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敌稳对黄瓜的安全性及防治黄瓜靶斑病效果研究

2014-05-04 11:32郭世保等
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防治效果安全性

郭世保等

摘要:为探讨拿敌稳防治黄瓜靶斑病的可行性和对黄瓜的安全性,测定用其浸种及茎叶喷雾对黄瓜植株的影响,并进行田间防治靶斑病试验。结果表明,30、60 mg/L拿敌稳浸种对黄瓜株高、根长、茎粗增长的影响均低于30 mg/L己唑醇处理,且能明显减轻靶斑病;黄瓜幼苗期、开花期喷施拿敌稳60 mg/L对黄瓜株高的抑制率最高为17.26%和4.56%,显著低于30 mg/L己唑醇;拿敌稳对黄瓜靶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74.76%~84.28%,总体与己唑醇相当,优于阿米西达。试验表明拿敌稳对黄瓜安全且防治靶斑病效果较好。

关键词:拿敌稳;安全性;黄瓜靶斑病;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432.4+4;S482.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2-0337-03

Safety of Nativo to Cucumber and Its Efficacy against Cucumber Target Spot Disease

GUO Shi-baoa,b,CHEN Jun-huaa,SHI Hong-zhonga

(a.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Science;b.Pollution-free Plant Protec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Xinyang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Xinyang 464000,Henan,China)

Abstract: Seeds and seedling of cucumber were soaked and sprayed respectively 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nativo to cucumber, while field trial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control efficacy of nativo to cucumber target spot diseas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hibition rate of 30 mg/L and 60 mg/L nativo on plant height, root length and increase rate of stem diameter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30 mg/L hexaconazole after seed-soaking treatment. It had significant effect against target spot disease. The rate of plant height inhibition were 17.26% and 4.56% at cucumber seedling and florescence period after nativo spraying treatment with concentration of 60 mg/L, significant lower than that of hexaconazole. The control efficacies were 74.76~84.28% 7 days after last treatment in field. The study showed that nativo was safe to cucumber and efficacious to target spot disease and could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chemical to control target spot disease.

Key words: nativo; safety; cucumber target spot disease; control efficacy

黄瓜靶斑病又名黄瓜褐斑病,棒孢叶斑病等,是一种世界性病害[1]。20世纪60年代戚佩坤等[2]报道该病可侵染黄瓜,20世纪90年代后辽宁省[3,4]有该病发生的报道。随着各地设施农业的发展,黄瓜靶斑病发生日趋严重,已成为保护地黄瓜栽培的重要病害,并危害多种其他蔬菜。目前该病在山东[5]、河南[6]、河北[7]、宁夏[8]和甘肃[9]等地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控制该病以化学防治为主。拿敌稳(Nativo)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肟菌酯和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复配剂,既有保护作用,又有治疗作用,杀菌活性较高,内吸性较强,可用于多种作物真菌性病害防治。本研究以己唑醇为对照药剂,通过浸种和茎叶喷雾处理测定拿敌稳对黄瓜生长的影响,并以己唑醇、阿米西达为对照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探讨拿敌稳用于防治黄瓜靶斑病的可行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作物与病原菌 黄瓜品种为豫艺春早2号;黄瓜靶斑病菌(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为采自信阳农林学院温室栽培黄瓜上的菌株。

1.1.2 供试药剂 75%拿敌稳水分散粒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生产;30%己唑醇(Hexaconazole)水悬浮剂,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25%阿米西达(Amistar)水悬浮剂,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试验用量均为有效成分用量。

1.2 方法

1.2.4 数据处理 数据应用SAS 8.0软件辅助处理,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进行处理间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拿敌稳浸种对黄瓜幼苗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黄瓜靶斑病虽然在中国20世纪60年代就有记载,但是并未造成较大影响。进入21世纪,黄瓜靶斑病的地域范围迅速扩展,在中国呈现出日趋严重的态势,特别是在设施栽培的黄瓜上危害尤其严重。另外,黄瓜靶斑病病原多主棒孢霉还侵染茄子、番茄、烟草等[11,12],应引起关注。

对黄瓜靶斑病的防治一直以化学防治为主,在保护地中进行病害防治时往往用药强度大、频率高,长期连续使用单一杀菌剂会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轮换用药、尽量减少施药次数和降低用药量是合理使用农药控制该病害的经济有效的方式。

