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诗朦
1 工作台 雕花木质工作台,工作台下面连着脚踏板,可以带动桌面上的轮轴。这张木质的工作台几乎有近百年的历史。工作台上镶嵌着各种修钢笔的工具,堆放了许多零部件。
1947年,为了谋生,张广义的父亲开了一家钢笔店。17岁的张广义跟着父亲一起干。后来,买笔的顾客们希望能够提供修笔服务,于是张广义自学修理钢笔,这家店面也变成主营修笔,兼营卖笔。
2 丝锥 电动丝锥镶嵌在工作台上,也可以通过脚踏板带动工作。丝锥用于制作钢笔身与钢笔管连接处的旋转螺纹。1949年后,张广义的顾客更多了,那时候主要的客源来自于学校、部队和文化单位。
后来,张广义的柜台搬到了东安市场,过了十几年后,他因身体原因又搬到了东四。
3 邓小平治丧委员会的信封 “文革”时期,张广义发现自己矮人三分,抬不起头来,街道每天批判他“走资本主义道路、挖社会主义墙脚”。1980年代后,个体劳动者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首次有个体户获评劳模,张广义当选人大代表,甚至被邀请参加邓小平的追悼会。
4 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奖牌 1980年代,张广义成了北京最早一批“个体户”。因为热心服务和乐于助人,张广义在1984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三年后他成为北京个体私营劳动者中的第一位入党者,还被评为“全国先进个体劳动者”和“全国商业系统劳动模范”。这个奖牌颁发的时间是1995年4月。
5 电动抛光机 用于磨笔尖。张广义的拿手活儿是“点笔尖”,就是把比小米粒还小的白金和铱金合成的小圆球,用氩弧焊焊在笔尖上,再一破两半。这门手艺,濒临失传。张广义此前用手工电焊,为了焊得恰到好处,不戴护目镜。后来,张广义得了视网膜炎,“点尖儿”这门绝活20年前就做不了了。张广义自己加工的笔尖得到很多顾客的认可。
6 放大镜 现在来找张广义修笔的人不多。一些人因为钢笔下水不畅来找他,他会打开桌上的小台灯,用放大镜细细端详笔尖,再给出解决方案。因为身体和眼睛不适,张广义已经很少开动工具修笔了。
7 药 张广义的工作台上除了跟钢笔相关的工具以外,还有许多药。他今年84岁,常感到疲惫。有时候店里多来了几位客人,张广义就会觉得有些吃力。仅有七八平米的店面装满了颇有历史感的物品,再多容纳几个人,让张广义有些无力应付。
摄影 / 尹夕远
张广义
位于东四南大街102号的广义修笔店,是北京唯一一家也是最后一家修笔店,这家修笔店已经开了67年,从未停歇。
如今,广义修笔店每天下午3点营业,5点关门。
张广义已经84岁,他觉得自己既然有一技之长,就要回报社会。
张广义坦陈自己的身体情况已经不能再支撑这个店面,他说至今还坚持营业,只是因为还有顾客的钢笔没有取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