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芳,肖 娟,王 雷,平慧坤
(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河北 保定 073000)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神经功能的恢复。笔者对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证实;发病在48 h以内;排除脑出血,意识障碍,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中,男24例,女14 例;年龄 48~75岁,平均(58.5±11.2)岁;伴有高血压 25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症16例。对照组中,男 22例,女16例;年龄51~74 岁,平均(56.7±10.5)岁;伴有高血压 28 例,糖尿病 9 例,高脂血症1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给予红花注射液、胞二磷胆碱等常规对症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脑苷肌肽注射液(吉林四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5046,规格为每支2 mL)20 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质量(ADL)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
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 ~90%,病残程度为 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 ~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少于17%;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在18%以上。总有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ADL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
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ADL评分比较(±s,分,n=38)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ADL评分比较(±s,分,n=38)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
组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A D L评分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2 1.1 1 ± 6.2 1 2 0.9 6 ± 6.1 5治疗后1 2.6 9 ± 5.0 6 #1 5.1 9 ± 5.8 6治疗前3 1.7 6 ± 6.6 1 3 2.0 1 ± 6.8 2治疗后6 0.2 3 ± 7.1 1 #5 2.1 8 ± 8.0 3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n=38]
急性脑梗死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造成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供血、供氧不足,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产生神经功能损害。循证医学显示,急性脑梗死3~6 h是超早期溶栓治疗的有效时间窗,但绝大多数患者失去最佳溶栓治疗的时机。因此,对于急性脑梗死超过6 h的患者,治疗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和恢复神经细胞功能,积极给予改善脑血液循环、减轻脑细胞水肿、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的药物,进行早期的有效治疗,减轻缺血、缺氧引起神经系统的继发性损伤,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
脑苷肌肽注射液是由神经节苷脂、多肽、氨基酸等复合配方组成的制剂,具有神经修复与再生、神经保护、营养与供能作用,能促进中枢和周围神经组织功能的恢复。神经节苷脂可参与神经元细胞的合成,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轴突生长和突触的形成,修复受损神经;保护神经细胞结构的完整,保持神经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减少自由基产生,从而减轻细胞毒性、脑水肿和神经元细胞的损伤[2]。多肽、氨基酸等成分能透过血脑屏障,激活和促进神经细胞的蛋白质合成,提供神经代谢所需的特异性营养物质。多肽类物质可促进血红蛋白的变构,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加强葡萄糖有氧代谢,为神经组织修复提供能量补充和营养支持,改善神经组织损伤[3]。本试验结果显示,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因此,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毕 阳,杨树龙.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10):76-77.
[2]余 刚,王 芳,舒 政.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07,27(8):38-39.
[3]欧明亮.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806-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