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字》中的叙述视角

2014-05-04 22:53肖赟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11期
关键词:叙述视角红字霍桑

摘 要:霍桑在《红字》中,运用第三人称全知叙述视角、选择性全知视角和多重式人物视角引导读者,使其在阅读的过程中将注意力不是放在儿女之情上,而是放在对小说主人公们因犯戒而产生的一系列精神、情感和心理的影响之上,从而促使其进一步思考人性和罪恶的问题。

关键词:《红字》;叙述视角;霍桑;叙事学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其代表作《红字》描述的是一个关于“通奸罪”和“婚外情”的故事,霍桑通过对叙事视角和观察角度的不断变换,不但成功地激发了读者阅读的主观能动性,也引发了读者对社会道德和人性罪恶的深层次的思考。

霍桑在小说《红字》中,主要运用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选择性全知视角和和多重式人物有限视角(可简称为多重式内视角或多重式内聚焦),并通过视角的不斷交替变换来调动读者阅读的积极性。

一、第三人称全知叙述视角

在第三人称全知叙述中,叙述者如“上帝”般无所不知,对人物的过去、现在、未来及个性心理均了如指掌,全知叙述者不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以权威的口吻建立道德标准,并试图使读者认可其建立的这一道德标准。

在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出场这一章,叙述者是全知叙述,他要向受述者介绍这一发生在大约两个世纪前的事情。一般读者对“婚外情”这类故事带有好奇心理,但通过全知叙述,叙述者时不时跳出来对事件做出解释和说明,打破读者的常规心态,引导读者服从其道德标准,从而使读者关注的焦点从故事本身转换到对清教宗教伪善的思考上。

传统的第三人称全知叙述视角的优点是为读者提供了客观全面的信息,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使得文本“不再存有任何悬念,读者只需接受信息,无需推测,阅读过程显得较为被动和乏味”[1](p108)。与传统的全知叙述不同,《红字》中的叙事者通过直接评论和解释说明除了引导读者的道德评判标准外,也促使读者做出自己对小说文本的理解和选择,从而 “打破了全知叙事者主宰一切的 ‘上帝般的传统地位”[3]。

二、选择性全知视角

选择性全知视角也在小说《红字》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在选择性全知视角中,叙述视角仍然是全知叙述者的,尽管全知叙述者可以洞察一切,但与第三人称全知叙事不同,“全知叙述者选择限制自己的观察范围,往往仅揭示主要人物的内心活动”[1](p95),而不再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红字》第十章《医生和病人》中,齐灵渥斯趁牧师睡着时掀开牧师的法衣,注视了一会牧师的胸口,转身就走了。全知叙述者只是在此时有选择地告诉读者:“他却表露出怎样一种疯狂的神情——惊奇、欢欣而又恐惧的表情啊!…….他将双臂伸向天花板,用脚使劲跺地板,以这种异乎寻常的姿态来表现他的狂喜!”[2](p122)医生到底在病人的胸口上看到了什么,读者不得而知,这种选择性全知视角既为小说留下了悬念,也激发了读者的想象。

值得注意的是,全知叙述者在有的地方也会短暂借用人物的视角来观察事物,如小说第十二章《牧师夜游》中,牧师站在邢台上失去自制力发出高声尖叫后,便“睁大双眼,向四周望了望”[2](p132),此时的叙述视角转换为牧师的视角,“在贝灵汉总督宅邸的一个内室的窗口,他看到了这个老长官的身形……在这同一座房子的另一个窗口,出现了总督的姐姐,西宾斯老太太……牧师变的比较平静了些,不过,他的目光很快碰上了一道微弱的闪光”[2](p132)读者跟随牧师的眼光观察事物,并跟随牧师一起感受种种心理幻象,这种叙述视角不但营造了强烈的真实感,使读者感同身受,同时也拉近了读者和故事中人物的距离。

三、多重式人物有限视角

多重式人物有限视角又可简称为“多重式内视角”或“多重式内聚焦”,即“采用几个不同人物的眼光来反复观察同一件事”[1](p96)。读者可以根据不同人物的目光观察同一事物,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做出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不再受制于全知叙述。

在小说《红字》中,比较典型的例子便是小说中《市场》这一章,叙述人在女主人公海丝特正式出场前,先是让读者通过一群清教妇人的视角和对话来观察海丝特,在这群妇人中既有对海丝特大肆凌辱的,也有含蓄表达对海丝特的同情的,通过她们的对话和视角,读者对严苛、冷漠的清教徒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此时读者的脑海中尚未形成一个粗鄙、丑陋的罪人的形象,而随后叙述者把海丝特描述成一个体态优美、举止端庄大方的妇人并通过一个假设的罗马天主教主的视角把她跟圣母做类比,巧妙地消除了读者对罪人的惯性思维,引发读者对红字象征意义的深层次思考。

四、总结

显而易见,《红字》通篇在运用第三人称全知叙述视角直接展现人物心理过程的同时,也交替使用了选择性全知视角和多重式人物视角,这种不同视角的变换和交替运用,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全知叙述者操纵一切的垄断地位,拉近了读者和叙述人的心理距离,激发读者积极阅读并揣测故事人物性格和心理,使得小说更加真实可信,并促使读者对红字的象征意义和人性的黑暗罪恶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申丹 王亚丽. 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霍桑. 红字[M]. 姚乃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3] 杨梅. 小说《红字》的多重叙事视角[J]. 西南大学学报,2008,(1).

作者简介:肖赟(1985.12—),女,安徽萧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国文学)。

猜你喜欢
叙述视角红字霍桑
玫瑰有刺
玫瑰有刺
霍桑是清教徒吗?——从《红字》中的“罪”谈起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
叙述视角与人物形象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被风沙掩埋的古城》中叙述层次及叙述视角分析
Expectation for The Future of Puritanism
浅析电影红字和小说红字的区别
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百万英镑》的创作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