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玉米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4-05-04 10:31肖能武等
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生产现状十堰市玉米

肖能武等

摘要:为探索湖北省十堰市玉米产业的发展前景,从单产、种植面积、总产量方面分析了1949~2012年的玉米(Zea mays L.)生产情况;并根据十堰市玉米生产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发展高效育种技术、推广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等对策,旨在为十堰市未来的玉米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Zea mays L.);生产现状;对策;十堰市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2-0258-03

Situation and Strategies of Corn Industry in Shiyan City

XIAO Neng-wu,XIANG Shi-biao,LIU Yu,XU Tao,XIE Ju-ying

(Shiy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hiyan 442000, Hubei,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rn (Zea mays L.) industry in Shiyan city, data of corn production from1949 to 2012 in yield per unit, area and total yield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corn production in Shiyan city, the effective breeding technology, planting mechanization and other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orn industry in Shiyan city of Hubei province.

Key words: corn(Zea mays L.); production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Shiyan city

玉米(Zea mays L.)大约在16世纪中叶传入中国,清朝年间传遍全国各地,并已有较大面积的种植[1]。十堰市位于鄂西北汉江中游的秦巴山区腹地,山地特征十分突出,俗有“八山一水一分地”之说。十堰市适宜种植玉米,是湖北省的主要玉米产区之一,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居当地粮食作物首位。挖掘玉米增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发展玉米生产和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途径[2,3]。以往围绕玉米产量的突破,是在产量潜力与实现途径、遗传改良、产量形成规律、增产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4-10],提出玉米产量不断增加的原因包括杂种优势利用、品种抗逆能力和适应性增强、化肥的施用和灌溉条件的改善。文章从十堰市玉米产业发展概况及特点回顾了建国以后玉米发展的历程,提出了当前制约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及今后玉米生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为玉米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 十堰市玉米生产发展概况

2 十堰市玉米生产发展特点

2.1 总产量增长迅速

为满足畜牧业、玉米工业、口粮及出口等日益增长的需要,十堰市玉米生产发展迅速。单产不断得到提高,总产量稳中有升,发展玉米种植,带动农民增产增收,促进畜牧业和食品加工业发展,为秦巴山区脱贫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2 广泛采用多元化种植模式

间作、混作、套作、复作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的种植方式。间作、混作、套作、复作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使用地力、光热和水分资源,发挥其边际效应,达到一地多熟、一季多收,玉米与豆类的间作、混作增产效果一般可达15%左右;另外,还有玉米与小麦套作、复作,玉米与甘薯、马铃薯、花生等作物间作、套作等种植方式[11,12]。

2.3 科研与推广高度耦合

基层的农业科研工作者们为十堰市的玉米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为解决玉米“卡脖旱”问题,利用旱地预留行实现了麦玉连作向麦玉套作过渡;针对“高山寒、低山旱”,“两头寒、中间旱”的问题,探索高寒山区玉米地膜覆盖技术;面对玉米直播缺苗和单一种粮效益低的问题,探索了低中山营养钵育苗移栽、高山两膜两段栽培以及粮经间套高产高效模式栽培技术;大面积推广郧单1号、鄂玉10号、鄂玉14号、鄂玉16号、鄂玉25号、堰玉18号、郧单19号等玉米高产、优质新品种,大大提升了十堰市玉米的发展速度。

3 十堰市玉米生产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

十堰市玉米产量占当地粮食总产量的近33%,是粮食作物增产的第一大主力军。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和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十堰市对玉米的需求量剧增,产量供求趋于紧张,大力发展玉米生产,对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以及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往许多生产技术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 玉米品种问题突出

一是种质基础狭窄,创新不足,大面积生产上应用的品种趋于同质化,遗传基础脆弱,存在着较高的风险性;二是品种多、乱、杂现象突出,良种良法配套能力低;三是主栽品种的生育期相对偏长,子粒灌浆和脱水缓慢,成熟度较差,品种增产潜力有限,大多已不能适应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和机械化作业的新需求。此外,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种子质量差,发芽率低,整齐度差等问题。