拿敌稳为低毒内吸性杀菌剂,由25%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肟菌酯和50%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复配而成。其中的肟菌酯为新型广谱含氟杀菌剂,生产上应用较广,可作为保护剂、治疗剂和铲除剂,渗透、内吸活性较强,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且与目前常用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对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亚纲和半知菌亚门常见致病真菌均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在土壤、水中可以快速降解,对环境安全。戊唑醇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铲除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其杀菌机制为抑制病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去甲基化,使得病原菌无法形成细胞膜,从而杀死病原菌。

本研究表明,拿敌稳对黄瓜安全,苗期用药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该药既可处理茎叶,也可作种子处理剂使用;病害发生期用药防病效果显著,可作为防治靶斑病的高效轮换药剂。拿敌稳在黄瓜上的应用技术和残留动态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瓮巧云,张红杰,张爱香,等.黄瓜靶斑病菌分离及室内药剂筛选[J].北方园艺,2012(9):154-155.

[2] 戚佩坤,白金铠,朱桂香.吉林省栽培植物真菌病害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6.

[3] 房德纯,傅俊范.黄瓜褐斑病病原与发病情况调查研究初报[J].植物保护,1994,20(3):23-24.

[4] 邹庆道,傅俊范,朱 勇,等.黄瓜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2,33(4):258-261.

[5] 李长松,张 眉,李 林,等.山东省黄瓜棒孢叶斑病(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和防治[J].中国蔬菜,2009(18):29-33.

[6] 刘鸣韬,徐瑞富,蒋学杰,等.黄瓜靶斑病研究初报[J].河南农业科学,2003(8):33-35.

[7] 李宝聚,赵彦杰,于淑晶,等.2008年秋季河北青县黄瓜棒孢叶斑病大发生[J].中国蔬菜,2008(11):51-52.

[8] 查仙芳,朱猛蒙,王国珍,等.宁夏首次发现黄瓜靶斑病[J].宁夏农林科技,2009(2):40.

[9] 岳宏忠.黄瓜褐斑病的识别与防治[J].甘肃农业科技,2010(2):50-51.

[10] 冷 鹏,解明坤,朱佩群,等.噻唑锌防治黄瓜靶斑病的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0(3):606-607.

[11] 高 苇,李宝聚,石延霞,等.多主棒孢菌在黄瓜、番茄和茄子寄主上致病力的分化[J].园艺学报,2011,38(3):465-470.

[12] 张忠义,李继新,关国经,等.烤烟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鉴定[J].中国烟草学报,2008,14(6):44-47.

黄瓜靶斑病虽然在中国20世纪60年代就有记载,但是并未造成较大影响。进入21世纪,黄瓜靶斑病的地域范围迅速扩展,在中国呈现出日趋严重的态势,特别是在设施栽培的黄瓜上危害尤其严重。另外,黄瓜靶斑病病原多主棒孢霉还侵染茄子、番茄、烟草等[11,12],应引起关注。

对黄瓜靶斑病的防治一直以化学防治为主,在保护地中进行病害防治时往往用药强度大、频率高,长期连续使用单一杀菌剂会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轮换用药、尽量减少施药次数和降低用药量是合理使用农药控制该病害的经济有效的方式。

拿敌稳为低毒内吸性杀菌剂,由25%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肟菌酯和50%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复配而成。其中的肟菌酯为新型广谱含氟杀菌剂,生产上应用较广,可作为保护剂、治疗剂和铲除剂,渗透、内吸活性较强,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且与目前常用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对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亚纲和半知菌亚门常见致病真菌均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在土壤、水中可以快速降解,对环境安全。戊唑醇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铲除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其杀菌机制为抑制病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去甲基化,使得病原菌无法形成细胞膜,从而杀死病原菌。

本研究表明,拿敌稳对黄瓜安全,苗期用药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该药既可处理茎叶,也可作种子处理剂使用;病害发生期用药防病效果显著,可作为防治靶斑病的高效轮换药剂。拿敌稳在黄瓜上的应用技术和残留动态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瓮巧云,张红杰,张爱香,等.黄瓜靶斑病菌分离及室内药剂筛选[J].北方园艺,2012(9):154-155.

[2] 戚佩坤,白金铠,朱桂香.吉林省栽培植物真菌病害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6.

[3] 房德纯,傅俊范.黄瓜褐斑病病原与发病情况调查研究初报[J].植物保护,1994,20(3):23-24.

[4] 邹庆道,傅俊范,朱 勇,等.黄瓜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2,33(4):258-261.

[5] 李长松,张 眉,李 林,等.山东省黄瓜棒孢叶斑病(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和防治[J].中国蔬菜,2009(18):29-33.

