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燕生,曹守冬
(1.北京市朝阳区安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11; 2.北京煤炭总医院,北京 100028)
高血压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病因复杂,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同时伴有其他症状,形成原因主要是周围动脉阻力与心排血量之间的平衡失调。其临床多以西药治疗,疗效虽好,但不良反应较多,且症状改善不明显,患者的生活质量没有根本改观。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日益受到重视[1]。中医根据高血压病的主次证候将高血压患者辨证分为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4型[2]。珍菊降压片为中成药[3],为进一步研究其降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笔者将其应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现报道如下。
收集安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68例高血压病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中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4],即3次不同时间测量血压,舒张压(DBP)≥90 mmHg 或收缩压(SBP)≥140 mmHg;中医辨证属《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的证型[5];均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符合知情同意原则;病程均大于3个月;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药物引起的高血压,过度肥胖(BMI>30),合并有糖尿病,合并有严重的瓣膜性心脏病、心肌病,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不良者。采用随机数字数表法将其分为2组。治疗组134例,其中男81 例,女 53 例;年龄 36~73 岁,平均(59.38±6.32)岁;病程11.6~168.6个月,平均(70.68±9.23)个月;收缩压 143~200mmHg,平均值为(163.69 ± 7.26)mmHg,舒张压 70 ~ 110 mmHg,平均值为(85.39 ±6.83)mmHg。对照组 134 例,其中男 76 例,女 58 例;年龄 38~72 岁,平均(60.42±8.73)岁;病程 13.2~172.3个月,平 均 (72.32±7.76)个 月 ;收 缩 压 146~202 mmHg,平 均 值 为(166.62±6.83) mmHg,舒 张 压 73~108 mmHg,平 均 值 为(86.27 ± 5.37)mmHg。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血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患者予以口服珍菊降压片(华佗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55394)口服,1片/次,3次/日。对照组给予天麻钩藤饮,组方为天麻 10 g,钩藤 l5 g,黄芩 10 g,桑寄生 15 g,栀子 10 g,杜仲10 g,川牛膝 15 g,石决明 20 g,茯神 15 g,夜交藤 10 g,益母草15 g,水煎分服,1剂/日。两组均以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血压:测量血压时患者静坐休息15min以上,由固定医生采用双听筒汞式血压计测量右臂肱动脉血压,测值相差4 mmHg以上重新测定,重复测量3次,取均值作为血压值。
中医证候积分:根据高血压病患者的主症,如眩晕、头痛、脉弦涩或细涩、腰膝酸软;次症,如心烦失眠、耳鸣、口干、苔薄或少苔、舌质红等进行分级量化标准[5]。
降压疗效:显效为舒张压下降达10 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己下降20 mmHg以上。有效为舒张压下降小于10 mmHg,但己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以上。无效为未达到以上标准者[6]。
证候疗效:显效为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减轻,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为症状或体征减轻,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为症状或体征无明显变化,证候积分减少低于30%。总有效 =显效+有效[7]。治疗后分别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
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 χ2校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结果见表1和表2。治疗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腹泻(占8.21%),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头胀(占 8.9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经 χ2检验,P>0.05,表明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s)
组别收缩压(m m H g)舒张压(m m H g)t值 P t值 P治疗组(n=1 3 4)对照组(n=1 3 4)t值P治疗前1 6 3.6 9 ± 7.2 6 1 6 6.6 2 ± 6.8 3 3.4 0 2 7> 0.0 5治疗后1 3 0.1 6 ± 8.4 3 1 4 3.1 8 ± 7.8 2 1 3.1 0 7 5< 0.0 1 3 4.8 8 7 8 2 6.1 3 3 5< 0.0 1< 0.0 1治疗前8 5.3 9 ± 6.8 3 8 6.2 7 ± 5.3 7 1.1 7 2 5> 0.0 5治疗后7 3.6 3 ± 6.3 9 8 2.3 2 ± 5.7 3 1 1.7 2 0 4< 0.0 1 1 4.5 5 4 7 5.8 2 2 6< 0.0 1< 0.0 1
表2 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例(%)]
高血压病属中医“头痛”“眩晕”“肝阳”“肝风”等范畴。《黄帝内经》就有“髓海不足,脑转耳鸣”“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等论述,并指出“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动,天癸蝎,精少,肾脏衰,形体皆竭,八八,则齿发去。”当人步入中老年时,脏腑功能衰退,尤其是肾精不足,肝失柔顺,脾失健运,心失所主[8]。其基本病机是阴阳失衡,与肝、肾的阴阳盛衰关系密切,多为本虚标实,实为肝气郁结,肝风、肝阳上扰;虚为肾阴亏损,肝火失于滋养,致肝阳偏亢,病久则阴伤气损,导致气阴两虚和阴阳两虚。一般认为,肝火亢盛和阴虚阳亢是高血压病的主要证候,早期以阴损为主,临床上多见阴虚阳亢和肝火亢盛,表现中期多见痰湿中阻,晚期则阴阳两虚常见[9]。
目前,高血压的治疗多以化学降压药为主,疗效确切,服用方便,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处于主导地位。但不可否认,化学降压药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不同性别、年龄、病情、体质的高血压病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性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经临床验证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突出了整体观念,且中西医结合选药,可优势共享、提高疗效、造福患者。
珍菊降压片的成分包括珍珠层粉、野菊花膏粉、芦丁、氢氯噻嗪、盐酸可乐定,其中氢氯噻嗪是一种噻嗪类利尿剂,可通过排钠作用利尿,进而降低血液容量,发挥降压作用;盐酸可乐定可以抑制外周交感神经的活动,通过激动外周交感神经突触前膜的A2受体,增强其负反馈作用,减少末梢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使心率减慢,从而降低血压;珍珠层粉、野菊花膏粉和芦丁等中药成分还可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降低外周和冠状动脉阻力,扩张血管[10]。
天麻钩藤饮出自于近代胡光慈《杂病证治新义》,由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和茯神等12味中药组方[11]。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熄风,杜仲、牛膝、桑寄生补益肝肾,栀子、黄芩清肝泻火,益母草活血利水,茯神、夜交藤安神养心。现代药理学认为,天麻的主要成分是天麻素,有恢复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中的平衡失调,产生镇静、安眠和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钩藤有解痉作用,丹参、赤芍、川芎、益母草有明显扩张血管、改善血流量、改善循环障碍及抗血栓作用。牛膝、杜仲、黄芩有降压利尿作用,石决明、杜仲可减少胆固醇的吸收、纠正血管硬化[12]。
本研究中分别应用珍菊降压片和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患者,与天麻钩藤饮治疗的患者相比,应用珍菊降压片治疗的患者血压水平显著下降,降压总有效率达65.67%,症候总有效率达疗效显著61.19%,且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因此不但能有效控制血压,而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与天麻钩藤饮相比,珍菊降压片对高血压病患者有较好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洪兴,韩丽华.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3,28(11):2 298-2 299.
[2]陈光亮,王滨燕,戴小华.控释硝苯地平对不同证型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2):421-423.
[3]盛和静,潘才钰,王永盛.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耳穴埋豆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 68 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9):651.
[4]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2.
[5]郑筱英.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
[6]王 宁.中西结合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4):59-60.
[7]李 岗.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43例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7):205-206.
[8]胡世云,范武庆.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5):307-308.
[9]张荣珍,陈志祥,胡素颖,等.3578例高血压中医证型构成临床调查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4):360.
[10]盛东平.珍菊降压片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3,25(1):141-142.
[11]陈宏斌,张 东.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2):1 226-1 227.
[12]高新建,王 云,汤 沙.天麻钩藤饮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50 例[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3):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