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法刍议

2014-05-04 12:53蒲雪梅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培养策略语文教学

蒲雪梅

摘 要:人文精神是现代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是个体发展的精神动力。初中阶段是一个人“立志、培智,陶情”的关键时期,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新课标强调指出:作为现代社会要求的公民,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形成健全的人格。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去加强人文熏陶,在潜移默化和熏陶感染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活动、实践、探究中,全面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55-01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说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的人文素养,重视人的本质,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教给学生一般的语文知识,还要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看法,对文本的理解,对大千世界的感受传递给学生,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培养自尊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我在实际教学中尝试着用以下几种方法切入:

一、言传身教法

即是用教师自身的语言教育人,用自己的行动带动人,用自己的做法感动人,用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的方法。

人文素养教育不是通过说教来实现的,不是通过灌输来获得的,而是让人置身于情境中自我体验、相互影响而丰盈起来的。身为语文教师,我们的人文素养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语文教师不写作,怎么教学生写作;一个语文教师不读书,怎么教学生读书?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与学生分享着自己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和自己一起读书,才能养成一生读书的习惯。这种影响力,不应该只是建立在教师身份所赋予的权威、权利的基础上而应该依靠自身文化素养的厚积、道德情操的高尚、审美气质的显扬、施教技艺的高超来赢得学生的认同和模仿。这种隐性的潜在的影响超越了语文课堂本身。因而,语文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用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

教学一篇文章,只有当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四射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点点滴滴的积累,潜移默化的渗透使学生精神得到贯注,思想随之净化,行为获得矫正,文化得以熏陶,人文素养得以提高。

二、吟咏诵读法

诵读法是立足于“读”而致力于“悟”的教学方法,它作为一种文本阅读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对言语、声音、形态的感知和塑造以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理解感悟文本的意义和情感,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它的优点是能让人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体会到意蕴美、情味美,进而形成良好语感。

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感受到的是庐山瀑布是那样壮美;读愚公移山,彰显的正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不屈意志;读《隆中对》闪耀的正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惊人智慧;读《背影》《散步》感受到的是浓浓的亲情……

在具体操作方式上,我们可以教师导读,学生自读;可以集体读,小组读,分角色读,个人读;可以吟咏,可以背诵;也可以默读、速读综合运用,总之能读出美感来,读出情味来就好。

三、绘画联想法

就是利用大脑自己的语言——图像、符号和形式,通过对颜色、图像、符号的使用,有效地提高学生记忆力,将语言文字再现成情境,从而增强感悟能力,激发情感的方法。

在教学马致远的曲《天净沙秋思》时,文中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字,但却形象的勾勒出一幅凄凉惆怅的游子思乡图。曲分为写景和抒情两个部分,写景部分通过简单的意象的组合,勾勒了凄清的深秋晚景图。我们在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曲中的意象,通过联想和想象,将曲中的意境用绘画的形式勾勒出来。这个过程不仅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还让学生在联想绘画的同时,体会了作品的情感,体味到了游子思乡的情愫,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四、入情入境法

就是让学生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中会如何、将怎样,即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的思维形态,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它能将人带入情境,能改变固定的思维、观念。

在教学李清照的词《武陵春》时,教师先要学生了解李清照。在了解了李清照的经历以后,让学生将自己当作李清照,想象自己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的情景,然后再来学习这首词,就不难理解到李清照的悲愁心情。“花已尽、倦梳头、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些语句让学生体会到了其中的凄凉心情,“闻说双溪春尚好、泛轻舟”也许可以减轻心中的悲愁,“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更加深刻的反映出作者心中的深深的愁苦心情。

总之,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人发展的最本质的源泉,最持久的动力,是生命核心的潜能。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辨别,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关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由此焕发出内在外在的激情、生命的活力、坚强不屈的意志力、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使学生在长期的熏陶、积累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兴趣爱好,高层次的人生追求。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培养策略语文教学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