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伟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心内一科,河北 保定 071051)
盐胶关附甲素(GFA)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全新结构类型的安全、有效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是从黄花乌头块根中分离出来的具有抗心律失常活性的C20二萜生物碱,化学名为2α,13β-二乙酰基,11α,14α-二羟基赫替新。多个试验已证实,盐酸关附甲素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有效,且安全性高[1-5]。笔者采用 GFA与盐酸普罗帕酮(PL)对53例阵发性 PSVT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评价GFA治疗PSVT的疗效及安全性。
选择2007年至2008年我院急诊及住院PSVT患者53例,年龄15~75岁;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心电图检查,均明确诊断为 PSVT(包括自发或诱发的 PSVT)患者,发作持续 15 min以上不能自行终止,需药物治疗;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均排除有严重肝、肾、血液、呼吸、神经及精神疾病史,心功能Ⅳ级,不宜参加试验者;静息心率低于50次/分,或病窦综合征,或Ⅱ度及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而未安装起搏器者;静息或发作心动过速时血压低于90/60 mmHg;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等。随机分为关附甲素组(GFA组)31例和普罗帕酮组(PL组)32例,两组一般资料及基线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由专业人员制订随机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例采用1∶1,患者按入选先后顺序依次取得随机号。所有患者均应在心动过速发作时测血压,描记心电图,给予Ⅱ导联心电监测及血压监护后,抽取肝、肾功能,然后以5%的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将盐酸关附甲素(商品名为达芬奇芯,吉林马应龙制药有限公司,规格为每支 2 mL∶100 mg)4 mg/kg;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广州明兴制药厂,规格为每支 10 mL ∶35 mg)1 mg/kg稀释至 20 mL,5 min静脉注射完毕;若无效,则间隔15 min后再次注射相同剂量,观察15 min仍未转复者,则采用其他方法终止PSVT;若在注射时转复为窦律或出现了严重不良反应,则立即停药,密切观察,并采取相关措施。转复为窦律后,测血压,描记心电图,24 h后再次监测肝、肾功能。
有效:给药开始后40 min内转为窦性心律(包括成功转复后又复发者);无效:用药后未转复者。1.4 统计学处理
GFA组和PL组用药第1剂转复窦性心律分别为20例(64.52% )和 19 例(59.38% ),40 min 内总转复率分别为 24 例(77.42% )和 23 例(71.88% ),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用药后平均转复时间分别为(10.63±9.52)min 和 (12.84±11.73)min,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05)。
GFA组用药前后收缩压分别为(112.5±14.2)mmHg 及(116.3 ±13.7)mmHg,舒张压分别为(72.5 ±16.5)mmHg 及(73.1 ±15.5)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L 组用药前后收缩压分别为(114.5 ±13.6)mmHg 及(116.8 ± 12.9)mmHg,舒张压分别为(71.3 ± 15.2)mmHg 及(73.4 ±14.5)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果见表1。
表1 用药前后心电图各项指标变化(±s)
表1 用药前后心电图各项指标变化(±s)
注:与本组用药前比较, P <0.05。
项目心率(次 /分)P波宽度(m s)P-R间期(m s)R-R间期(m s)Q R S时间(m s)Q T c间期(m s)时间用药前转复后用药前转复后用药前转复后用药前转复后用药前转复后用药前转复后G F A组(n=3 1)1 7 1.9 ± 1 9.3 8 2.5 ± 1 7.3-9 9.7 ± 2 4.8-1 7 2.3 ± 2 4.5 3 4 8.9 ± 4 8.6 7 2 0.8 ± 1 2 0.4 8 2.3 ± 1 9.0 9 0.6 ± 1 9.7-4 0 3.5 ± 4 7.2 P L组(n=3 2)1 7 3.8 ± 1 8.5 8 5.3 ± 1 6.2-1 0 3.4 ± 2 2.2-1 6 8.7 ± 2 5.4 3 5 0.7 ± 4 7.8 7 3 2.1 ± 1 4 1.7 7 9.5 ± 2 0.8 9 7.3 ± 1 8.5-4 2 0.3 ± 5 0.6
GFA组有1例出现舌麻,1例出现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患者均能耐受,未中止药物治疗。PL组有2例出现室性早搏,2例出现头晕、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经观察后症状好转,无特殊处理。
在动物试验中,GFA可延缓心房传导,缩短心室复极,并延长心房相对及有效不应期,延长室房逆传间期及逆传有效不应期,缩短心室功能不应期。临床试验发现,GFA可使心电图P波、PR间期及QRS波时限延长,房室结及相对及有效不应期缩短,并有终止PSVT、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有多个试验证实,GFA可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且与PL比较,安全性高[2-5]。
本研究中,GFA组和PL组用药后心率均明显下降,R-R间期显著延长,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波宽度、P-R间期、QRS时间和QTc间期均在正常范围;QRS时间较用药前显著性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GFA具有延缓室内传导的作用,与先前的Ⅰ期临床试验提示,在负荷量达到一定剂量时GFA会引起QRS延长相符[6]。而 GFA组终止PSVT疗效高于 PL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样本量小有关。本试验中GFA组终止PSVT的不良反应小,证实GFA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韩智红,吴学思,朱晓玲,等.盐酸关附甲素注射液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J].中国新药杂志,2003,12(11):939-940.
[2]高 鑫,朱 俊,杨艳敏,等.盐酸关附甲素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开放研究——与普罗帕酮进行随机对比[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7,11(4):280-282.
[3]高 鑫,朱 俊,杨艳敏,等.盐酸关附甲素与普罗帕酮对比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随机双盲多中心试验[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2):151-154.
[4]耿其吉,陈绍良,马玉玲,等.盐酸关附甲素与盐酸普罗帕酮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J].江苏医药,2006,32(3):274-275.
[5]王智勇,郭继鸿,许 原,等.盐酸关附甲素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4):212-213.
[6]杨艳敏,康连鸣,朱 俊,等.盐酸关附甲素注射液Ⅰ期耐受性实验研究[J].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2001,15(4):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