3.2 玉米栽培技术落后于生产需求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幅度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结构发生重大改变,文化程度低、科技意识淡薄、学习新技术能力差,造成了劳动力素质整体下降。同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受到工作经费紧张的制约,农业新技术推广不到位。在玉米栽培过程中,整地质量与播种质量差,整齐度不高;不重视玉米中后期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玉米群体花后物质生产量及向子粒转移比例小等问题,使得玉米产量的提高受到影响。十堰市大部分玉米产区的种植密度在37 500~45 000株/hm2,种植密度在45 000株/hm2以上的很少,种植密度低,产量受到严重影响。

3.3 机械化程度低,农机与农艺不配套

目前十堰市玉米机播、机收面积不足,而现行的土地承包制度造成土地分散,影响了机械化操作的效率,玉米的田间管理、收获、脱粒等工序仍然是人工作业。同时,玉米种植模式及田间管理复杂多样,需提高农机研制与农业生产管理等多部门的合作效率。

3.4 土壤瘠薄,灌溉条件差

十堰市75%的耕地属于坡耕地,旱地多水田少。耕作技术落后,导致耕层浅、土质差、土体对自然降水的接纳贮蓄能力有限,一些灌溉设施年久失修,玉米季节性干旱明显。近年来,重用地、轻养地造成土壤肥力明显下降,特别是耕作制度与施肥制度不合理。复合肥施用不足,磷肥、钾肥基本很少施用,氮肥多采取一次性施用,肥料损失严重,造成玉米后期脱肥早衰,化肥利用率低。

3.5 玉米病虫害与草害问题突出

十堰市玉米的主要病害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灰斑病;虫害有地老虎、玉米螟、蚜虫等。近年来,由于农业生态环境、种植结构、耕作制度、品种、生产方式及生产条件等的改变,玉米灰斑病有加重的趋势[13]。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一是种衣剂问题十分突出,普遍使用的种衣剂在兼治病虫害方面存在不足,或针对性不强;二是玉米品种抗病性差;三是玉米植株高大、喷药难度大,生长中后期很少防治。玉米田的杂草主要是马唐、藜、稗草等,农户主要以喷施除草剂或人工除草为主,而农户对除草剂使用不当,药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14]。

4 十堰市玉米生产发展的对策

4.1 构建与创新玉米种质群,发展高效育种技术

收集或创新玉米种质资源,培育生育期适中、品质好、出子率高、株型合理、耐密植、抗倒伏、耐主要病虫、易制种和适应机械化作业的玉米新品种。

4.2 调整种植结构,推广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

施行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模式,研究不同耕作制度下的秸秆还田、少耕、免耕等关键技术;加大农业机械化投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研究适合十堰市的夏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加强乡、镇、村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和机械补贴力度。

4.3 加强本地区夏玉米品种的评价工作,推广春玉米轻简化栽培技术

夏玉米生长期间,气候条件十分恶劣,高温、干旱成为制约夏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所以加快夏玉米的选育和品种评价工作迫在眉睫。经过十堰市农业科学院的实地调研,郑单958、浚单509、郑单136、中科11等品种表现较好。推广春玉米轻简化栽培技术已成为十堰地区玉米生产中的大势所趋,十堰市农业科学院根据十堰地区春玉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先后推出了郧单1号、鄂玉系列等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在玉米的生产中既节省了劳动力,也大幅度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得到了广大农民的一致好评。

4.4 推广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土壤配方施肥和节水灌溉技术

围绕节本增效的目标,紧紧抓住合理密植、提高整齐度、推广种子包衣、化学调控等技术;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建立肥水高效利用技术体系;建立病虫害预报平台,及时对田间的生产进行监测,特别关注玉米灰斑病的预报。

4.5 加强技术推广和专业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专家-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广大农户”的科技入户模式,村建百亩示范田、乡建千亩示范片、县建万亩示范区、市抓高产示范县;不断提升生产规模化和现代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有效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农田作业能力低和技术到位率低的问题。

4.6 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加大对玉米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

玉米是十堰市重要的粮饲经济作物之一,对调整秦巴山区的种植结构有深远意义,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技工作的支持力度,要拿出专项资金支持示范田、技术服务体系装备、技术培训和科技攻关的建设,以确保玉米产业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 咸金山.从方志记载看玉米在我国的引进和传播[J].古今农业,1988,8(1):104-106,123.

[2] BRUULSEMA T W, TOLLENAAR M, HECKMAN J R. Boosting crop yields in the next century[J]. Better Crops with Plant Food,2000,84(1):9-11,13.

