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
【摘要】目的分析剖腹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产生原因。方法从2008年10月——2011年10月这段时间内我院产科收治的剖腹产术后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术后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因,并采用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引起剖腹产术后患者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原因为术中过度挤拉操作、切口类型为横切口、术后切口无敷料保护、切口过小、有痛经史,与其他影响因素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腹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产生与有无痛经史、手术切口类型、切口大小、术中操作及术后切口保护程度等因素有关,产科医师应从上述几方面来加强对该并发症的预防工作。
【关键词】剖腹产;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因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剖腹产在临床上的开展频次越来越高,且应用程度越来越普及。近年来,剖腹产已成为多数产妇的首选分娩方式。然而,剖腹产术后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其中情节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就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了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文章选取了我院产科收治的60例剖腹产术后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并对其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从2008年10月——2011年10月这段时间内我院产科收治的剖腹产术后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所选对象的年龄在19-36岁之间,平均年龄24.3±2.1岁。所选患者在一般性资料方面无特异性差异,可进行比较。
1.2方法回顾性分析本次研究中60例观察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病例、治疗及护理记录、手术记录、病程记录、各项检查报告等内容[1],统计患者剖腹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产生原因。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5统计学软件包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计数数据均使用均数±标准差(χ±s)的形式来表述,分别使用卡方和t方法对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进行检验,设定显著学水准为a=0.05,当P<0.05时即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剖腹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产生与有无痛经史、手术切口类型、切口大小、术中操作及术后切口保护程度等因素有关,剖腹产患者术后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因,见表1。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临床中妇产科常见疾病之一,常发生于剖腹产术后2年左右的患者当中,临床上将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于宫腔外的子宫附件及组织中(宫颈部位、阴道、会阴部、腹壁切口处等)生长的现象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2]。随着临床上剖腹产手术开展频次的增加,该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逐渐上升,且已成为剖腹产术后远期合并症之一。
就現阶段而言,临床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尚未确定,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但有部分临床文献报道,剖腹产术后患者引起该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与患者有无痛经史、手术切口类型、切口大小、术中操作及术后切口保护程度等因素有关。本次研究中60例患者产生该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依次是术中过度挤拉等操作(86.67%)、切口类型为横切口(83.33%)、术后切口无敷料保护(80%)、切口过小(70%)、有痛经史(63.33%),与文献记载的内容相符。
产科医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来预防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首先,严格筛选手术病例,对可顺产的产妇尽量劝导其自然分娩。第二,对无法自然分娩的患者在剖腹术前对其进行充分宣教,告知其切口类型对术后预后的影响,劝导患者尽量选择竖切口以减少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第三,在手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操作时动作轻柔、精确,避免过度挤拉、清宫过度用力等不当操作引起的术后并发症。最后,术后要保护好切口,采用无菌敷料和纱布覆盖手术切口,避免感染[3]。
参考文献
[1]路红,钱惠勤.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7例临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6(33):5060-5061.
[2]王友芳.街体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观察及临床疗效的探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18(11):171-173.
[3]邱晓红,韩丽英,李荷莲.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32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3(10):379-381.