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爱社
摘 要:创新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不但是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江泽民同志也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创新思维;素质教育;语文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293-01
创新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不但是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江泽民同志也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我们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培养出一代具有高素质、高文化修养、高科技本领、高管理水准的创新人才,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鼓励创新精神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激发求知兴趣为前提的,作为教师,就应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角”。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思想,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例如,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为什么每次读完,我们都会被胡适的母亲所感动,总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从这篇课文含蓄深沉的描写中,细细咀嚼,深入体会,我们是可以获得解答的。这个导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目的单一,导向明确,富有启发性。
教学中不仅要激发求知兴趣,还要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柳斌同志说:“我们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智慧火花闪现,就要加以保护。”在学习《咏雪》这课中,文中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你还能比作什么?有个学生说雪化了,变成春天。这个孩子的回答不是明显的充满智慧吗?他的回答很有诗意。但是,根据标准答案,他是要得零分的。这说明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或唯一的标准答案捆住学生,按自己的思考给学生画地为牢,因为每个人思考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路,有时由于某种因素的触发,而突破了习惯性思维的羁绊,头脑中会闪现出创造的火花。
二、丰富想象,激发创新思维
想象力是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的活动,因此想象是创造力,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
1、通过作文教学培养想象力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幻想性、假想性”的命题作文,例如“21世纪的我”,“假如我是一位老师”等,帮助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开拓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通过课文结尾培养想象力
有些课文的结尾,戛然而止,余意未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想象的余地,例如《皇帝的新装》一文,当皇帝游行完,回到皇宫,感受到小孩子的话是真的,会怎么做?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不到十分钟,有的说皇帝感到莫大的耻辱,自尽;有的说,皇帝死爱面子,继续愚蠢下去。
3、通过指导观察培养想象力
培养观察力是发展想象力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获得有关的表象和情节的依据,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丰富画面的形象和情节,使画面活起来;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告诉他们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只有这样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得到训练,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培养。
三、善于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学必有疑,学贵有疑。我国明代大思想家李贽就曾经说过:“学人不疑,是为大病,唯其疑而屡破,故破疑即是悟。”语文更应该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学科:阅读是读者对读物的再创造过程,“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便是例证;学生的这些创新思维,就是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以发展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小疑则小得,大疑则大得,不疑则不得。”比如,学完鲁迅的《孔乙己》后,引导学生思考:假如孔乙己考中举人、丁举人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那情况又是怎样的?假如孔乙己挨了打后,又像范进一样考中举人,再回到咸亨酒店面对酒客,又是如何?再如,学习《曹刿论战》时,引导学生作否定性假设:长勺之战一始,曹刿即同意击鼓进军;齐师败绩时,曹刿亦即同意驰之,又可能出现什么结果?由此正反对比,学生就很自然地得出曹刿讲究战略战术这一结论。这样的假设思考会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一定有益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质疑,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四、激励求异,提高创新能力
共同讨论是激励求异思维和集中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大家共同讨论的条件下,思维活动可以经过不断地评价和引导螺旋上升,把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推向较高水平。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尽可能找出许多种答案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例如在学习《藤野先生》一课时,我说孩子们这篇课文从题目上看写谁、孩子们说:藤野老师。不错,孩子们再换种角度,还可以看出,表现谁?这样一下子激起同学们的思考,他们纷纷回答,是作者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纠正学生思路狭窄,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
进入21世纪,世界教育已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那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教育要使学生“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让我们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在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中,给学生创造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