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月
科学概念是指学生科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反复实践与认识,把一些科学现象加以概括而形成的一种知识系统。在小学科学教材中,有许多科学概念需要学生掌握。但是这些科学概念具有很大的抽象性,学生又受年龄特征的限制,他们对一些自然科学现象的认识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许多学生对科学概念的认识与理解只是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又由于一部分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不高,对一些科学概念也缺乏系统的了解,造成许多科学教师在教学科学概念的时候,总是让学生强记概念内容,而不让学生去研究、探索这些科学概念。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对于科学概念的教学,笔者经过实践,认为应该走好三步曲。下面,我结合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在加温和冷却后》中的“蒸发”概念教学,具体谈谈小学科学概念教学应做好哪三方面。
一、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科学概念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许多科学现象与知识都是通过学生观察而获取的,科学概念也不例外。观察作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通过观察不同的科学材料,并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分析与归纳,才能形成科学概念的表象,为理解科学概念奠定基础。在教学时,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呈现能代表科学概念特征的一些事物让他们进行观察,以此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科学概念的轮廓。
教学片段一:
师:现在,我们来进行一项比赛。我请几位字写得比较好的学生来黑板上用毛笔蘸水进行书法比赛,看谁写的字更漂亮。(几位同学到黑板前写一首古诗)
生:没办法比,因为他们一首诗还没有写完,前面的字就不见了。
师:对呀,为什么刚刚写到黑板上的字一会就没有了呢?
学生有的转头与别的同学交流,有的低头在那思考,还有的一脸茫然地看着我。过了一会儿,终于有学生举手说话了。
在这里,老师通过一个书法比赛来让学生观察蒸发现象,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写在黑板上的字没有了,从而获取蒸发的表象,把学生的思维迅速调动起来。然后再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蒸发的概念,直接切入主题,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水蒸气就是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这种现象就叫作蒸发。所以,在对科学概念进行教学时,我们就要让学生先观察一些科学现象,初步判断出这种科学现象的显著特征,然后再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总结、推理,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表象,为进一步研究科学概念奠定基础。
二、让学生在探究中完善科学概念
学生通过观察已经对科学概念有了一个初步认识,但是要准确把握科学概念的内容,让学生对科学概念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我们还要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逐步完善科学概念,形成完整的科学概念。就好比“水蒸气”与“蒸发”这两个概念,学生通过观察只是知道写在黑板上的液态水跑到空气中去了,但是是什么条件促使它蒸发到空气中的呢?教材中给出的定义中是说通过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后散发到空气中的。如果单纯让教师说教,学生对这几个关键词的理解与掌握,是很难达到效果的。所以,我们就要安排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明白什么是水蒸气,什么是蒸发,以更好地掌握这两个科学概念。
教学片段二:
师: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水蒸气与蒸发的概念,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蒸发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发生,蒸发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呢?下面,我们就来做三个实验。
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第一个小组研究空气流通速度与蒸发快慢的关系,第二小组研究蒸发面积与蒸发快慢的关系,第三小组研究温度高低与蒸发快慢的关系,并分别给每一个小组安排相应的探究实验材料。
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然后汇报。
科学概念的形成必须要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之上才能完成,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修正前面所形成的初步概念,逐步丰富概念的内涵。就像教学片段二中所描述的那样,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对于蒸发的概念内涵已经能深入把握了,也知道蒸发现象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甚至提出了与教材概念不相同的观点,这些都是探究活动带给我们的意想不到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恰恰是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关键。
三、让学生在举例中巩固科学概念
当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取了科学概念的内涵之后,我们还要让学生自己根据所理解的概念来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把科学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以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片段三:
师:同学们能举出生活中有关蒸发的例子吗?
生:雨后路面慢慢变干了就是一种蒸发现象。
生:洗衣服后在晾绳子上晒也是利用蒸发原理的。
小学科学课的学习就是让学生用科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在教学时,我们要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让学生巩固科学概念。这样,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掌握才能更牢固,更有效。
总之,科学概念是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只有让学生先感知概念,让学生在探究中形成概念,最后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巩固概念,这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概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