[3] 王志敏.迈向新的绿色革命全球粮食高产研究动向[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6(4):3-9.

[4] MURRELL T S, CHILDS F R. Redefining corn yield potential[J]. Better Crops with Plant Food,2000,84(1):33-37.

[5] NELSON W L, REETZ H F. Herman Warsaws high corn yields[J]. Crops Soils,1985,38(8):5-7.

[6] 王崇桃,李少昆,韩伯棠.玉米高产之路与产量潜力挖掘[J].科技导报,2006,24(4):8-11.

[7] DUVICK D N. The contribution of breeding to yield advances in maize (Zea mays L.) [J]. Advances in Agronomy,2005,8(6):83-145.

[8] CAVALIERI A J, SMITH O S. Grain filling and field drying of a set of maize hybrids released from 1930 to 1982[J]. Crop Science,1985,25(5):856-860.

[9] 赵 明,李建国,张 宾,等.论作物高产挖潜的补偿机制[J].作物学报,2006,32(10):1566-1573.

[10] 赵久然,孙世贤.对超级玉米育种目标及技术路线的再思考[J].玉米科学,2007,15(1):21-23,28.

[11] 赵化春,韩 萍.我国玉米生产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延边农学院学报,1989,2(1):52-60.

[12] 佟屏亚,凌碧莹.我国玉米科技文献述评[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1986,6(2):6-12.

[13] 高增贵,陈 捷,薛春生.玉米灰斑病发生和流行规律及其发病条件的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0(5):460-464.

[14] 周振龙.玉米田除草剂药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5):17-19.

3.3 机械化程度低,农机与农艺不配套

目前十堰市玉米机播、机收面积不足,而现行的土地承包制度造成土地分散,影响了机械化操作的效率,玉米的田间管理、收获、脱粒等工序仍然是人工作业。同时,玉米种植模式及田间管理复杂多样,需提高农机研制与农业生产管理等多部门的合作效率。

3.4 土壤瘠薄,灌溉条件差

十堰市75%的耕地属于坡耕地,旱地多水田少。耕作技术落后,导致耕层浅、土质差、土体对自然降水的接纳贮蓄能力有限,一些灌溉设施年久失修,玉米季节性干旱明显。近年来,重用地、轻养地造成土壤肥力明显下降,特别是耕作制度与施肥制度不合理。复合肥施用不足,磷肥、钾肥基本很少施用,氮肥多采取一次性施用,肥料损失严重,造成玉米后期脱肥早衰,化肥利用率低。

3.5 玉米病虫害与草害问题突出

十堰市玉米的主要病害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灰斑病;虫害有地老虎、玉米螟、蚜虫等。近年来,由于农业生态环境、种植结构、耕作制度、品种、生产方式及生产条件等的改变,玉米灰斑病有加重的趋势[13]。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一是种衣剂问题十分突出,普遍使用的种衣剂在兼治病虫害方面存在不足,或针对性不强;二是玉米品种抗病性差;三是玉米植株高大、喷药难度大,生长中后期很少防治。玉米田的杂草主要是马唐、藜、稗草等,农户主要以喷施除草剂或人工除草为主,而农户对除草剂使用不当,药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14]。

4 十堰市玉米生产发展的对策

4.1 构建与创新玉米种质群,发展高效育种技术

收集或创新玉米种质资源,培育生育期适中、品质好、出子率高、株型合理、耐密植、抗倒伏、耐主要病虫、易制种和适应机械化作业的玉米新品种。

4.2 调整种植结构,推广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

施行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模式,研究不同耕作制度下的秸秆还田、少耕、免耕等关键技术;加大农业机械化投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研究适合十堰市的夏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加强乡、镇、村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和机械补贴力度。

4.3 加强本地区夏玉米品种的评价工作,推广春玉米轻简化栽培技术

夏玉米生长期间,气候条件十分恶劣,高温、干旱成为制约夏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所以加快夏玉米的选育和品种评价工作迫在眉睫。经过十堰市农业科学院的实地调研,郑单958、浚单509、郑单136、中科11等品种表现较好。推广春玉米轻简化栽培技术已成为十堰地区玉米生产中的大势所趋,十堰市农业科学院根据十堰地区春玉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先后推出了郧单1号、鄂玉系列等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在玉米的生产中既节省了劳动力,也大幅度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得到了广大农民的一致好评。

