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2014-04-29 09:50王玉珍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王玉珍

【摘要】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但实际教学中有不少课堂的合作学习只停留在形式上,实效性不高。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在深入钻研教材和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对合作学习的学习环境、机制建立、有效引导以及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等方面进行充分、科学、精心的预设。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合作学习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50-01

当前,合作学习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数学课堂之中。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完善自我认识、实现资源整合的过程,是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的过程,是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才能使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总结。

一、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初期,由于学生年龄小,虽然在小组内他们学习兴致很高。但不懂得合作,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常出现学生自己说自己的,只有说,没有听,或者只顾自己玩,不与他人合作的现象。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就给他们提前分好工。如学生讨论万以内数的读法时(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读法),先要求小组长让组内成员每人读一遍,看谁读得对,然后小组长也就是4号负责按老师的提示和要求,组织本组同学积极讨论;2号负责具体的操作说明;1号负责读;3号成果汇报,负责向全班汇报本组的自学成果。每个学生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各尽其责,就会在小组内积极开展学习。

还有,当一个学生回答时,其他学生却不能认真倾听,而是一直举着手,或干脆和几个同学讲小话,以致难以听清发言学生的讲话内容。对此,我对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培养:一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大胆发言,能把自己的探索、发现,清楚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二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好习惯,从别人的发言中学到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三是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能够把别人的错误或者不恰当处以自己的方式说出来。

二、构建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

“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合作环境。“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教师出示问题后提出明确的要求:“将一张5角的人民币兑换成角币,可以怎么换?在小组内试着换一换,或者与别的小组进行兑换,用你们的方式记录下兑换的方法。”由于将这个问题的解决放在了小组之内,所以每个学生都有了参与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热情被完全激发出来,每一个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在短短三分钟左右的合作过程中,几乎所有小组都出现了三种兑换方法,课后检测同类题目的正确率超过85%。在这样的小组学习过程中,创设了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合作学习的有效设计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中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增强。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下两点:

1.抓重点、难点内容,巧妙设计合作内容,将需要发挥小组集体智慧解决的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

2.领会编写意图,挖掘教材内涵。教师只有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较好地设计出合作活动,选择有价值的合作学习探究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教材让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进行实验。教师给每个学习小组提供更多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供学生选择,先观察并猜想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再引导学生将圆柱形容器装满水倒入圆锥,可以倒三次;将圆锥形容器装满水倒入圆柱,也要三次才能倒满,体会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不但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更重视“等底等高”这一前提条件,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四、注意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机制建立及有效引导

小组合作学习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机制。 首先,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有利于小组内的学生形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的同时,认识到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例如,先用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交流从正面、侧面看到的图形,说说各有几种不同的摆法。学生按要求用3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摆成不同的几何体,对这一学习任务的评价指向小组整体所能想到的不同摆法,而不是每个个体与众不同的思维成果。所以,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都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个小组的学习结果。学生不仅要为本小组的活动献计献策,同时也要努力使小组内的其他同学理解并认可自己的想法。这样,小组成员之间就易于形成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使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自身的努力对小组整体的荣誉和成功有责任。 其次,这样的学习任务还要便于落实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个体责任。例如,教学“觀察物体”时,教师让每个小组分别准备一个“爱心箱”,要求学生按顺序依次观察“爱心箱”的正面,并提醒“一个同学观察时,其他同学要注意他的观察方法对不对,并提供必要的帮助”,这是指导学生落实小组成员个体责任的有效措施之一。 2.适时引导。 我们所面对的是学习能力还很不成熟的正在成长的小学生,如果没有有效的指导,很难能有效整合各种观点。因此,在学生合作时,教师要及时全面巡视,发现学生合作交流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如:画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①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后,各是多少厘米?先算一算,再画一画。②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比较上面两题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我是这样教学的: (1)解决问题。 学生先独立尝试再在组内交流汇报,发现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那么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多少?(2)延伸思考。 学生在上面发现的基础上,延伸思考得出了以下几种不同的结果: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2,那么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多少?如果长方形的长增加2和宽增加3,那么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多少?如果长方形的长增加3和宽增加2,那么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多少? (3)反思提升。 师:那么,不同的结论跟增加的分率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呢?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能快速而准确地计算出这一结论呢? 师:实际上,这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小数乘法中两个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想一想,怎样用一句话来概括这里的变化规律?

上述案例中提出一个有挑战性的供学生探索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索,但学生的探究浅尝辄止,无法深入。教师把握好启发的时机,适时参与学习活动,通过提示、点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如果一个因数乘a,另一个因数乘b,则它们的乘积乘ab。”这样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说明学生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有效引领。

五、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要合作基础上的,在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在学生认识了圆的周长之后,就产生迫切地想知道圆的周长究竟怎样求的这样一种心理需求,这时进行合作学习更显得有必要。即便这样教师也不要立刻就宣布“开始合作学习”,一定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然后依据自己的想法动手操作或交流意见,这样学生合作学习才有明确的目标和意义。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