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婧
摘 要:在全国技工院校进行示范校建设的大环境下,在倡导工学结合一体化教育理念的新型课程模式下,技工院校也在不断推进文化课程的改革,寻求一条适合技工院校校情的文化课改革路线是每个文化课教师的心愿和任務。
关键词:通用职业能力素养;文化课改革;校园文化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技工院校教育的重视,全国示范校的建设,工学一体教育理念的推广,技工院校的文化课程的改革也提上了日程,如何探索一条适合技工院校校情的改革路线成为摆在教师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来到我国技工教育最为发达的广州,对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进行了近距离接触,希望对课改有所启发。广州工贸以其通用职业素质课程的改革闻名全国,他们把除了专业课程以外的所有文化课融合成了一门通用职业能力素养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德育、体育以及一些拓展课程)。
一直以来通用职业素质课程在技工院校的教学中就是配菜,可有可无。但笔者在参观广州工贸学校的成果展示馆的时候,其中有一块版面上写着:
a.所培养的技能人才面向什么类型的企业就业;
b.所培养的技能人才面向企业的哪些岗位群工作;
c.所培养的技能人才在工作岗位上能胜任哪些工作任务;
d.所培养的技能人才在完成工作认为的过程中应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质。
当时讲解员说,来参观的兄弟院校都觉得这块版面应该修改一下,最后一条应该放在第一位。为什么呢?因为越来越多的技校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企业在招聘工程中已经把应聘者的综合素养排在第一位,包括职业道德、为人处世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以及其他一些与职业相关的附加能力,专业技能反而排在后面。企业认为三个月就能培养一个熟练工,但三个月无法培养一个员工的综合素养,这个过程对于企业所消耗的成本将会是巨大的。所以,这就要求技工院校在三年的学校生活中用优秀的校园文化、优良的文化课师资力量来熏陶和培养我们的学生。这一点对于学生以后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文化课和专业课应两条腿走路,缺了哪条都是跛子,都无法快速前进。
广州工贸技师学院自上而下,对通用职业素质课程进行了总体部署——就是我们所说的顶层设计。首先,确定课程的基本理念——学会做人与学会做事并重、通用能力与专业能力对接、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趋同。其次,构建课程路径——企业调研、课程框架、课程方案、课程资源、课程实施。在一系列科学系统的理念改革下,广州工贸对课本进行彻底改革,把希望学生习得的能力转化成一个个典型学习任务,把所需要的文化知识进行了大胆糅合,再将每个学习任务分为小任务,最后由教师做出适合课堂使用的小方案。笔者听了广东省教学能手罗家慧老师的《沟通表达》课。这门课程通过整合后把这一学期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分成了四个大任务。其中一个就是职业素质养成主题辩论,围绕这一大任务又有了五项小任务:(1)了解肢体语言的含义,懂得沟通礼仪的内容和原则,掌握职场礼仪;(2)围绕职业素质养成话题进行即席发言,掌握即席发言的技巧;(3)掌握与上级、同事、客户沟通的原则和技巧;(4)了解辩论流程,能运用辩论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辩论;(5)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提高职业沟通水平。罗老师这一课中的目标是第二条即席发言的技巧。她把这一任务做了一个详细的教学小方案,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完成了讲学任务,效果明显,学生基本没有睡觉或者其他不好的情况发生。学生学得有兴趣,教师教得不费力,这就得益于教材系统的完美整合和教师教学法的变革。
如今,90后毕业生逐渐进入就业市场,他们提出的“对口就业、优质就业、终生就业”的诉求越来越强烈,他们不再仅限于有一份维持生计的职业,更要求有一份能促其成长、有职业生涯发展前景的职业,要求就业单位能为其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如何满足市场需要,满足学生诉求,是值得我们这些教师所深思的。也是我们把学校办好的基本点,同时也是通用职业能力素养课程改革的基本点。
我们所有的专家和老师们已经逐步意识意识到这个问题,企业更加重视员工的非智力因素。例如,行为习惯、品行修养、文明礼貌、法制意识、心理健康、沟通能力、团队精神、自我学习能力等。而从广义上讲,在漫长的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涯中,这些因素已经对一个社会人和职业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不单单是技能。
这些给予了我们对通用职业能力课程改革的一些新思路。比如,首先,我们可以在新学期开学时对新学生进行入学思想教育,主要就是把我们的这些优秀的校园文化让学生一进学校就能有所感受,如,爱国爱校、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等,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有所了解,明白通用职业能力素养的含义和重要性,为自己确立日后奋斗的目标;其次,是上好第一节课的活动,让新生认识这门课的重要性,让学生喜欢上老师;最后,还可以对三年级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引导学生逐步思考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全国技工院校示范校的建设极大地推进了技工院校课程体制改革以及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提高认识,努力推进通用职业能力素养在技工院校中的改革和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作者单位 山西省晋城技师学院)
编辑 郭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