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
摘 要:新时期下电视新闻该如何创新,这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十分关注和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同时,电视新闻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也必须创新。只有创新电视新闻才能有新鲜感,才能满足观众不断增加的新要求。筆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新时期下电视新闻的创新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电视新闻;新闻选题;新闻角度;创新研究
一、在策划新闻选题上创新
树立新闻品牌意识,必须在新闻选题、新闻角度上进行创新,使选题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追求贴近性中体现喉舌性、导向性。
首先从事物的特点中找选题。提炼所要采访的选题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本质特点,报道要收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防止千篇一律和模式化,就要研究事物的特点,寻求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报道角度,把报道做深。例如,某市公安局开展了一场打击偷盗电动车的专项活动,这一让市民广泛关注的好题材成为各家媒体关注的焦点。然而就在电视记者还在深入采访之时,一些报纸就已经把打击专项活动的成果、市民的反应等报道了出来。
其次从事物的变动中找选题。变动是事实形成新闻题材的要素,从变动中抓新闻,找出新闻选题,使报道具有新意。项城市电视台记者抓住了生活中的一种反常现象:历来,农民对能到城市打工,感到是一件幸事,“城里人”常常为此自豪。但如今事情变了样,这回轮到“乡下人”自豪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城里人”发现这里也处处蕴含商机,就纷纷来到农村的一些乡镇企业、合作社打工。这一种转折,从中却生动反映出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变化。
第三从事物的对比中找选题。对比,不仅可从事物本身历史做纵向对比,也可以用两个事物之间的横向对比角度。吉林电视台的《“抠”书记——黄永州》,从他“抠”与“不抠”的角度入手,写他对集体财产十分珍惜,而当群众遇到困难时,他又慷慨解囊,在反差对比中塑造了先进人物。
二、从增加新闻的信息量上创新
作为现代传媒的电视新闻应将更多的报道内容着眼于送达丰富的信息和知识。
一是通过增加新闻的条数。每条新闻都应突出事件本身,而剔除许多无用的套话,用更精炼、准确的语言报道每条新闻。
二是增加每条新闻本身的信息量。要想吸引观众,就必须给他们有用的信息,乐意看的信息。从内容看,可以适当加大服务性新闻和社会新闻的占有量。
三、在新闻表现形式上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日益提高,电视传媒理念已从以传播者为中心转向了以受众为中心。新闻报道要想突破原有的报道模式,就要在表现形式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才能使主题进一步深化与突出,提高收视率。那么怎样才能适应现代观众求新、求异的审美需求,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呢?
一是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要充分发挥电视报道的优势,运用好电视语言,重视纪实手法再现现场,尽量用现场报道、现场采访等具有电视特色的形式报道新闻。如获奖新闻《北京二环路改造竣工通车》是记者在表现手法上力争创新的力作,得益于电视特色的成功发挥上。在二环路正式竣工通车的当天,记者在二环路“东四十条”立交桥上全面介绍了二环路建设的全貌,并从十条立交桥出发,驶车绕二环路一圈,让观众也跟着亲眼目睹没有红绿灯、全立交、封闭式的快速的二环路风貌。这条新闻强烈的现场感和极强可视性,使它在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二是加大互动成分。在电视新闻中使用互动,可以使新闻传播更为迅速,覆盖更为广泛,反馈更加及时。互动性报道形式主要手段包括电话互动、短信互动、网上互动等,例如通过电话、短信、网络调查直接将调查过程、甚至结果直观地以图形反映到屏幕上,既构成了节目本体,又直接联系了观众。
三是要充分调动各种电视元素。现在一些电视新闻不仅充分使用画面、解说词、同期声、音响、字幕等元素,还把图表、漫画、动画甚至音乐等形象的东西使用到新闻中,使新闻更加生动、形象,也更能被现代观众所接受,使他们以一种更亲切、更轻松的方式看新闻,获取信息。
四、注重人才创新
当今时代每个电视新闻工作者在竞争中能否处于优势,归根到底取决于自身素质高低。笔者认为创新电视新闻人才首先要注重学习。要有危机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使自身的知识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不断充电。其次要往复合型人才发展。作为一名电视新闻工作者,不仅是记者,同时又可以兼任节目主持人;既懂节目策划,又懂节目管理,总之要成为多面手。第三,作为现代新闻从业人员不仅应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思想素质、文化水平,而且要精通电视专业知识,熟练运用电视规律,是具有电视专业技能的专家。
五、结语
当然电视新闻的创新不仅涉及上述几个方面,还涉及其它方方面面。总之,电视新闻贵在创新,创新是电视新闻节目不断充实、不断进步和获得更多观众的不竭动力。笔者认为,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新思路,不断求新,使新闻内容和表现形式达到完美结合,就会给电视新闻创新带来强有力的实效,电视新闻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刘新敏.试析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宣传优势[J].新闻实践;2010年01期
[2] 罗梦,张景,陈涵.评论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呈现与全新定位[J].青年记者;2009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