,从而使得空港所依托的都市在区域城市体系中的整体地位得到不断提高。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与扩散有利于营造城市创新环境。大型国际机场的建设将改善整个城市与外界各地的客货联系和交流,提高机场周边地区的外向度,由高外向度而衍生出来的经济上、文化上和功能上的多元化特征愈发明显。这些多元化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不断增长,对地区传统观念意识产生冲击,增强竞争意识和市场观念,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人们参与城市经济建设的热情,加快城市经济发展,这也为吸引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供了开放的地区氛围。
(三)加速信息化和绿色生态建设
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如美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都在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建立航空港管理信息系统,促进了世界航空运输业的蓬勃发展。在中国航空港信息系统建设中,可以借鉴发达国家民航管理的先进方法和经验,大力推进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并借助这些技术推动交通物流数字信息化平台建设。政府监管部门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对货物进行跟踪,而沿途航空港也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了解最新航运动态,从而保证航空运输安全,提升航空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智慧港口的建设。与此同时,航空港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环保、高效理念,要与周围生态环境相协调,优化航空港附近绿地结构,严格保护周边生态体系,严格控制开发建设边界,严禁开展与航空港功能定位不一致的开发活动。加强环境保护,严格监控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加强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建设,努力打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绿色生态的城市空间。
(四)促进与世界大都市对接
大型机场通常选址于距离中心城市有一定距离的郊区。基础设施、交通区位、航空运输和各种服务设施具有便利性,使得这些郊区能够吸引各种产业,并且带来大量人口涌入。同时,由于大规模开发建设,使得空港经济所在郊区逐渐成为区域开发中最活跃的地区和城市经济的增长极。空港经济发展推动了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市场、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技术交易市场等的快速发展,汇集了优秀的人力资源和充足的资本、信息及技术资源,不仅具有发展对外贸易的天然优势,还为实现与国外大都市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城市之间不仅可以进行外贸合作,而且可以进行金融、商务等的广泛交流,促进生产要素之间的相互流动,通过借鉴国外航空港带动城市发展的经验,推动我国城市经济转型发展。
[1]曹允春.临空经济——速度经济时代的增长空间[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41~42.
[2]Weisbrod G E,Reed J S,Neuwirh R M.Airport Area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C].PTRC International Transport Conference,Manchester England,1993.
[3]Kasarda J D.From Airport City to Aerotropolis[J].Airport World,2001,6(4).
[4]Bruce A.Blonigen,Anca D.Cristea.Airports and Urban Growth:Evidence from a Quasi-Natural Policy Experiment,[R].NBER Working Papers No.18278,2012.
[5]Green Richard.Airport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Real Estate Economics,2007,35(1).
[6]包世泰,李峙,王建芳,等.空港经济产业布局模式及规划引导研究——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例[J].人文地理,2008,23(5).
[7]吕斌,彭立维.我国空港都市区的形成条件与趋势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2).
[8]张蕾,陈雯,宋正娜.空港经济区范围界定——以长三角枢纽机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0).
[9]颜东绪.无锡空港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9.
[10]陶杰.新加坡樟宜机场成为全球获奖最多的机场[EB/OL].[2014-06-10].中国经济网,http://intl.ce.cn/specials/zxgjzh/201101/03/t20110113_22138619.shtml.
[11]吴海瑾.空港经济发展与南京城市转型[J].南京社会科学,2013,(1).
[12]Albarran A.Media Economies:Understanding Markets,Industries and Concepts[M].Ames,IA: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2000.
[责任编辑:陈展图]
F299.27
A
1673-8616(2014)06-0025-05
2014-06-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进出口商品中环境污染的测度、演化机理及规制研究》(71073007)
方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100191);张军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191);彭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