4.4 推广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土壤配方施肥和节水灌溉技术

围绕节本增效的目标,紧紧抓住合理密植、提高整齐度、推广种子包衣、化学调控等技术;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建立肥水高效利用技术体系;建立病虫害预报平台,及时对田间的生产进行监测,特别关注玉米灰斑病的预报。

4.5 加强技术推广和专业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专家-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广大农户”的科技入户模式,村建百亩示范田、乡建千亩示范片、县建万亩示范区、市抓高产示范县;不断提升生产规模化和现代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有效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农田作业能力低和技术到位率低的问题。

4.6 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加大对玉米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

玉米是十堰市重要的粮饲经济作物之一,对调整秦巴山区的种植结构有深远意义,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技工作的支持力度,要拿出专项资金支持示范田、技术服务体系装备、技术培训和科技攻关的建设,以确保玉米产业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 咸金山.从方志记载看玉米在我国的引进和传播[J].古今农业,1988,8(1):104-106,123.

[2] BRUULSEMA T W, TOLLENAAR M, HECKMAN J R. Boosting crop yields in the next century[J]. Better Crops with Plant Food,2000,84(1):9-11,13.

[3] 王志敏.迈向新的绿色革命全球粮食高产研究动向[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6(4):3-9.

[4] MURRELL T S, CHILDS F R. Redefining corn yield potential[J]. Better Crops with Plant Food,2000,84(1):33-37.

[5] NELSON W L, REETZ H F. Herman Warsaws high corn yields[J]. Crops Soils,1985,38(8):5-7.

[6] 王崇桃,李少昆,韩伯棠.玉米高产之路与产量潜力挖掘[J].科技导报,2006,24(4):8-11.

[7] DUVICK D N. The contribution of breeding to yield advances in maize (Zea mays L.) [J]. Advances in Agronomy,2005,8(6):83-145.

[8] CAVALIERI A J, SMITH O S. Grain filling and field drying of a set of maize hybrids released from 1930 to 1982[J]. Crop Science,1985,25(5):856-860.

[9] 赵 明,李建国,张 宾,等.论作物高产挖潜的补偿机制[J].作物学报,2006,32(10):1566-1573.

[10] 赵久然,孙世贤.对超级玉米育种目标及技术路线的再思考[J].玉米科学,2007,15(1):21-23,28.

[11] 赵化春,韩 萍.我国玉米生产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延边农学院学报,1989,2(1):52-60.

[12] 佟屏亚,凌碧莹.我国玉米科技文献述评[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1986,6(2):6-12.

[13] 高增贵,陈 捷,薛春生.玉米灰斑病发生和流行规律及其发病条件的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0(5):460-464.

[14] 周振龙.玉米田除草剂药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5):17-19.

3.3 机械化程度低,农机与农艺不配套

目前十堰市玉米机播、机收面积不足,而现行的土地承包制度造成土地分散,影响了机械化操作的效率,玉米的田间管理、收获、脱粒等工序仍然是人工作业。同时,玉米种植模式及田间管理复杂多样,需提高农机研制与农业生产管理等多部门的合作效率。

3.4 土壤瘠薄,灌溉条件差

十堰市75%的耕地属于坡耕地,旱地多水田少。耕作技术落后,导致耕层浅、土质差、土体对自然降水的接纳贮蓄能力有限,一些灌溉设施年久失修,玉米季节性干旱明显。近年来,重用地、轻养地造成土壤肥力明显下降,特别是耕作制度与施肥制度不合理。复合肥施用不足,磷肥、钾肥基本很少施用,氮肥多采取一次性施用,肥料损失严重,造成玉米后期脱肥早衰,化肥利用率低。

3.5 玉米病虫害与草害问题突出

十堰市玉米的主要病害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灰斑病;虫害有地老虎、玉米螟、蚜虫等。近年来,由于农业生态环境、种植结构、耕作制度、品种、生产方式及生产条件等的改变,玉米灰斑病有加重的趋势[13]。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一是种衣剂问题十分突出,普遍使用的种衣剂在兼治病虫害方面存在不足,或针对性不强;二是玉米品种抗病性差;三是玉米植株高大、喷药难度大,生长中后期很少防治。玉米田的杂草主要是马唐、藜、稗草等,农户主要以喷施除草剂或人工除草为主,而农户对除草剂使用不当,药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14]。

