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传统文化对“祥子”形象刻画影响叙议

2014-04-29 12:20李夏蔚
卷宗 2014年3期
关键词:祥子骆驼祥子儒家文化

摘 要:本文认为《骆驼祥子》这部小说是老舍自觉地通过“祥子”这一人物形象完整表现和突出自己的传统文化思考。小说中祥子的生活态度容易让人联想起儒家所推崇的人生思考、生活哲学。其实,祥子前后身心的巨大反差和遭受打击后的灵魂搏斗,深刻寄寓着老舍对儒家传统文化中人格品质的执着探寻。总体而言,祥子身上散发的文化韵味,突出表现了老舍小说以及中国现代小说浓厚的儒家传统文化之底蕴。

关键词: 《骆驼祥子》;儒家文化;形象刻画

项目名称: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项目“传统文化对京派文学人物形象刻画的影响——以老舍《骆驼祥子》为例”(编号:201351)研究成果。指导老师:首作帝

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以激进的姿态反抗传统,是一场革新与守旧、进步与停止的尖锐的意识形态的斗争。而新文化运动则极力攻击儒家文化,在极短时间内全盘否定儒家学说,力图摧毁其文化统治地位。对儒学的全盘否定第一次从根本上动摇了旧中国稳固的、封闭的、停滞的思想局面,而依此构建的一整个政治思想体系也由此坍塌,从学界而起,影响了整个中国社会。但这一影响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毕竟作为一种传统,儒学已融入国人的血脉,刻进了国人的骨子里。在旧的文化的解构与新的稳定的文化重新构建并再次稳固的过程中,民国时期中国土地之上都受到了这一巨变的冲撞。《骆驼祥子》的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20年代末至十九世纪30年代初,继于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潮流散去之后。祥子成长的农村,是儒家文化浸润多年的以小农经济为主,重视三纲五常,讲求家庭伦理之地。而作为一个文化、政治、经济中心,他所生活、闯荡的北平,必然在革命运动时期首当其冲。首先是社会制度被破坏,直接导致社会秩序紊乱、兵匪横行,环境中不安定因素增多;其次是国人思想观念的颠覆,原先儒家思想中的传统价值观年受到质疑。然而新的合理的完善的价值体系又未曾建立完善,以致普通市民的价值评判变成了个人的、自我的、不受约束的发展,儒家“中庸”、“仁爱”等道德思想仍在积极影响着普通市民的生活,但民族中固守千年的封闭、落后、愚昧、守旧、自私、狭隘等痼疾也由此暴露。

1 儒家传统文化对祥子的积极引导

儒家传统文化之所以能盛传千年经久不衰,必有其强韧的生命力所在。五常——“仁”、“义”、“礼”、“智”、“信”之核心价值,“仁者爱人”(有差别的爱),注重平等的原则。从个人到家庭、家族、社会、国家以至生命共同体,为仁需要推己及人,从内向外,由私到公。讲求“中庸”,孔子从柔道的儒风里出来,要人“柔而能刚”、“恭而有礼”、“和而不同”。儒家也讲求“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自强”、“以和为贵”等思想。这些正面的向上的思想曾经在历史上起了促进文明发展的积极作用,是儒家传统文化的精华。

1.1 “温厚善良”之品质的形成

儒家讲求“仁”,其核心是“仁者爱人”,这种宽厚、仁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言必信,行必果”的传统美德在祥子的身上一览无余:他不愿学着城里人的贫嘴恶舌,愿意在静默中思考,直视自己的心;他极有责任感,把车拉得既稳又快,也不讲价;他穷死饿死不偷,不愿意让自己的心灵留下污点;他平时舍不得花一个小子,而当他在小茶馆看到车夫老马饿晕过去时,却不声不响地买了十个热包子送给他……从小生长在农村,淳朴敦厚的生长氛围一直滋养着祥子,随着这一阵安静、憨厚、善良的清风,祥子走进了北平,在城里努力地生活着,尽力地闯荡着,于纷乱的社会中开辟出一个宁静美好的小天地。

1.2 “正直坚强”之人格的塑造

儒家也提倡“直”,还有股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韧劲,他会在风里雨里咬牙,饭里茶里刻苦;他愿正大光明地挣钱买车,不愿意走歪门邪道,放高利贷赚钱;他和虎妞结合后,不愿走虎妞指给他的道:或当小车主,或做小买卖,或继承刘四的财产;他愿独立自主地生活,做个自由的车夫……面对一次又一次“要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愿望的落空,祥子会迷茫,会踌躇,会不安,但是骨子里的拼搏精神还是促着他煎熬过来,面对世界的恶意,祥子也努力坚守本心,努力坚持他心中的信念。他总是很少说话,在别人说闲话的时候,他会默默的思考,看看自己的心,想想接下去的生活要如何安排。直面困苦,祥子正直而坚强。

