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文化时代的四大名著研究

2014-05-04 15:51魏永斌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11期
关键词:消费文化

魏永斌

摘 要:当代社会的发展带来的是经济社会的长足进步,经济增长又是依赖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在消费观念大肆横行的今天,人们对任何商品或者服务都会形成一套既有的价值观,并习惯性的将其具象化。金钱和强烈的目的性成为了现代人行为的原始动力。对古典小说和名著的阅读也并非例外,消费文化的观念也深入到现在人们对经典的看法。本文尝试着以四大名著为例从现代人观点出发浅析消费文化下人们对古典小说的新看法以及分析这种现象后的原因。

关键词:四大名著;消费文化;新价值观

在市场经济主导下,人们的消费观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在文化方面,为了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在国内的进一步发展,文化研究也要为消费做出适当的改变。换句话说,市场经济带来的消费文化也正在一步一步的影响着传统文化这一片氛围。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正是在消费文化的引导下才迎来了自己被翻拍的春天(影视剧)。但是,这种完全商业化作业的背景下,使得四大名著的本身被修改的面目全非,进而让原著失去了古典的韵味,流俗于一般的言情小说,这样一来,不仅是对经典的亵渎,也是对阅者的不负责。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消费文化和传统经典之间的矛盾所决定的,这样的一种矛盾主要体现在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具体来说,外在的矛盾表现为传统四大名著中诸如孙悟空、宋江、贾宝玉和诸葛亮等经典人物都是在既定时代背景下促成的英雄式人物,而这样的一种领袖性人物在面对消费文化中的平民百姓,并渴望得到后者的理解和拥护时,是非常乏力的。

这种乏力主要表现为:

第一个是时代上的差异。水浒、三国、红楼和西游记这四大名著都是明清时代成书的章回体小说,小说的主旨大多是抨击封建制度的不平等现状或者是讽刺大官僚大地主阶级腐化的日常生活。由于小说的成书背景就是在封建社会末期,书作者本身给予小说内容就是消极的、反叛的情感,这与当前社会和谐稳定的主旋律不相符,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再者,时代的发展带来的是观念的与时俱进,四大名著中固然有很多可取之处,但是终究是封建文化下的产物,这也逐渐拉远了它和现代消费文化观念下人们的距离;

第二个是文学体系的不同。为什么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和三国演义能经历几百年的考验还能成为四大名著永恒的内容?就是因为,这四本书自身的内容已经可以成为一种文学体系,这种文学体系丰富而完善,经得起推敲,并能让后人从中得到很多收益。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文学经典(四大名著)中的价值观和消费文化中的多重价值观出现了冲突。在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建立起来后,消费文化才逐渐被人们所熟识,实际上,消费文化是市场经济在中国实行几十年后的副产品,它是人们对既有僵硬文化认知体系的一种尝试性突破,而这样的一种突破恰好在市场经济提供的物质帮助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21世纪的条件下也被社会各界所接受。与传统文化相比,消费文化的出现的背景也就决定了它的快餐性和娱乐性。娱乐化的消费文化更是以功利性为其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四大名著的深度性和低娱乐附加值让消费文化很难找出可以符合现代人快餐心理的闪光点。

上述的原因可能只是让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经典文化在当今消费文化中遇冷的原因的一部分,但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经典文化如果不能恰当的做出回应的话,随着消费文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趋势加剧,经典文化可能会被人们所遗忘。

但是最需要值得注意的还是,经典文化在回应消费文化的过程中千万不能走到主观上的回应、客观上贬值的境地。由于评价文学作品的客体还是人的缘故,如果经典作品只是一味的拿历史的评判来论道的话,很难博得当代人的认同感。所以要在当代人心目中取得一定的位置,经典文化尤其是以四大名著而脍炙人口的经典文化一定要进行一次华丽的转身来抓住当代人的眼球。

然而在这样的转身背后,经典文化一定要注意的是:不能因为只是一味的迎合受众的口味,而失去本真,造成了主观上回应和客观上贬值的尴尬境地。这样的文学回应不单是造成一个失败的后果还会造成传统文化神圣、经典形象被打破。这样一来,轻者可能是观众对于传统形象的颠覆性认识,重者有可能在行业内部造成不良影响,使整个行业在这条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反观上述的问题,其实易改经典作品的作者可能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更好的发扬传统经典文化的有益性,并希望它能够更被当代人所接受。但是方法的错误却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这样操之过急的行为实际上也是由当前文学作品生产能力的提升和经典作品的匮乏现象所导致的。市场经济下也催生了行业的革新,自由撰稿人、职业作家、报社约稿人等新兴职业的出现为文学作品的量提供了充足的保证,但是量的提升并没有有效的提供了质上的飞跃。质上的匮乏就带来了人们对经典作品的渴望,对经典作品的渴望也就逐渐转移到对传统经典作品的改编上来。所以,消费文化下的人们首先一定要树立好正确的观念,经典作品的经典之处是因为作書者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创作,而不是一朝一夕的卖弄文笔。文学作品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待经典作品首先要知其缘由才可动笔修改。

结语:

不难看出的是,经典文学作品,尤其是四大名著这样的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在消费文化下肯定会逐渐走出“冷宫”,但是走出的经典文艺作品能不能正确的被人们对待,尚且还不能成为定论。当代人只有正确认识经典作品,沉下心来研究作品中的文学意义,并醉心于寻找它和当前消费文化的一致之处,才有可能让四大名著这样的经典文化在新时代下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王宁.文学经典的构成和重铸[J].当代外国文学, 2002(3):123-130

猜你喜欢
消费文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及解决方法
从特困族群的消费文化看精准扶贫的实施策略
消费文化视阈下当代商业建筑设计研究
审美·家国·想象:由沪上咖啡馆到知识分子的“恋地情结”
新形势下产品形态符号发展趋势研究
再生与异化的悖论:消费文化驱动下历史街区商业化改造的机制解析及应对
略论消费文化视域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城市大众消费文化的狂欢
《百鸟朝凤》绝地逢生之批判中国当代电影市场“烂片高票房”现象
鲍德里亚理论视角下解读《白噪音》中的消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