4 十堰市玉米生产发展的对策

4.1 构建与创新玉米种质群,发展高效育种技术

收集或创新玉米种质资源,培育生育期适中、品质好、出子率高、株型合理、耐密植、抗倒伏、耐主要病虫、易制种和适应机械化作业的玉米新品种。

4.2 调整种植结构,推广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

施行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模式,研究不同耕作制度下的秸秆还田、少耕、免耕等关键技术;加大农业机械化投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研究适合十堰市的夏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加强乡、镇、村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和机械补贴力度。

4.3 加强本地区夏玉米品种的评价工作,推广春玉米轻简化栽培技术

夏玉米生长期间,气候条件十分恶劣,高温、干旱成为制约夏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所以加快夏玉米的选育和品种评价工作迫在眉睫。经过十堰市农业科学院的实地调研,郑单958、浚单509、郑单136、中科11等品种表现较好。推广春玉米轻简化栽培技术已成为十堰地区玉米生产中的大势所趋,十堰市农业科学院根据十堰地区春玉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先后推出了郧单1号、鄂玉系列等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在玉米的生产中既节省了劳动力,也大幅度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得到了广大农民的一致好评。

4.4 推广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土壤配方施肥和节水灌溉技术

围绕节本增效的目标,紧紧抓住合理密植、提高整齐度、推广种子包衣、化学调控等技术;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建立肥水高效利用技术体系;建立病虫害预报平台,及时对田间的生产进行监测,特别关注玉米灰斑病的预报。

4.5 加强技术推广和专业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专家-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广大农户”的科技入户模式,村建百亩示范田、乡建千亩示范片、县建万亩示范区、市抓高产示范县;不断提升生产规模化和现代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有效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农田作业能力低和技术到位率低的问题。

4.6 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加大对玉米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

玉米是十堰市重要的粮饲经济作物之一,对调整秦巴山区的种植结构有深远意义,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技工作的支持力度,要拿出专项资金支持示范田、技术服务体系装备、技术培训和科技攻关的建设,以确保玉米产业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 咸金山.从方志记载看玉米在我国的引进和传播[J].古今农业,1988,8(1):104-106,123.

[2] BRUULSEMA T W, TOLLENAAR M, HECKMAN J R. Boosting crop yields in the next century[J]. Better Crops with Plant Food,2000,84(1):9-11,13.

[3] 王志敏.迈向新的绿色革命全球粮食高产研究动向[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6(4):3-9.

[4] MURRELL T S, CHILDS F R. Redefining corn yield potential[J]. Better Crops with Plant Food,2000,84(1):33-37.

[5] NELSON W L, REETZ H F. Herman Warsaws high corn yields[J]. Crops Soils,1985,38(8):5-7.

[6] 王崇桃,李少昆,韩伯棠.玉米高产之路与产量潜力挖掘[J].科技导报,2006,24(4):8-11.

[7] DUVICK D N. The contribution of breeding to yield advances in maize (Zea mays L.) [J]. Advances in Agronomy,2005,8(6):83-145.

[8] CAVALIERI A J, SMITH O S. Grain filling and field drying of a set of maize hybrids released from 1930 to 1982[J]. Crop Science,1985,25(5):856-860.

[9] 赵 明,李建国,张 宾,等.论作物高产挖潜的补偿机制[J].作物学报,2006,32(10):1566-1573.

[10] 赵久然,孙世贤.对超级玉米育种目标及技术路线的再思考[J].玉米科学,2007,15(1):21-23,28.

[11] 赵化春,韩 萍.我国玉米生产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延边农学院学报,1989,2(1):52-60.

[12] 佟屏亚,凌碧莹.我国玉米科技文献述评[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1986,6(2):6-12.

[13] 高增贵,陈 捷,薛春生.玉米灰斑病发生和流行规律及其发病条件的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0(5):460-464.

[14] 周振龙.玉米田除草剂药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5):17-19.

猜你喜欢
生产现状十堰市玉米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61小学五(5)中队
收玉米啦!
《宝藏》通联站展示之窗 湖北省 十堰市
我的玉米送给你
上海市小白菜高效安全生产现状与建议
祁连县油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钟山县贡柑生产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喜迎五十华诞 谱写发展新篇 蓬勃发展中的十堰市太和医院
最饱满的玉米
二元柯西不等式的一个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