2. 儒家传统文化对祥子的消极压迫

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核心之一是“礼”,其主要内容是克己复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力求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并且这种守礼的思想随着儒学的发展而发展,到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宣扬“君权神授,人君受命于天,统治天下”,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王道之纲”,逐渐养成守礼手法的民族性格。但是经过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将孔孟等古之贤者过分的神圣化、权威化,也将有些思想夸张、曲解,在民族性格中渗入了厚古薄今,思维迂腐僵化,看轻底层劳动人民,以及婚姻的桎梏等负面影响。而在祥子生活的时代,制度崩坏,纲常紊乱,儒家传统文化思想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沉腐于深层的部分糟粕也逐渐流于表面,影响着以祥子为代表的底层劳动人民。

2.1 对其肉体上的压迫

在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以及当时动荡局面的双重影响下,祥子作为底层的劳动人民之一,一方面仍然受到阶级上的剥削,另一方面又失去了原本制度给予他的基本保障。在祥子追求人生理想之路上,他无尽的努力、微薄的积攒以及幽弱但始终坚持的希望被屡次打击,当他初来乍到,苦干三年,好不容易凑足钱买了辆新车却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当他卖了牵来的骆驼,省吃俭用攒钱,却在干包月时遇到的一次搜捕中将钱也被敲诈去;最后,虎妞用低价给他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他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又卖了车。人生的三起三落不断削弱磨损祥子的精神脊梁,挫伤他的坚硬和傲气,忍让、退让、避让使祥子再也直不起腰来,成为了一个堕落鬼。

2.2 对其精神上的压制

儒家传统思想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社会环境、身边人物对祥子的影响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北平城里城外的动荡混乱,人心的冷漠险恶,阶级的歧视压迫……这一切都在不停地影响着祥子也于有形无形中改变着祥子。人们只关注祥子扯着骆驼发了邪财,却从不关心祥子丢车的凄惨;虎妞只为了自私的爱引诱了祥子,婚后发现“家里的不是个老婆,而是个吸人血的妖精!”、“他已经不是人,而只是一块肉”被不断地吸食精血;夏太太诱惑了他,传了他一身的脏病;而最后小福子的死,成了压死那匹骆驼的脆弱的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然而祥子最终的堕落却不曾在北平这个城市里惊起一点儿波澜,“他已经渐渐入了‘车夫的辙:一般车夫所认为对的,他现在也看这对;自己的努力与克己既然失败,大家的行为一定是有道理的,他非作个‘车夫不可,不管自己愿意不愿意,与众不同是行不开的。”祥子的堕落成了社会眼中的归于正常,他的蓬勃朝气,他的锐意进取和他的和善忍让都消失无踪迹了。儒家传统文化流行千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对中国社会和活在此中的人民造成了深入骨髓的影响,这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

祥子原先是个善良纯朴、热爱劳动的年轻小伙儿,对生活具有骆驼一样积极坚韧的精神。他一贯要强,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认为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这过程中展现出了祥子“敦厚老实”、“刚健自强”的个性写照。其实,他梦想的全部就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但是,祥子的命运起伏动荡,那个强大的罪恶的病态的社会一次又一次地打击他的信心以及耐性,将祥子骨血里掩埋着的愚昧、自私、狭隘的劣根性彻底暴露,他无法与之抗衡,它却能把他变成病态的产儿,把他从人变成个鬼祥子,变成了“刺儿头”,堕落成社会的垃圾:“当初咱也倒要强过呢,有一钉点好处没有?”祥子遥远的希望破碎,只剩下眼前短暂的利益了。人物前后巨大的个性反差以及其悲剧命运的不可抗拒,反应出了儒家传统文化对人物影响之利弊两面,加之整个社会的动荡与罪恶,以至祥子自我个性被逐渐磨灭后再无力抗压,从肉体到精神都采取了自我放逐的消极态度,如书中结尾所言:“体面的,要强的,要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参考文献

[1]罗成琰、阎真.儒家文化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J].文学评论,2000(1).

[2]谢昭新.老舍小说艺术心理研究[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

[3]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A]辜鸿铭文集[M].海南出版社,1996.

[4]葛荣晋.论儒家传统文化的两重性[J].东岳论丛,1989(4).

[5]王曰美.民国时期儒家政治思想的命运[J]北方论丛,2007(1).

作者简介

李夏蔚,女,浙江奉化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本科生。

猜你喜欢
祥子骆驼祥子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河北省卷《骆驼祥子》阅读
论《骆驼祥子》中祥子人生悲剧的原因
骆驼“祥子”在唐朝的一天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