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海蕾
【摘 要】18世纪初彼得一世教育改革使俄国教育体系得到很大的改善,是俄国教育现代化的起点。18世纪以前俄国教育为其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另外,俄国教育现代化与东正教会密不可分,教育世俗化极大地推进了俄国的教育现代化。然而,在封建残余浓厚的俄国,其教育也有很多不足。
【关键词】俄国教育;现代化;东正教;世俗化
俄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其特殊的历史发展,决定了它的现代化发展历程是既不同于东方国家,也不同于西方国家。虽然19世纪30年代俄国内部才出现斯拉夫派和西方派的争论,但是西方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军事实力使俄国当权者一次又一次地决定踏上欧化的道路。俄国教育的现代化就是伴随着俄国现代化的发展而发展的。
一、现代化以前的俄国教育
基督教的传人推动了俄国文字的发展和普及。从基督教传人伊始,弗拉基米尔大公就发布诏令,让地方贵族子女“上学识字”。[1]陶器上的题字,桦树皮上写的契约等是用普通农民和手工业者用普通人的语言刻写的,证明了在10-12世纪,文字在广大的居民阶层已经开始传播。14、15世纪,在俄国的城市和农村均出现小型私塾,这对于俄国教育的普及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彼得大帝教育改革之前,俄国教育基本由教会控制,学校教师都由神职人员担任。16世纪,罗斯政论文学兴起,民间口头创作也有所发展,国内文化程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文字得到普遍推广,民间藏书增多,在城市、修道院,甚至农村中都有一批文人专门从事抄写工作,但百条宗教会议有一项专门决议:禁止市场上出售未经地方神职人员事先审查的抄本。[2]这表明教会力图通过书本掌控人们的精神生活。
到了17世纪,世俗王权和教权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尼康宗教改革的失败使得世俗王权战胜了教权,俄国的教育也开始渐渐走向了世俗化。1687年成立的斯拉夫-希腊-拉丁文学校,是俄国第一所高等学校,也是唯一一所既教神学又教普通文化知识的学校。可见,世俗文化知识已成为人们谋求职业甚至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3]教育的普及和书籍的增多虽然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但自然科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受到宗教思想的束缚。
二、18、19世纪俄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许多专家学者认为,俄国教育现代化是从彼得大帝改革开始的。由于北方大战的需要,彼得大帝发现,要消除俄国落后的状态,不仅要建立强大的陆军和海军,而且还要进行与此相对应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彼得一世1701年开办航海学校,课程有算数、天文和航海。1715年彼得一世下令,由航海校毕业生中分别向每省派出两人充当小学教师。小学课程里神学課的分量比以前要少得多,而主要教授算数、天文等自然科学。这说明彼得一世向西方学习而进行的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8世纪下半叶出现了国民教育的繁荣局面,根据教育家别茨科伊的计划,在彼得堡和莫斯科艺术学院和科学院下附设了几所专科学校,还有斯莫尔尼贵族女子中学和商业学校。贵族陆军学校也经过改组。别茨科伊还为各阶层人士、包括商人子弟和小市民等设立了一些专门学校。学校的教育大纲严格,招收学生不受阶级的限制。[4]到了18世纪中叶,伊丽莎白又做出了新的努力。国家逐步地取得了教育控制权力,规定所有担任公务的贵族都必须接受正规教育。
在俄国,所有这些学校都是按照西欧教育机构的模式办起来的。教育思想,甚至于许多教师都是从西方——通常是从德国——传入和聘请的,这就使俄国的知识分子到了18世纪末彻底成了欧洲型的。俄国在彼得一世的统治下,在1724年按照中欧和西欧各国科学院的样子成立了科学院,开始发展现代科学。从此,俄国的科学主要由政府直接管理。[5]
19世纪初,俄国的初、中、高等教育体系逐渐形成,然而封建的农奴制度极大地阻碍了俄国教育,特别是平民教育的发展。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国内拥有进步思想的民主人士越来越多。他们批判政府的封建专制制度,也批判在这种制度下的专制教育。具有进步思想的教育家们不断与保守顽固的政府作斗争,力争为平民多办学校,从而引发了教育界的大讨论。由于进步人士的斗争,大量国民学校建立起来。有小学、中学、大学,还有一般的职业技术学校。这些学校遍布全国的各个城市,招收学生的范围越来越广,普通平民接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1863年的《大学章程》使高等学校重新获得了某种自治权, 教授们获得了进行学术活动的较大自由。[6]一批女子学校也建立起来了。民众的阅读量越来越大,平民的藏书量也越来越多。与18世纪相比,私人印刷厂的出现和印刷品的大大增加是这个世纪教育得到更大普及的又一体现。
三、俄国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不足
俄国教育现代化在18、19世纪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各种不足也凸显了出来。首先是反动政府与东正教会的勾结。虽然在彼得一世时期俄国的教育已经逐渐世俗化,但是东正教并没有退出俄国教育的舞台,俄国政府也并不担心教会与其争夺教育控制权的问题。相反,在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处于瓦解、崩溃的阶段,沙皇政府为了控制民众思想,扶植和利用东正教,兴办各种宗教学校,培养大批神职人员,让他们在学校任职。教会在群众中加强了宗教教育,规定“最下等人”必须在教区初等学校念书;在中学设置神学和古文科目;大学必须服从督学的督导;一切学校的全部教学工作都得按照“东正教、专制政体、人民性合一的精神”进行。[7]沙皇政府还赋予东正教会掌握出版书籍的权力,可以发行各种宗教书刊,大造宗教舆论,给俄国民众灌输宗教思想。
其次,即使经历了多次改革,俄国的教育体制仍然还不成熟,也没有系统的教育管理机关。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高中与大学之间并没有承接性,这使得越往高等的学校,能够受教育的人就越少。即使教育在逐渐地普及,学校特别是高等学府多是专为贵族子弟设计,高昂的费用以及严格的入学要求,能够接受初等教育的平民也只有少数,俄国仍有一大部分人是文盲。
再次,俄国的教育始终受制于沙皇专制主义和农奴制的政治经济体制。俄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封建残余,严重制约着俄国教育走向现代化的步伐,也阻碍了自由民主的思想在俄国的传播。俄国专制政府在压制民众反抗思想的同时,极力阻挠普通民众接受中等以上的教育,保持他们封建愚昧的思想,以达到维护自身专制统治的目的。
俄国教育现代化的道路虽然充满着曲折与不足,却在按照它特有的历史轨迹不断的前进着,彼得一世、亚历山大一世等时期建立的优秀成果,对后来的俄国教育仍然有着深厚的影响。现代化缓慢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均发人深省。与东西方国家教育现代化过程均不相同的特点,对于我们研究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的教育现代化都有不同的启示。
【参考文献】
[1][5]赵秋长,孟国华,等.俄罗斯文化史[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5,235-236.
[2][3][4](苏)苏科院历史所列宁格勒分所.俄国文化史纲(从远古至1917年)[M].商务印书馆,1994:140,139,169.
[6](美)西里尔 E.布莱克.日本和俄国的现代化[M].商务印书馆,1992:144,146-147,150.
[7]王长纯.深邃、开阔、从容、厚重—读吴式颖著《俄国教育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5(2).
[8]乐峰.俄国宗教史[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