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之我感

2014-04-30 07:07李莹莹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化学实验课堂

李莹莹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和魅力.作为启蒙的初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师使用最常见的一种实验教学形式.教师既要对实验熟记于心,又要在实验时辅以规范的操作和精准的语言描述,让学生在一种讨论的氛围中接受新知识,使学生感受化学实验之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在化学教学实践过程中,自己对化学课堂演示实验的理解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下面就用文字把这些演变过程记录下来.一、初为人师,实验只为完整展现

我一直清晰地记着自己第一次在课堂上做实验时的兴奋和紧张.兴奋的是,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有那么多人坐在下面来观看自己做实验.紧张的是,这是我人生角色转变的第一个实验,以前我都是以学生的角色做实验,而这一次却是以一个示范者的角色来完成实验,我的每个精细的动作都被下面那几十双眼睛密切地关注着.

那个时候,我对课堂演示实验的理解很单纯:作为教师的我,要把书上的实验认真地做给学生看,让他们能够看清每一步操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得清实验现象.为此,我努力付出:课前认真准备,确保实验预期完成.一般我会做以下几项工作,首先研读教材,列实验报告;其次是进入实验准备室,准备实验所需药品和仪器;最后是把实验完整地操作一遍,关注自己每一步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并精心安排好每样仪器摆放的位置,以便于学生更好地观察实验.记得在一次公开课上,我在做物质燃烧条件的对比演示实验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观察透明玻璃杯罩住的蜡烛的燃烧情况,我将蜡烛事先放在板凳上,然后将板凳放在讲桌上,这样一个小小的改进,让后排的学生都可以观察到实验现象.当时的我,对于课堂演示实验的最高境界的追求就是:让每一个演示实验都化为我一次又一次成功的表演,用我的成功赢得学生的喜爱与尊重.二、时间沉淀,实验还需更多辅料

随着听课的增多和不断地对比,我感觉自己的课与老教师的课有一些地方不一样,但一时又说不出来.在一次听评课的教研讨论中,组里老师的一句话给我以醍醐灌顶:在课堂上,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万不可当一个被动的“演员”……会后,我认真地反思这句话,对化学课堂演示实验逐渐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辅以精准的语言描述,引领学生更好地观察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这里语言的精准,我理解为两层含义,其一就是要用标准的普通话来描述实验,有的老师地方音非常重,让学生理解他的话语本身都很困难了,再想借助他的语言来学习化学知识不就是难上加难了嘛;其二就是对实验仪器、实验现象等的描述要准确规范,如“长颈漏斗”不可说成是“漏斗”、实验现象描述时解释清楚“烟”和“雾”的区别等.引领学生观察实验,其实就是我之前一直欠缺的,我之前的实验几乎都是一气呵成的,实验做完后再来讲解实验,而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经过改进后,对于演示实验的处理就更科学了.

例如,“镁带的燃烧”实验,我以前就是按照课本顺序:观察外观—砂纸打磨—点燃镁带,实验结束后留给学生的只有“银白色”和“耀眼的白光”.这个演示实验浪费了时间,却没达到预期效果.改进后,我先让学生先认真阅读课本,考虑如何操作,再带领他们回顾观察的顺序、观察的内容,最后鼓励学生积极上台演示实验,学生参与热情高涨,而且观察更详细:在产生的耀眼白光的上方还有一些“白烟”,燃烧后生成物是白色固体:有的学生甚至要求用手碰一下生成的白色固体,从而发现生成物是非常松脆的.这样,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刻感知到有目的地观察、思考,比平时所说的“看”收获更多,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提高了课堂演示实验的效果.三、巧设情境,实验更加精彩

如果能创设一个很好的问题情境,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实验需求,这样既可以完成演示实验,又能让学生感知到化学实验.

例如,在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时,我摒弃了以往直接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由我来“演”实验的做法.在新课开始的时候,我先提出问题:空气就在你我身边,大家知道空气中都有哪些成分吗?引入讨论,然后回顾铁丝生锈实验的现象和原因,最后给予问题:如何才能知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呢?这样,学生都会打开思维去思考,经过思考和讨论,得到了许多答案.比如,在密闭容器中加热铜丝的实验,铜丝在反应过程中消耗的氧气量通过类似铁丝生锈实验中的红墨水来显示,还有的学生想到利用镁带燃烧等.虽然有的实验设计不是那么完备,但这个时候恰好可以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在这种讨论氛围中的讲解比起直接说教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以上就是本人从事化学教学几年来对于初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的几点感悟.相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随着时间的继续沉淀,必会有更多的心得与收获.

猜你喜欢
化学实验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做个怪怪长实验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