[6] 刘鸣韬,徐瑞富,蒋学杰,等.黄瓜靶斑病研究初报[J].河南农业科学,2003(8):33-35.

[7] 李宝聚,赵彦杰,于淑晶,等.2008年秋季河北青县黄瓜棒孢叶斑病大发生[J].中国蔬菜,2008(11):51-52.

[8] 查仙芳,朱猛蒙,王国珍,等.宁夏首次发现黄瓜靶斑病[J].宁夏农林科技,2009(2):40.

[9] 岳宏忠.黄瓜褐斑病的识别与防治[J].甘肃农业科技,2010(2):50-51.

[10] 冷 鹏,解明坤,朱佩群,等.噻唑锌防治黄瓜靶斑病的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0(3):606-607.

[11] 高 苇,李宝聚,石延霞,等.多主棒孢菌在黄瓜、番茄和茄子寄主上致病力的分化[J].园艺学报,2011,38(3):465-470.

[12] 张忠义,李继新,关国经,等.烤烟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鉴定[J].中国烟草学报,2008,14(6):44-47.

黄瓜靶斑病虽然在中国20世纪60年代就有记载,但是并未造成较大影响。进入21世纪,黄瓜靶斑病的地域范围迅速扩展,在中国呈现出日趋严重的态势,特别是在设施栽培的黄瓜上危害尤其严重。另外,黄瓜靶斑病病原多主棒孢霉还侵染茄子、番茄、烟草等[11,12],应引起关注。

对黄瓜靶斑病的防治一直以化学防治为主,在保护地中进行病害防治时往往用药强度大、频率高,长期连续使用单一杀菌剂会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轮换用药、尽量减少施药次数和降低用药量是合理使用农药控制该病害的经济有效的方式。

拿敌稳为低毒内吸性杀菌剂,由25%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肟菌酯和50%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复配而成。其中的肟菌酯为新型广谱含氟杀菌剂,生产上应用较广,可作为保护剂、治疗剂和铲除剂,渗透、内吸活性较强,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且与目前常用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对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亚纲和半知菌亚门常见致病真菌均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在土壤、水中可以快速降解,对环境安全。戊唑醇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铲除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其杀菌机制为抑制病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去甲基化,使得病原菌无法形成细胞膜,从而杀死病原菌。

本研究表明,拿敌稳对黄瓜安全,苗期用药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该药既可处理茎叶,也可作种子处理剂使用;病害发生期用药防病效果显著,可作为防治靶斑病的高效轮换药剂。拿敌稳在黄瓜上的应用技术和残留动态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瓮巧云,张红杰,张爱香,等.黄瓜靶斑病菌分离及室内药剂筛选[J].北方园艺,2012(9):154-155.

[2] 戚佩坤,白金铠,朱桂香.吉林省栽培植物真菌病害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6.

[3] 房德纯,傅俊范.黄瓜褐斑病病原与发病情况调查研究初报[J].植物保护,1994,20(3):23-24.

[4] 邹庆道,傅俊范,朱 勇,等.黄瓜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2,33(4):258-261.

[5] 李长松,张 眉,李 林,等.山东省黄瓜棒孢叶斑病(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和防治[J].中国蔬菜,2009(18):29-33.

[6] 刘鸣韬,徐瑞富,蒋学杰,等.黄瓜靶斑病研究初报[J].河南农业科学,2003(8):33-35.

[7] 李宝聚,赵彦杰,于淑晶,等.2008年秋季河北青县黄瓜棒孢叶斑病大发生[J].中国蔬菜,2008(11):51-52.

[8] 查仙芳,朱猛蒙,王国珍,等.宁夏首次发现黄瓜靶斑病[J].宁夏农林科技,2009(2):40.

[9] 岳宏忠.黄瓜褐斑病的识别与防治[J].甘肃农业科技,2010(2):50-51.

[10] 冷 鹏,解明坤,朱佩群,等.噻唑锌防治黄瓜靶斑病的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0(3):606-607.

[11] 高 苇,李宝聚,石延霞,等.多主棒孢菌在黄瓜、番茄和茄子寄主上致病力的分化[J].园艺学报,2011,38(3):465-470.

[12] 张忠义,李继新,关国经,等.烤烟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鉴定[J].中国烟草学报,2008,14(6):44-47.

猜你喜欢
防治效果安全性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既有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性的思考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米氮平治疗老年失眠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不同药剂对水稻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
小麦返青期除草剂防治效果试验
Imagination发布可实现下一代SoC安全性的OmniShield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