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冯信
摘 要:思维的过程可以引导,但是绝不可以替代,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只要策略得当,方法新颖,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学生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学会分析问题,探究问题,最终正确地解决问题,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高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216-01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其主要表现为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枯燥。久而久之,学生不仅对解答应用题产生恐惧心理,而且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多教师因为没有有效解决这个难点的策略,从而使应用题教学陷入困境。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我谈谈肤浅的看法。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整套比较灵活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教学计划、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一种变通性的应用,是教师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设计的教学技术。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学策略的恰当与否。而应用题的教学同其他数学公式、定理的教学有着本质的差别,它是集知识巩固,实践交流,探究应用为一体的问题解决教学。因此,要使小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不流于形式,就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形式。
在应用题教学中,呈现形式多样化,解决问题生活化,是解答数学应用题的最佳策略,这就要求应用题的素材是学生自己熟悉的,或是自己感受过的,易于理解的,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这种呈现方式,对学生来说,更容易掌握和接受,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用准确的语言阐述问题
对应用题的理解是解决应用题的内部条件,也是应用题教学的逻辑起点。如果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文字释义含糊不清,则势必出现新旧知识断层,给后继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读懂题意,通过分析题意,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通过分析隐含条件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最终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用直观教具,引导学生积极实践,让学生尽可能地自主探究知识。
2、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解题策略
学生解题困难往往是由于没有恰当的解题策略所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研究、勤于归纳不同题型的解题策略,并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导、点拨。
(1)摆脱思维定势,引导学生转换思考角度,让思路清晰可辨。
(2)整合思想,从全局出发,全面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3、注意题目结构的分析
学生能顺利地解决问题,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储存在头脑中的基本信息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决应用题的关键在于发现解法,就是在“问题——条件”之间找出内在联系,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所谓审题,就是了解题意,搞清楚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和问题,明确目的要求。它是应用题教学中的重要一步。在审题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学生对题目的感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反复读题、符号标记、复述要点、深思题意等方法,使感知准确无误。通过复述能力的培养又能使学生将认识进一步深化,同时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及数学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能力。经常鼓励学生尝试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自己的解法,指出其思维分析过程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意向。
三、提供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应用题教学是与学生的自主探究密不可分的。学生自主探索和应用知识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分为“准备—实施—结束”三个环节。除了教师指导外,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与探索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取弃滔滔不绝地讲的做法,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把精力用在启发、诱导、设计阶梯性问题上,使学生在教师启发指导下,以浓厚的兴趣和高涨热情自己去操作,自己去探讨,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途径,始终以积极的思维状态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才能。
总之,思维的过程可以引导,但是绝不可以替代,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只要策略得当,方法新颖,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学生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地学会分析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正确的解答应用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