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以来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初探

2014-04-29 15:28韩孜
艺术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二战功夫好莱坞

韩孜

摘要:20世纪30年代,好莱坞制片制度逐渐成熟,八大电影公司迅速崛起;随后,美国电影工业进入“经典好莱坞时期”,成为美国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同时,随着二战战幕拉开,美国作战于太平洋战场。在这个复杂的时期中,大批的好莱坞影片都在反映着美国社会的变迁;同时,二战中的中美合作也一定程度上使美国对中国真实的社会状况有了进一步了解,这种递进的认知过程也体现在了二战以来的美国主流电影中。本文在第一部分将以时间顺序对三十年代以来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呈现形式及特点加以概括;于第二部分探讨美国电影中中国元素产生变化的原因;最终总结出中国元素及中国文化在美国电影中影响力的整体变化趨势。

关键词:美国电影;中国元素;社会原因;文化影响力1不同时期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代欧洲成为世界电影中心。1928年,推理小说家隆纳德·诺克斯发表了关于推理文学创作的十条禁忌。禁忌之一为“忌中国人出现在故事里。”后来,中国人这种神秘未知的形象也被延伸到了其后30年代的好莱坞电影中。“早期好莱坞银幕上,贯彻‘黄祸论最彻底的当数《傅满楚博士》系列电影。”[1] 1932年电影《傅满洲的面具》体现了当时美国电影对“中国人”这一中国元素的误读与丑化。而后,华人侦探“陈查理”成了重要的华裔主角之一。“‘查理陈代表了美国对中国男性的普遍偏见:麻木不仁、寡言少语、欠缺潇洒和风趣,外形柔弱、缺少阳刚之气。”[2]陈查理是30年代美国荧幕上难得的正面华人形象,但其刻板守旧也受到强化。

1.1“二战”以来至20世纪60年代:故事片纷繁

20世纪40年代,中美作为同盟国成员战斗于“二战”太平洋战场。此时也正值美国电影黄金时期,美国影坛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作品,“把二战期间的美国电影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同时也为美国电影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奠定了一个很高的起点”[3],其间电影中的中国人形象出现了巨大转变。1943年电影《中国》以抗日战争作为背景,展现了中国人民面奋勇抗战的形象。片中戴维和卡洛琳对中国难民的帮助,即象征美国社会对于中国抗战表示支持。经典影片《龙种》中,中国农民仍是主要的中国元素,但被赋予更为浓郁的爱国主义精神。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战争片《东京上空三十秒》将对中国元素的表达上升到了人性层面,末尾本国飞行员回国时背景音乐中响起的义勇军进行曲成了中美人民友谊的写照。20世纪40年代战争时期的主流美国电影几乎被战争题材笼罩着,因此涉及中国元素时,主要的情节便是抗日战争。战争结束后的20年间,受到“冷战”影响,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对立也投射在美国电影中,如反派傅满洲以更为阴险狡诈的面貌出现。

1.2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英雄主义”与 “中国功夫”突显

“好莱坞电影在经历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民族电影兴起的影响以及法国新浪潮的冲击之后……于60年代后半期和70年代,开始对近亲繁殖的类型电影从形式到主题进行了‘反思。”[4]另一方面,美国社会动荡不安也成为这时期电影革命与演变的首要因素并造成大众对“英雄主义”的需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以“功夫”为代表的中国元素正式出现在美国电影中。美国《Total Film》杂志曾指,李小龙作品《龙争虎斗》带起了七十年代的美国功夫热潮。由此,“中国功夫”成了中国元素的代名词,也为日后美国电影中中国元素的呈现形式开辟了新道路。除此之外,商战经典《华尔街》中还出现了《孙子兵法》这一中国古代典籍,这也是除“中国功夫”之外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文化的体现形式。

1.320世纪90年代至今:“当代好莱坞”

这一时期,世界范围的交流沟通使得美国电影内容更为丰富;同时,科技进步也使得电影制作技术更为成熟,电影的中国元素向着多元化的方向逐渐展开,同时也更为贴近生活。电影《阿甘正传》(1994)中的主人公阿甘在校期间因为乒乓球技巧精湛被派去中国参加友谊赛,为中美建交立下功劳。好莱坞科幻经典《人工智能》中,中医药成了未来医药界的主导力量,说明中医文化已初步受到西方关注。 《纽约黑帮》中一段京剧表演展示了中国国粹,这也是中国元素在当代好莱坞电影中愈发多元化的体现。此外,中国元素的动画电影可谓美国电影中的里程碑。《花木兰》描绘出中国传统女性的勇敢与坚韧;《功夫熊猫》系列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呈现不单留于表面,整部电影都贯穿着浓厚的中国风情与哲学意味。

2“中国元素”呈现形式在好莱坞电影中变化的原因

好莱坞早期对“中国人”的丑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文化交流的缺乏与“黄祸论”的蛊惑所致;而后出现中国元素的战争片则是中美双方有了一定了解后的产物。后来的功夫热潮则是西方社会期待并接受东方文化所承载的特有价值观的产物,“中国功夫电影正是表现了中国人的一种抗争精神,这使得西方人为之震撼。从此,他们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中国古典文化和重新认识中华民族发掘中西文化的共同之处。”[5]此外,意识形态差异与政治因素也影响到中国元素在美国电影中的呈现。例如,20世纪60年代反派“傅满洲”的复活体现了“冷战”对美国电影的影响。之后,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与对外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元素以多样化的形式出现在美国电影中:“中药”“中国历史名人”“中国动物”“中国文学”等等,可见文化交流带来的影响。同时,美国电影制作的进步、电影运动的发展、美国社会对于外来文化的认同与接纳也为中国元素在美国电影中的多样化呈现奠定了基础。

3结论:中国元素及文化影响力在好莱坞电影中的整体变化趋势

纵观中国元素在好莱坞主流电影中的演变趋势,可以得出结论:好莱坞早期,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多以“中国人”的形式出现,且多数为反面或苦难角色,并且怯懦、邪恶的性格多被歪曲或夸大,误读占到大多数;直到二战,美国开始了解中国,这期间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仍以“中国人”为主,战争片占有很大分量,“中国人”开始以勤劳勇敢的正面形象出现在美国荧幕;随着新好莱坞时期的到来与美国电影同世界文化的交融,“中国功夫”逐渐成为中国元素在美国主流电影中的载体,对美国电影影响巨大,并掀起了经久不衰的“功夫热”,“中国传统文化”开始被美国电影熟识。随着社会发展、文化交融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国元素以更为立体多元的形式出现在美国好莱坞电影中,形式更为多样,也更贴近生活。

因此,中国元素在美国主流电影中的影响力与对外交流程度息息相关,同时与中国自身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密不可分。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文化间的交融与碰撞;好莱坞电影吸纳世界多元文化但仍保有自身特色是其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对于中国电影,乃至中国文化,若需要增强自身影响力,也应在收容并举的同时保持自身特色。参考文献:

[1] 哈罗德·伊萨克斯(美). 美国的中国形象[M].于殿利,陆日宇,译.北京:中华书局,2006.

[2] 李江月.美国电影中的华人男性形象诠释[J].电影文学,2008,(10):2122.

[3] 金崇远.炮火中的文化——文化和第二次世界大战[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4] 张红军.略论新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征[J].艺术广角,2003(01).

[5] 吴夏曦.中国功夫电影在北美地区的跨文化传播[J].电影文学,2011(12):2728.

猜你喜欢
二战功夫好莱坞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二战那些事(连载)
二战那些事(连载)
二战那些事(连载)
二战那些事(连载)
功夫猪
功夫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