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瑛 刘晓洁 李艳
摘要:当代纪念馆建筑扩建过程中,有的建筑通过恰当的处理方式,实现了各方面的和谐共存,有的则因为不合理的设计手法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旧馆改造建筑设计过程中通过把握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实现了整体环境的自然过渡与和谐共生。
关键词:和谐共生;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当代纪念馆建筑扩建有多种方式,有的通过采用对立、融合等手法,可以使新旧两部分建筑自然共存,但其中也不乏因为设计过程中处理不当而令两部分出现不和谐的案例。纪念馆建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公共建筑,随着时光的流逝和参观人数的逐渐增加,以及对纪念馆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不断提升,便会出现内部设备老化及建筑使用空间不足的问题,对其进行扩建设计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在纪念馆建筑扩建设计中注重整体环境的和谐共生,使两者自然而然地存在于同一环境中,逐渐成为设计中遵循的原则和追求的目标,协调处理设计过程中的多种因素,使其相互协调,和谐共生。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旧馆改造建筑设计过程中通过把握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实现了整体环境的自然过渡。
1项目概况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位于韶山冲引凤山下,始建于1964年,经过多次扩建而成,总建筑面积9078m2,是展示毛泽东主席伟大人生和光辉业绩的纪念性建筑。西北入口正对毛泽东纪念广场,东侧为毛泽东图书馆,东南角为毛泽东遗物馆,北临韶峰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该馆已接近五十年使用年限,存在使用功能不全,陈展面积不够等问题。
图1总平面图图3室内天花2设计原则
新扩建部分纪念馆与老纪念馆之间、与馆周边环境之间彼此联系、彼此制约,纪念馆扩建设计要对其进行充分考虑,在设计过程中要协调处理各方面之间的关系。
3新旧建筑的和谐共生
扩建部分新建筑可采用与老建筑近似的建筑符号,甚至可以原样复制老建筑中极少部分典型元素,使两者产生联系。例如,可将与老建筑相似的建筑构件、颜色、材料等运用到扩建部分新建筑的设计中,实现两者之间的自然过渡,达到和谐共生的目标。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所处的环境较复杂,背靠青山,设计以“扩建改造、保留修缮相结合”的原则对其进行改造,协调处理新建筑与老建筑、老环境的多种矛盾,实现新的整体环境的和谐有序。图21964年兴建部分设计严格保持1964年兴建部分建筑外观不变,进行保留与修缮,拆除后来扩建的部分建筑,在原址上改造扩建。新建部分的建筑以老建筑的白墙、圆柱、窗棂、坡屋面等构件为母题,依山而建,就势而成(见图2)。对于1969年以前兴建的部分进行调研、编号,能继续使用的梁、柱、墙体、屋顶等构件进行加固维修,需替换的构件进行原样复制。对于1969年及以后兴建的部分建筑,保留部分构件,恰当地运用到在新建筑新环境中。例如,后来拆除保留下来的葵花图案的花窗,被多次用于建筑及建筑周边景观设计中去。干挂白色花岗岩的立面材料的运用与老建筑的白墙呼应,灰色的现代符号的应用与老建筑的灰瓦相得益彰,实现了原有雅致清新风格的延续,建立了新、旧建筑间的有机联系。设计中没有简单的模仿老建筑的传统环境,而是用现代的结构、材料加以演绎,从空间上、形象上、精神上实现历史的延续与时代的和谐。
4室内外设计的和谐共生
建筑内部空间注重和谐共生理念的运用,顶部构建出了天花的形态,并在上面镂空雕刻上毛泽东的手写体,通过光线投射到地面上,与室外环境形成了很好的互动关系;会议室等室内空间的布置也巧妙运用葵花图案等元素,与建筑风格呼应(见图3)。室内布展空间把握总体布局的合理性,强调展陈形式设计与建筑的协调。讲解员休息室、放映厅、临时展厅、贵宾厅等公共空间分布清晰;从序厅到结尾,顺序前行,不走回头路。尽量扩大陈展空间,合理组织和整合交通参观流线,采用现代陈展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多样化地展示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展厅内,遵循主展线顺时针的展示原则,通过点、线、面结合,使各部分融会贯通,且便于参观讲解,以形成通透、流畅、富有节奏感的陈列展示效果。完善保留部分的配套设施设备,加强无障碍设计和消防安全设施,增强空间的人性化与舒适感,符合现行建筑设计相关规范。
5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
纪念馆建筑的扩建设计,还要把握新的建筑与周围原有环境的和谐关系。有的纪念馆周边植被丰富,环境优美,在扩建时就要尽量避免对馆周环境的破坏,以保护当地现有资源;对于历史文化丰厚的地区,要注重延续当地文化,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设计手段来达到新扩建部分与周边环境的和谐效果。设计中的建筑整体布局依山就势,与地形契合,又保持了当地原有风貌。景观以纪念性和庭院式布局为主,对建设过程中局部破坏的景观进行修补并加以提升,维持原有风貌特征,与原有景观系统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有机动态的环境景观整体。在景观关键部位布置雕塑、小品、景路以及一些体现纪念馆建筑文化艺术的精品,提升纪念馆的纪念价值和纪念意义。在外部景观的处理方式上,重点保护原有基地的树木,尽可能少挖山体。原址保留的所有树木,使其以恰当的方式出现在新的环境中,新与旧自然融合,实现历史的传承与整体环境的协调。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旧馆改造项目在设计过程中追求多种因素的和谐共生,以恰当的手法处理各方面的关系,找寻到新旧建筑及建筑与环境之间一种自然的过渡与衔接,使其自然而然地处于同一环境中,实现了建筑与核心景区周边建筑及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和谐共生,体现韶山特色和时代精神。参考文献:
[1] 邹瑚莹,王路,祁斌.博物馆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2] 陈伟平.论纪念馆建筑[J].建筑,2001.
[3] 姚威.新旧建筑的和谐共生——华旭国际大厦设计[J].建筑实践,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